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个问答教您正确“加奶”

2025-02-06戴春

祝您健康 2025年2期
关键词:巴氏奶奶制品乳糖

你的牛奶喝对了吗?乳糖不耐受怎样科学喝牛奶?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营养的补充。牛奶作为一种“老牌”的营养饮品,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牛奶并非可以随意饮用,喝牛奶也有“正确方式”,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喝什么奶、喝多少奶。本文将通过几个问答,从科学的角度解答关于喝牛奶的种种疑问。

问:为什么饮食中要注意“加奶”?

答: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重要来源。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钾等,对维持人体的营养均衡十分重要。人体对奶制品中乳蛋白的消化吸收率高达89%,这意味着摄入牛奶后,人体能够有效地将奶制品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身体必需的氨基酸。此外,奶制品中的乳糖有助于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健康。因此,奶制品适合绝大多数人群食用,包括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

增加奶制品的摄入量,可以为人体带来多方面益处。对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奶制品是支持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关键食物;对成年人而言,适量饮用牛奶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健,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适量摄入奶制品,除了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还能增强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疾病侵袭。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更需要重视奶制品的补充,不仅能够补充母体大量流失的钙质,还能为胎儿和婴儿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问:牛奶中的钙含量对骨骼健康有多大影响?

答:每100毫升牛奶中约含120毫克钙,包括酪蛋白钙、胶束磷酸钙和可溶性钙,这些钙具有优异的生物利用度,人体对它们的吸收率为40%以上,高于鱼和蔬菜中的钙;牛奶中还含有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和乳糖,使人体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牛奶中的钙。有研究表明,规律摄入牛奶、奶酪等奶制品,可增加儿童、青少年及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促进发育期儿童的骨骼生长,减缓绝经后女性衰老。此外,牛奶中的乳清蛋白也对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能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

因此,牛奶中的钙含量对骨骼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它不仅提供了构建和维护骨骼所需的钙,还通过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等成分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增强骨密度和加速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

问:每天摄入多少奶较合适?

答:牛奶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必备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中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奶及奶制品300—500克。早餐时,在不空腹的情况下饮用一盒牛奶,中午可以在饭后喝一杯酸奶,这样可以基本满足每天的奶制品摄入标准。除了饮用液态奶,大家还可以通过奶粉、奶酪及其他形式的奶制品来确保获得足够的营养。

问:市面上与“奶”有关的商品种类繁多,怎么选才靠谱?

答:一般在超市里,大家会看到鲜牛奶(巴氏奶)和常温牛奶(灭菌乳)两种制品,它们都是以生牛乳为原料,巴氏奶在营养成分和口感上略胜一筹,而常温奶更便于保存。对于部分热敏感的营养物质,巴氏奶会保留得更多一些。其他营养成分差别不大,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和钙等有益的营养物质,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市面上也有一些标注了“调制乳”字样的奶制品,其中通常添加了糖、果汁、香精等,虽然味道香甜可口,但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不建议代替纯牛奶饮用。酸奶含有活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更有助于钙的吸收。奶酪的营养十分丰富,但热量较高,食用时还需要注意其钠含量。奶粉方便携带和保存,在加工过程中虽然蛋白质和钙含量没有受到影响,但B族维生素会有所损失。健康成年人可选择全脂奶;儿童青少年可选择全脂奶或强化了钙、铁、锌等营养素的配方奶;中老年人优先选择高钙奶、舒化奶;超重或肥胖者可选择脱脂奶或低脂奶。

问:乳糖不耐受的人怎样科学喝牛奶?

答: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0乳糖、低乳糖奶或酸奶,也可以少量多次饮用牛奶,并与其他谷物食物同食,避免空腹饮奶。具体来说,轻度乳糖不耐受患者可以一次少喝点牛奶或搭配别的食物一起吃,稀释肠腔内的乳糖浓度,避免乳糖在肠腔内大量堆积。中度乳糖不耐受者不建议饮用普通牛奶,可以改喝酸奶。酸奶中的乳糖大部分已被乳酸菌酵解,因此含量不高。重度乳糖不耐受者可以尝试0乳糖牛奶。0乳糖牛奶是通过水解技术或添加乳糖酶的方法,将牛奶中的乳糖含量降至很低的范围,适合乳糖不耐受程度较重的人群饮用。

(编辑""姚宇澄)

猜你喜欢

巴氏奶奶制品乳糖
乳糖不耐受的人真的不能喝牛奶吗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状况分析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河北省巴氏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舒化奶能缓解乳糖不耐?
撕下进口奶的“巴氏”假面
龙头乳企欲入局低温巴氏奶 行业竞争将现新格局
巴氏奶进口监管再升级
舒化奶“终结”不了乳糖不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