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王

2025-02-05张寄寒

少年文艺 2025年2期
关键词:饴糖课外书作文

亲爱的小读者,如果你想学好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人,然后写你熟悉的人和事。“作文王”张桂庆就是我少年时代学习作文的楷模,也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张寄寒

父亲失业后,我们一家从上海搬到江南水乡,在水乡小镇上租赁了一幢小楼,安顿下来。妈妈为养活我们,去上海当保姆。那年,我刚从镇郊西海初级小学四年级,转入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同学都是从中心校四年级直升,就我一个是转学生。

我们家搬到徐家三间平屋时,唯一带着书香气的是一副玻璃镜框里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挂在小客堂的朝南墙上,我和妹妹边做作业边读对联,时间久了,对联背得滚瓜烂熟,却一直不解其意。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便喜欢看课外书,但家里除了一本上海的外文电话簿—妈妈把它用来夹我们一家人的鞋样—再也找不到一本课外书。有一天,我在邻居家发现一本破损陈旧的小书,我向邻居小伙伴的妈妈借回家看,邻居妈妈一口答应。我兴奋地拿了这本小书,爬上河畔一个高高的柴垛,躺在顶部的稻柴上阅读。小书封面上有“民间故事”四字,我贪婪地读着一个又一个民间故事,读着读着,我已忘记自己身在什么地方,沉浸在故事的场景中,为主角的遭遇流泪,为他们受到的不公而愤怒,为他们的爱恨而唏嘘。我看得连饭也不想吃,直到听到妹妹在街头叫我的声音,我才从柴垛上爬下来回家。

第一次接触民间故事,我竟然沉浸在故事中不能自拔,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好奇妙啊!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班的语文老师是个年轻的女教师,她叫徐岚,中等身材,不胖不瘦。她的声音富有磁性,每一句话都把我深深地吸引。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课文,她不徐不疾的语速,充满女性的温柔。

我最喜欢她的作文评讲课,我们班里有个“作文王”,叫张桂庆,每次评讲课上,徐老师拿着张桂庆的作文,又朗诵,又分析,让大家学习他的作文简洁的开头和自然的结尾,学习他运用细节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感情,每次我都听得似痴如醉,仿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下课后,我的目光自然地落到坐在第一排的张桂庆身上,他是一个瘦高个的男同学,不修边幅,最明显的是他鼻子下的两条鼻涕,他不时吸一下,同时发出“嗯啃,嗯啃”的声音。我总觉得他的这种不文明形象和他的优秀作文匹配不起来,与我想象中的作者大相径庭。

每次徐老师点评他的作文时,他的两只手托着下巴,一副淡定的神情,脸上没有一丝骄傲,看上去很质朴,让人觉得天真可爱。

我也喜欢写作文,在西海小学上四年级时,我的作文被语文老师当范文朗读。但和张桂庆的作文比较,我的作文显得稚嫩了,一比就看出了我和张桂庆的作文有差距。我不得不佩服张桂庆。

多次听徐老师评讲张桂庆作文中描述的家庭,让我产生了不少疑虑。张桂庆家在下塘街开了一个家庭糖坊,他的妈妈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糖坊的主要劳动力,但是他描述的细节和他的家庭风马牛不相及,如唱京剧、出入戏院、舞文弄墨、饲养花鸟等高雅而优裕的生活。

随着徐老师对张桂庆的评价越来越高,我对张桂庆一手创作的美文十分羡慕的同时,产生了更多怀疑。于是,我开始对张桂庆仔细地观察,发现他几乎每天都迟到,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新衣服穿在他身上,不到一天,胸口便脏兮兮的一块,鼻涕掉下来,他习惯性地用手在鼻子下一撸,再往胸口一擦,日子一长,胸口便闪闪发亮。他说话口吃,一句话说好久才能说完,他很少与同学说话,班里的同学对他都是敬而远之。

有一天下午课间休息,我在旁边看见张桂庆正打开书包,哦!一书包的课外书!他抽出一本《全国小学生作文选》,蓝底白字的封面。他打开扉页在阅读。我悄悄地凑近一看,想起徐老师在作文课上一直讲:“若要作文好,阅读最重要。”古诗中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桂庆拥有那么多课外书,怪不得他的作文写得这么好!

每次作文评讲课上,讲台上一叠高高的作文本,另一叠是薄薄的两三本作文本,这两三本作文都是老师当作范文评讲的,张桂庆的作文本总是放在最上面。徐老师还未开口,大家就都盯着张桂庆,张桂庆总是不好意思地把头低下来,一副谦恭的样子。

徐老师读着张桂庆的作文,是他写母亲的,第一句:我的母亲是个作家,她的业余爱好是唱京剧,练习书法。写他母亲交了一些书法界的朋友,在家中的长桌上摊开宣纸,泼墨挥毫。徐老师不徐不疾地读着,读着一个作家妈妈和书法家交流书艺的故事。

“请问徐老师,作文可以虚构吗?”我忍不住举手提问。

“作文应该以真实为基础。”徐老师认真地说。

“我不明白,张桂庆母亲明明是糖坊的一个女工,在张桂庆的笔下怎么摇身一变成了作家呢?”另一个同学举手提问。

“我认为张桂庆有丰富的想象力,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向他学习!”一个同学举手说。

课堂顿时像开辩论会似的。

“这个问题我倒没有……”徐老师被同学们的提问难倒,她的脸色突然沉下来,一副不自在的样子。

“张桂庆同学,你写母亲是按你母亲的真实形象来写的吗?还是完全凭自己想象虚构的呢?”徐老师突然严肃地提问。

张桂庆站起来低头不语,教室内一片哗然。

我买不起课外书看,每天放晚学后就跟着班里有钱的同学,他们去小书店租一本连环画,我便同他们挤在一起,十几个人围着看,一人翻,看到天黑才回家。我的课外阅读,就是少得可怜的几本连环画,给了我一些文学营养。

有一次作文评讲课上,徐老师评讲张桂庆的作文。大家都听得很投入,我突然注意到张桂庆两只手伸在一头乱发里乱搓着,不知在思考还是反思,一副不安的样子。

徐老师评讲结束后走下讲台,一边走近张桂庆,一边把他书包里的课外书放在课桌上。

“我向大家介绍张桂庆同学的课外阅读,他有《全国小学生作文选》《上海市小学生作文选》《江苏省中学生作文选》《模范作文评讲》《怎样写好作文》《作文技巧杂谈》《作文入门》《小朋友》杂志等。”徐老师边介绍边拿着一本本课外书向我们展示。

“哦!这么多课外书!”

“到底是有钱人家,买得起书!”

“怪不得他作文写得好!”

“我家饭也吃不饱,哪有钱买课外书!”

一天下午,体育课的中途,我突然肚子痛,向老师请假,老师让我回教室休息。我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眼前一亮,张桂庆座位下面躺着一本《全国小学生模范作文》,我立刻把它拾起,贪婪地阅读。天哪,一篇题目是《我的母亲》的作文,第一句:我的母亲是个作家,她的业余爱好是唱京剧……读下去,和张桂庆写母亲的都一样。读到最后,我才明白张桂庆是抄袭了别人的作文。要不要告诉徐老师?我不敢再看下去,立刻把书放进张桂庆的书包。

放晚学了,我走进徐老师的办公室,徐老师正伏案批作业。

“徐老师好!”

“有什么事?”徐老师笑着问我。

“向你反映一件事,今天下午体育课我突然肚子痛,老师让我回教室休息,我无意中发现张桂庆的抽屉里掉出一本书,我帮他拾起一看,是一本《全国小学生模范作文》,我打开一看,有篇作文题目《我的母亲》,和张桂庆写的《我的母亲》一模一样!请徐老师判断!”我如实相告。

“我知道了,我会调查清楚!”徐老师沉吟了一会儿,严肃地对我说。

我离开徐老师的办公室,走出校门,眼前浮现的是张桂庆的那本《全国小学生模范作文》,它是我最渴望、最羡慕的一本课外书。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徐老师斩钉截铁的声音。

第二天下午,学校公告栏中贴出中高年级作文竞赛的通知。我们班里喜欢写作文的同学纷纷报名,张桂庆却按兵不动,不多一会儿,他被徐老师请到办公室。

作文竞赛的那天下午,学校小礼堂摆了二十多张课桌椅,参加竞赛的同学早已坐着等候,我环顾四周,发现张桂庆也坐在靠墙的座位上。铃声一响,徐老师拿了一叠白纸,款款走入考场。她发下白纸,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作文竞赛题目《父亲》。

看到题目,我的心中窃喜。我把发生在我父亲身上的几件小事集中在一天去写,表达我们父子情深。第一件写我和妹妹中午放学回家,吃到父亲烧的红烧鳗鱼,我们又惊又喜,原来鳗鱼是父亲在河里钓的。父亲还让我看他养在水缸里的鳗鱼。第二件事,写我们放晚学回家时,父亲被两个陌生人叫去写卖房契。我和妹妹做完作业,父亲还没回来,我们焦急地在门口等候,一直等到天黑,才盼到父亲回来。他一手拿着一瓶葡萄酒,一手拿着酱麻雀和油氽花生。父亲喝酒,我和妹妹吃酱麻雀,多开心啊!第三件事,写当天半夜,我忽然肚子痛,翻来覆去睡不着。父亲背我去医院,医生开了药,打了针,父亲又把我背回家。

铃声响了,我的《父亲》正好写完最后一个字,我把它交给了徐老师。

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我的《父亲》竟然在这次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张桂庆只获得优胜奖。一等奖奖品正是我朝思暮想的《全国小学生模范作文》。徐老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拿了我的获奖作文《父亲》评讲。第一次受到徐老师的嘉奖,我心中既激动,又涌出了淡淡的酸楚。我的目光落在张桂庆身上,发现他向我投来深情的一瞥。

回家后,当我贪婪地读完书,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徐老师每次朗读的张桂庆的范文,都是从《全国小学生模范作文》中原封不动地照搬的。

一天放晚学,我刚走出校门,张桂庆在我背后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

“我请你去我家做客,看看我的小书房好吗?”张桂庆说。

“好啊!好啊!”我受宠若惊地说。

张桂庆看我乐意,喜滋滋地拉着我的手,从学校门口走到下塘街,走进他家的“张记糖坊”。三进院落,两个天井中摆满了一只只缸,楼下厢房里摆放着制作饴糖的工具和一袋袋小麦、大麦、玉米。

“我们上楼去!”张桂庆拉着我上楼,走进了一间摆满书籍的小书房,桌上、床头,堆满了课外书。我拿了《克雷洛夫寓言》《十万个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书,看得爱不释手。张桂庆给我泡了一杯冬米花白糖水。

“你喜欢看书吗?”张桂庆笑着问。

“太喜欢了!你也太幸福了!谁给你买的啊?”

“我爸买的,他在上海报社工作。我的两个哥哥从小不喜欢读书,我爸便让他们跟我妈学习饴糖的制作工艺,我爸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一直从上海给我寄书来。你看!一屋子的书都是他给我买的。”

“你也太幸福了!”

“我怎么不觉得?”

“这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吗?你喜欢哪本,挑了带回家!”

“太感谢了!”

“谢什么!你比我聪明,我要向你学习!”张桂庆诚恳地说。

“从今往后,看完了一本书,我们一起交流,好吗?”我说。

“好啊!每周三、周六你来我家小书房,我请你喝冬米花白糖水,交流读书心得!”

“一定!一定!”我边说边拿了一叠书匆匆离开“张记糖坊”。

当天晚上,我看了一个通宵的书,看到煤油灯里的油耗干了,只好放下书本睡,远处传来公鸡啼声。我迷迷糊糊睡了一小会儿。

上学走进教室,张桂庆把我拦住,说:“你的眼睛都看红了!”我说:“看了一个通宵,实在太好看了,今天能换几本吗?”张桂庆说:“放晚学后你去挑!”

走近张桂庆,是从我获奖后开始。以前我很崇拜他,敬而远之,一直不敢与他说话,更不敢向他借书。自从发现张桂庆的一个秘密—他的作文都是抄袭《全国小学生模范作文》,我深深为他感到惋惜,明明是个读书人苗子,且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何必走此歧途?我作为他的同学,能袖手旁观吗?

徐老师是一位非常爱才的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张桂庆、指出他的抄袭行为,而是通过一次当堂作文竞赛,测试同学们的真正作文水平。结果我幸运获得一等奖,张桂庆名落孙山。

张桂庆没有气馁,而是觉醒了,他主动接近我,把我请到他的小书房促膝谈心。我和张桂庆接触多了,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成为好朋友,他常常和我交流写好作文的心得。

有一天,我和他坐在小书房的地板上聊天。他拿两根竹签在饴糖缸里一舀,让我用竹签把柔软的饴糖打白。上学这么多年,上学路上,眼看同学们走过一个个卖饴糖摊,都会买一串饴糖,用竹签边打边吃。我从未买过一次饴糖玩。张桂庆看我不会玩,就替我把鲜红的饴糖用竹签打成闪光的白色饴糖,塞到我嘴里。

我问起他抄袭别人作文的事,他如实地向我袒露了抄袭事实,我被他敢于承认错误的精神感动,对他肃然起敬。其实张桂庆的作文实际水平,在班里也属于中上等。

“你为什么要抄袭?”我不解地问。

“自从我成为班内‘作文王’后,徐老师在作文评讲课上对我作文的肯定与赞扬,给我带来不少压力。每次写作文我都害怕超不过前一篇,害怕不被徐老师当范文,于是,我就想寻找一个稳稳当当的捷径,便在《全国小学生模范作文》上找作文抄袭,可以确保每篇作文成为范文。”张桂庆如实相告。

随着我们接触频繁,有了更深入的交流,我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情谊,互相影响着。

张桂庆的鼻涕没有了,衣服穿得干干净净,人变得更加谦虚了,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不再独来独往。他变得神清气爽,成了最受欢迎的同学。

有一天,我和张桂庆在他的小书房里探讨作文秘诀。我常在“张记糖坊”里进进出出,目睹张桂庆的妈妈在作坊里挑大梁,指挥儿女们劳作,她健壮的身材和干活的模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建议张桂庆细细观察妈妈,积累好素材,为他妈妈写一篇作文。

六年级的上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公告栏里贴出公告:为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本校于下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在小礼堂举行作文比赛,今日起报名。

我和张桂庆都报了名,张桂庆这几天有些恍惚。我看他好像有思想负担,害怕再次名落孙山,“作文王”桂冠不保。

周一下午,小礼堂座无虚席。这次参加比赛的人数增加了一倍,竞争激烈。徐老师拿了一叠白纸走进小礼堂,小礼堂内鸦雀无声。徐老师发完白纸后,在黑板上写了题目:《妈妈》。小礼堂内只有一片钢笔落纸的“沙沙”声响。我暗自为张桂庆高兴,写妈妈对他来说是有准备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铃声响了,大家纷纷交卷。张桂庆拉着我的手冲出小礼堂,来到操场一隅。

“我写了《糖妈妈》!”张桂庆激动地说。

“你怎么写的?”

“我写妈妈在糖坊里的一天劳作,天蒙蒙亮,妈妈起早把一大家子的早饭烧好。吃过早饭,妈妈穿着白色围裙走进作坊,分配哥哥姐姐的活儿,随后,妈妈便马不停蹄地在糖坊的里里外外忙碌,一直到天色渐黑。糖坊的每个角落都有妈妈操劳的身影,妈妈一会儿在作坊劳作,一会儿与众多客户做买卖。天黑透了,哥哥姐姐歇工了,妈妈依然在作坊里忙着收拾。妈妈起早贪黑地在作坊里劳作,用她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甜蜜的饴糖,小镇人给妈妈的爱称是‘糖妈妈’。”张桂庆充满激情地描述。

“你写得太棒了!”我说。

“你说实话,真的好吗?”

“真的很好,你写出了对妈妈真挚的爱!写出你妈妈是人间甜蜜的使者。”

“不瞒你说,作文卷上落满了我的泪水!”

“你用真情去写,能不感动吗?”

“记得一个作家说,自己不感动,怎么能叫别人感动?你怎么判断我会成功呢?”

“我看你现在的状态,就知道成功一半啦!”

张桂庆哈哈大笑,竟笑出了两颗晶莹的眼泪。

一天下午,学校公告栏贴出布告,作文大赛结果揭晓:张桂庆《糖妈妈》一等奖,李凤英《后妈》二等奖,张寒《打工妈妈》三等奖。

“作文王”张桂庆的《糖妈妈》,被徐老师向上海《小朋友》杂志推荐。一个月后,《小朋友》杂志寄来两本样刊,打开一看,张桂庆的《糖妈妈》赫然在目!于是,这本刊登《糖妈妈》的《小朋友》杂志在校园里疯传,张桂庆的“作文王”名副其实了。

临近腊月,我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功课,迎接大考。一个周一的下午,第二节课下课时,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

“一个学期要结束了,你欠的学费还没缴,准备啥时缴?”

“等我妈从上海寄钱来。”

“你妈啥时候把钱寄来?”

“我也不知道……”

“那你说个缴费时间吧!”

“一月十日。”我随便说了一个日子,班主任立刻记在他办公桌的日历上。

大考开始的第一天,刚考完一门数学,我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

“今天是你定好缴学费的日子,知道吗?”班主任指着桌上的日历说。

“知道。”

“知道为什么不缴?”

“我妈没有寄钱来。”

“缴费日期是你说的,怎么能言而无信?”

我无话可说,当初只是随便说个日期,谁想到妈妈来信说要到大年三十才回家。想着想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淌下。

“老师,这是我替他代缴学费的收据。”张桂庆跑进办公室,交给班主任一张收据。

“你是……”班主任惊讶得不知所措,一时说不出话来。

张桂庆拉着我的手,离开了办公室。

学期最后的两节作文课,徐老师让大家自由写作,我选择“学费”这件事,写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作文评讲课上,我的《学费》第二次被徐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同学们,我们班里的张桂庆,是大家公认的‘作文王’,这学期又出现了第二个‘作文王’,希望我们班里出现更多的像他们一样的‘作文王’!”徐老师充满激情地说。

作文课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张桂庆从后面匆匆走到我身边,把我紧紧拥抱,不说一句话。

六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张桂庆的小书房成为我班作文爱好者的小书屋,成了我们的阅览室。在一次全校作文比赛中,一二三等奖都被我班同学收入囊中。

发稿/赵菱

猜你喜欢

饴糖课外书作文
漫话饴糖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文天祥与饴糖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饴糖有什么作用?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