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创新的新纪元: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透视

2025-02-13管震

光明少年 2025年2期
关键词:门槛模态领域

背景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从2022年底ChatGPT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的能力开始,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呈现爆发式增长,不仅重塑了科技创新的范式,更大幅降低了创新门槛,为各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让我们从全球视野出发,审视AI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AI技术发展格局

在全球AI领域,以OpenAI、Anthropic、Google为代表的企业引领着大模型技术革新。GPT模型及其后续多模态版本展现出接近人类的推理能力,Claude展现出优异的自动代码开发能力,而Gemini则在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方面取得突破。这些进展标志着AI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跃升。

与此同时,中国在AI领域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转变。以豆包、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在理解中文语境、适应本土应用场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垂直领域,中国的科技企业更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创新门槛的革命性降低

AI技术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大幅降低了创新门槛。以往需要深厚专业功底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通过AI赋能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以STEM教育中的机器人开发为例,过去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知识和机器学习算法,而现在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就像装了大脑一样,可以处理自然语言指令,让机器人实现复杂的人机交互和推理任务。

这种创新门槛的降低体现在多个领域:

在软件开发领域,AI代码助手能够理解需求并生成完整的程序代码。

在内容创作领域,AI辅助工具让很多图像生成、视频制作变成一句话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在产品设计领域,AI可以快速生成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

在科学研究领域,AI数千倍加速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得主都授予了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

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

中国AI产业正在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全国已建成300多个AI计算中心,为大规模AI应用提供支撑。在芯片领域,虽然与高端芯片仍有差距,但国产AI芯片在特定场景已实现突破。同时,开放的软件生态也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基于智能体的应用创新。这类应用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自主规划任务步骤,并通过API调用各种工具完成复杂工作。例如,智能体可以协调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有更多如极飞无人机、宇树机器狗这样的更聪明的具身智能产品出现;在企业应用中,通常费时费力来回折腾几个月的产品设计工作,也可以在多个精通不同领域的专家人工智能助手协助下,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

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相比,中国在应用领域具有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杭州“城市大脑”通过AI技术优化城市管理;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方面,基于大模型和智能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正在重构传统行业。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AI系统可以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生产工艺优化;在金融领域,AI能够提供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建议。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产生活中,人工智能正在持续拓展各行各业的能力。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当前AI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在技术层面,如何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控性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在应用层面,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要技术与制度创新。在伦理层面,如何确保AI发展方向符合人类共同利益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探讨。

但机遇远大于挑战。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技术的成熟,AI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将更加自然和高效。特别是在降低创新门槛方面,AI技术将持续释放创新潜能,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AI技术不仅为你们提供了强大的学习工具,更开启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在学好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AI技术应用,培养跨学科思维,锻炼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将助力你们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

猜你喜欢

门槛模态领域
拆除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势在必行
领域·对峙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