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本地化”案例库建设与使用

2025-02-13赵怀霞王杨鑫

高教学刊 2025年5期
关键词:案例库专业课程立德树人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法,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本地化”案例库是指通过充分挖掘所在院系相关素材提炼思政元素而形成的具有院系特色的案例并整合形成的案例库。通过分析材料类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开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本地化”案例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本地化”案例库的建设方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案例库;材料学科;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5-0169-05

Abstract: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and the cornerstone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means and method of educational refor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IPE)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chieving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The \"localized\" case library of CIPE refers to the integration of cases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from the college or major, which are extracted by fully exploring relevant materials and ref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IPE in courses of materials major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localized\" case library. It also proposes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he \"localized\" case library, points to consider during its utilization, and potential challenges that may arise.

Keywords: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cultiv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 library; material subject; specialized courses

课程思政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该概念最早出现于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其中提出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随后,2020年教育部也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将其纳入学校考核评估体系。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和推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法治、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与各门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能够从学科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意识。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这样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2]。

一" 专业课教育中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性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段。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思政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去感受和理解思政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到思政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案例教学可以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案例教学还可以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评判,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需要权衡利弊、分析利害关系,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案例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等进行深入思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建设。案例教学通常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并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因此,课程思政中的案例教学对于增强实践性和针对性、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批判思维和判断力、促进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建设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然而,由于专业任课教师通常缺乏思政教育经验,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3-5],比如:①缺乏对案例中思政元素的正确认识与理解。部分专业课教师可能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了解不足,理解不深入,难以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中,影响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②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师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可能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疏忽或忽略,缺乏适当的思政教学设计。③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可能存在使用传统讲授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活跃性和吸引力。④资源匮乏。教师可能面临着教材、案例资源以及相关学术支持的不足,无法提供充分的教学素材和引导,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⑤时效性和实践性不足。一些专业课的内容可能相对较为专业化和理论化,难以直接与时事热点、社会问题或实践案例相结合,使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基于这些问题,国内各大高校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6-7]。课程思政案例库是指将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形成一套系统的案例资源库。案例库的建设与使用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中具有以下几点作用。首先,课程思政案例库可以直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实践案例,丰富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避免了教师个人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情况。其次,通过课程思政案例库,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案例进行教学,相应案例中的思政元素都已经有较好的提炼总结,避免专业任课教师对案例解读不恰当、过分牵强等问题,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再次,课程思政案例库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案例资源,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此外,课程思政案例库中丰富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案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推动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随着课程思政案例库的不断建设,目前逐步形成了以教师自主上传案例、专家评审筛选、学生参与互动等多元化运作机制的模式,并且案例库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 材料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本地化”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于经济、科技、环保和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贡献。①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材料作为基础,而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材料是科技创新的关键。②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各行各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例如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③材料是环保产业的支撑。环保产业需要大量的材料来生产环保产品,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因此材料专业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④材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需要高强度、高温、耐腐蚀等特殊性能的材料,因此材料专业对于国防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原因,在材料类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能够促使所培养的人才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同时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材料学科属于技术与应用型学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理解,增强对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材料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开展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政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服务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为国家的材料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材料科学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通过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伦理道德观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总之,开展材料专业课程思政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材料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对于材料类专业课而言,常见的课程思政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①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例如,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社会背景和价值意义,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推动相关领域的文化传承。②材料的应用领域和技术创新。例如,介绍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和技术创新,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引导技术创新。③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介绍材料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安全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安全管理的方法。④材料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介绍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⑤材料学科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例如介绍材料学科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如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生态、社会福利等的重要性。通过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融入这些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社会背景和价值意义,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这些案例库中案例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大部分学生社会实践经历较欠缺,对一些远离自己生活的案例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使得课题思政教学失去了应用的吸引力和说服力[8-9]。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地化”案例库的建设与使用显现出其必要性。对于材料类专业来说,“本地化”案例库指的是以本院系相关素材作为案例整理凝练得到的用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案例库。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汇集具有本院系专业特色、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自己的学院和专业。②涵盖本院系在社会经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以便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情况相结合,加深理解。③搜集和整理本院系杰出人物的事迹案例,如优秀教师、杰出校友等,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的先进精神、崇高品德和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模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相较于其他案例库,“本地化”案例库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贴近实际:本地案例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紧密结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其中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意义。②强化身份认同:本地案例展示的是本院系特色和成就,使学生对自己所属的专业产生身份认同感。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在院系和所学专业的归属感和骄傲感,激发他们在本专业领域奋斗有作为的动力。③提升参与意识:本地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前本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学生能够更加关注本学科方向的发展,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④增强教育效果:由于本地案例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通过亲身经历、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案例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和吸收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本地化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确保案例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多角度的分析,保持教育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 建设与使用材料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本地化”案例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鉴于材料类专业课“本地化”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及其优点,如何建立本地化案例库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建立“本地化”课程思政案例库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①明确建库目的和定位。确定建库的目的,例如为学院(系)或某特定专业方向(如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等)提供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同时也需要明确建库的定位,例如针对特定学科领域或者特定层次的学生等。②收集案例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案例材料,例如组织教师和学生自主上传案例、校(院、系)史馆查阅相关的资料、走访相关老师校友等。在收集案例材料时,需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③筛选和评审案例。对收集到的案例材料进行筛选和评审,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管理。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案例的评审和筛选工作,提高案例库的质量和可信度。④建设案例库平台。建设一个方便授课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案例库平台,例如可以采用在线平台或者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提供案例搜索、上传、下载等功能。同时也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⑤推广和应用案例库。通过宣传、培训、研讨等方式,推广和应用 “本地化”课程思政案例库,鼓励其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本地化”案例库中的案例,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总之,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本地化”案例库需要注重案例材料的收集和筛选、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旨在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参考案例。

在使用“本地化”案例库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方面需要专业任课教师的注意。①确认案例的适用范围。不同的案例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内容或者学生层次,使用前需要确认案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否适用于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群体。②适度引导学生。在使用案例时,教师需要适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案例中的问题和思考方式,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③结合本地化特色。在使用案例时,可以结合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产业发展等特点,提高案例的指导性和实效性。④多样化应用案例。除了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还可以将案例应用于学生的论文写作、科技竞赛、实习实训等方面,拓展案例的应用范围和推广效果。总之,合理使用课程思政案例库需要注重案例的适用范围、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同时也需要结合本地化特色和多样化应用案例,旨在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当然,“本地化”案例库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以下一些缺点。①局限性:本地案例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相对有限,无法全面展现国家、社会和世界各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限性可能导致学生对其他地区、其他群体和其他问题的了解不足,影响他们的整体思维和视野拓展。②主观性:本地案例往往受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部性。如果过于片面或偏颇地选择和展示本地案例,可能会导致思政教育的失衡,偏离客观事实和公平价值观。③缺乏通用性:本地案例针对的是具体专业,对于跨地区、跨专业的适应性较差。这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广阔视野,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④信息狭隘:依赖于本地案例可能导致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相对单一和有限。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全面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但如果仅仅以本地案例为主要教材,学生可能缺乏广泛的信息来源和多元的参考框架。⑤时间与资源限制:寻找和筛选本地案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投入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学生所需的本地案例,或者无法对案例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对内涵的思政元素提炼总结不到位。因此,对于“本地化”案例库中案例的合理性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10]。这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参考指标来进行评价。①思政价值体现:评估案例库中的思政元素是否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蕴含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等。②客观性:尽管“本地化”案例库中案例的真实性可以得到保证,但是案例库中所提取的思政元素是否客观准确仍然需要进行评估。③多样性与全面性:评估案例库中的案例是否具备多样性,包括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内容,是否能够全面覆盖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内容要点。④效果与反馈:评估案例库中的案例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包括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等。因此,在专业课任课教师利用“本地化”案例库中的案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多关注上述问题,并从多角度通过多种途径对案例库中案例的合理性、适用性等进行评估,并对案例库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提升育人成效。

四" 结束语

材料专业作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安全、航空航天、民生工程、医疗健康和环境能源等各大关键领域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材料专业的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专业类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在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以及建设“本地化”案例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笔者在本科生授课过程中总结积累的经验,提出利用基于授课学院院系内的典型素材来建设具有院系特色的“本地化”案例库,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作为案例来开展思政教育,使得思政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当然,“本地化”案例库作为一个新提出的概念,如何建设和使用此类“本地化”案例库还需要开展积极探索,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充分发挥开课院系自身突出的优势,持续提升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2] 陈斌.高校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20(Z2):13-15.

[3] 孙继兵,尹宗毅,杜安,等.大型专业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高教学刊,2023(16):38-42.

[4] 祁占勇,辛晓荣,梁莹.高校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有效机制及其行动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337):131-136.

[5] 周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65-68.

[6] 朱丽霞,吴棒.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92-96.

[7] 翟仙敦,秦豪杰,潘新民.新时代背景下一流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6):114-116.

[8] 龙雪津.提高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100,114.

[9] 万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及路径探究[J].大学,2021(32):32-36.

[10] 孙雅静.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成效评价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22.

基金项目: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项目“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本地化’案例库建设研究”(无编号);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南工校教[2023]4)

第一作者简介:赵怀霞(1987-),女,汉族,山东商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高分子材料。

*通信作者:王杨鑫(1988-),男,汉族,江苏如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多孔高分子材料。

猜你喜欢

案例库专业课程立德树人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MTI朝鲜语同声传译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