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刷脸时代,便利与风险同在

2025-02-13李婷

光明少年 2025年2期
关键词:克隆人脸部脸谱

刷脸解锁、刷脸开门、刷脸进站……随着刷脸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刷脸的安全性问题。

“人脸识别”是怎么做到的?

上面场景中的手机扫脸,应用的是人脸识别技术。简单来说,人脸识别技术就是让计算机拥有视觉能力,能够智能辨认人脸。它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呢?

Step1:

手机摄像头如同敏锐的“电子眼”,可以迅速捕捉人的面部图像。当你站在手机前准备解锁时,手机的摄像头会立即启动,以极快的速度为你的脸部拍摄一张照片。

Step2:

手机将这张照片划分成很多小格子。就像拼图游戏一样,每个小格子中都包含了你脸部特征的重要信息,如眼睛的形状、鼻子的高度以及嘴巴的大小和嘴角的弧度等。通过特定的算法提取这些脸部特征信息后,手机软件会仔细分析,精确锁定它们的关键特征。

Step3:

手机软件将这些特征点组合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脸谱”。

Step4:

这个新生成的“脸谱”会与系统中预先存储的众多“脸谱”进行快速对比,一旦找到匹配项,就能立即确认你的身份,从而解锁手机。

这个过程听起来复杂,实际上计算机或手机上的软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展现出高效且精准的识别能力。

生活中有哪些人脸识别的应用?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人脸识别安全吗?

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在很多方面展现出了便捷性和高效性,但对于相似度极高的个体,如双胞胎、克隆人脸等,这项技术还面临着巨大的安全挑战。

我们的脸如同一把特殊的钥匙,一旦被不法分子窃取,后果不堪设想。

有些不法分子会悄悄拍摄我们的照片,利用这些照片尝试破解手机支付、家门锁等需要人脸识别的系统。所以我们切不可随意在网上暴露自己的照片,尤其是那些特别清晰、能完整呈现脸部所有细节的照片。

从数据角度来看,人脸识别存在诸多安全问题。

大量人脸数据被收集存储于各个系统,若数据库遭黑客攻击,个人面部特征信息可能泄露,被不法分子用于身份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还有人会利用视频、3D面具等欺骗系统,给公共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怎样避免陷入人脸识别的陷阱?

人脸识别听上去很酷,但若被用于不法行为,后果很严重。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使用人脸识别设备。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人脸生物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要受特殊的保护。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渊提示公众:“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主要的两个合法性依据,一是告知同意,如已经取得公民的同意,二是基于公共安全,比如到高铁站去乘高铁,这类场景下是不需要单独取得个人同意的,因为这是铁路部门在履行保障公共安全的法定义务。”

各个场所的人脸识别系统应“以使用为例外、不使用为原则”。通常正规的人脸识别设备提供商或使用单位会有明确的隐私政策说明,我们可以关注其中关于数据安全措施的部分,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以确保个人数据得到充分保护。

知识链接

克隆人脸的秘密

克隆人脸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做出和真实人脸很像的图片。这背后的关键技术叫“生成对抗网络”,就像两个在比赛的智能小助手——一个小助手叫生成器,专门负责“画”人脸,它会识别人的五官、脸的轮廓细节,画出人脸图像;另一个小助手叫判别器,像个厉害的“评委”,它先记住好多真实人脸的样子,这样就能判断生成器画的脸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生成器努力提高其作品的真实感,以欺骗越来越聪明的判别器;同时,判别器也在不断增强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竞争促使最终生成的人脸图像达到了几乎无法区分真假的程度。

作者单位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克隆人脸部脸谱
星际通缉令:抓捕克隆人小偷
帖脸谱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回到规范分析:克隆人行为是否有罪的方法论审视
做个脸谱迎『六一』
灶王爷的“脸谱”
可恶的克隆人
3D打印技术助英男子重获完整脸部
“脸部塑形”的彩妆魔术
眩晕宁片致脸部红斑型药疹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