APP下载

读写联动,为高中语文课堂赋能

2025-02-13崔庆红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阅读和写作犹如一对孪生姊妹,关系亲密,互为表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教师应注重读写联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联动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读写联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响应政策的要求,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升级。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大核心板块,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疲于读书,苦于作文,是大多数学生对读写的认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应采取读写联动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创设读写情境,实现“以读促写”

真实情境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情感经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想要实现读写联动,教师需以阅读为核心,以写作为输出。但常规的读写融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推动学生主动表达[1]。

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主题收录了《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等四首诗歌。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驱动型读写情境。具体为:为引燃学子的青春斗志,某校园刊物举办了“青春,我的选择”主题诗歌集创写活动。现在请你结合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参与“我为青春注解”“我为青春放歌”“我为青春写诗”活动,谈谈你对时代精神的思考以及青春价值的领悟。该情境巧妙融合阅读、鉴赏以及写作,可以加深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体会和领悟。在此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捕捉这四首诗歌中的意象,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进行鉴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叠加意象的方式创作新诗。如,有的学生以“青春,无悔选择”为题创作:青春/我来选择/我选择为一棵树/永远屹立不倒/为远行的游子遮风挡雨/化作一阵雨/飘入麦地田间/为干涸的土地带来润泽/化作一缕风/为炎热的夏季提供一丝清凉/化作一只白鸽/为饱经战争洗礼的土地/送来和平的信号/这就是我的选择/我的青春/真诚而炙热……

二、立足日常教学,巧妙融合读写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常常将写作孤立于阅读教学之外,而读写教学分裂现象的加剧,阻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事实上,阅读和写作本为一体两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将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在写作教学中融入阅读,加强读写联动。

例如,在教学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时,教师可在备课阶段利用互联网搜集“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的重要代表作及创作背景资料,整理归纳成“浪漫与现实的奇妙碰撞”专题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浏览、归纳重要信息点,引导学生把握三位诗人的生平经历,同时还要撰写人物评价和作品读后感。有的学生在阅读资料以后,对“诗仙”李白写下了这样评价:“在盛唐历史中,李白是名副其实的‘诗仙’,留下了不少佳作,但他的一生也留下了不少谜团。比如,才华横溢的李白为何从未参加科举考试?是他志不在此还是另有原因?如果李白志不在此,为何进入长安以后,为了走上仕途,他还专门结交玉真公主,向其献诗?这说明李白未参与科举,应是另有原因的。”这位学生通过阅读李白的背景资料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也写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设计的这一读写任务,既在无形中实现了预习目的,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读写联动的教学目标得到顺利实现。

三、赏析文本内容,积累写作技法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很难将自己的观点流畅地转化为文字,尽管他们内心深处涌现了无数想法,但只要提起笔思维就会陷入停滞;而有的学生虽然会审题立意,但缺乏书面表达技巧,往往言不达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收录的文本,学会鉴赏文本中的精妙词句、修辞手法等,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读文本,把握孤独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秋味”这个中心,选取精彩段落反复诵读、鉴赏。除此以外,教师应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鼓励学生通过批注的方法筛选自己感兴趣的精妙词句,结合此前学习的基础知识,深入剖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有的学生发现作者为了写出故都之秋的特色和浓度,采取了烘托对比的手法进行描写,作者首先描绘的是江南的秋色,称其是“半开半醉的”,如一杯平淡的温开水。这样的景物描写,有效突出了故都之秋的独特。

四、拓展课前课后,深化读写联动

想要实现读写联动的目的,教师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还需要重视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巩固。因为读写联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只有让这种教学理念贯穿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环节,才能改变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例如,在《老人与海(节选)》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以写作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求学生聚焦“老人与海”这个题目,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试着创作一篇微型小说。接下来,教师顺势引出文本,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海明威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在课后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从“伟大与渺小”“永不言弃”“生命的强者”“勇对挫折”主题中任选其一,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段不少于300字且观点、阐释、论据、结论清晰的议论文。通过将读写融合拓展到课前和课后阶段,可以巧妙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本为一体,二者不可分割,因此教师需采取读写联动策略,探寻科学的读写融合方式,发挥读写合力,实现语言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切实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霞.“读写结合”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2023(24):109-110.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