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2025-01-31刘学武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为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强化作用,教师应积极探寻核心素养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路径。基于此,文章立足核心素养,从设计课前、课中及课后作业三方面出发,概述了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作业设计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4-0042-03

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以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生词、课文内容为主要目的。这种作业虽然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由于形式单一,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积极探寻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路径,以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以往的作业设计存在重复、作业量大等问题,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

教师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立足实际学情,创新作业形式,增加作业的多样性,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良好发展,有效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作业注重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可持续的成长发展。多数情况下,传统的作业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自然无法通过作业获得显著的进步[1]。而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创新作业设计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实用性、挑战性以及探索性,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热情。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语文学科知识融合到其他学科知识中。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内化语文知识,又能实现对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的培养,提升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综合学情,设计一些互动性和合作性强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路径

立足核心素养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新时期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探究的教学重点[2]。教师应本着发展学生多元综合能力的教学理念,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方面为学生设计作业,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对语文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态度。

(一)基于核心素养优化设计课前作业

1.设计课前自主预习作业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不应只以课后作业为主,课前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探究,为课堂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3]。

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好的故事》为例。本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用寓言的形式讲述了在昏暗现实中寻找光明和美好的故事,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为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自主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生字生词,通过预习课文内容、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生字与生词的含义等。课前自主预习作业可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并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2.设计课前分层选择作业

每个学生都具有差异性,在思维认知、接受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在立足核心素养设计语文课前作业时,教师必须尊重、正视学生的差异。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完全一样的作业,极易使学优生感到枯燥,使学困生出现畏难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教师树立分层意识,将课前作业单以梯度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各层次的学生自主依照自身的能力选择完成,可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好充足的课前学习准备。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置有梯度、层次分明的课前作业,从认知语言文字,到运用语言文字,再到梳理课文内容,逐渐过渡,如认知语言文字作业:“给下列汉字标注拼音:璧、怯、荆、献。”运用语言文字作业:“将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把璧交给他;(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 )封他做上大夫。”梳理课文内容作业:“本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故事?分别体现了蔺相如与廉颇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布置好以上分层作业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能力自主选择完成,这不仅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优化设计课中作业

1.设计课中跨学科讨论作业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强调跨学科的学习,这不仅能展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深刻感受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4]。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开展跨学科学习,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布置更具特色、个性化的作业,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语文学科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联系紧密,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含有德育元素。因此,教师可基于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关联,设计跨学科讨论作业。教师可立足某一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强化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在强国梦想实现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这恰好契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主题内容。这时,语文教师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为学生设计跨学科的讨论作业,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明确每一个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实现梦想的。这些人物的故事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就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这既能使本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又能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语文跨学科讨论作业的设计方式,不仅能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彰显出来,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设计课中思考想象作业

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5]。而设计发展学生思想意识的作业,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思考想象作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完成教师布置的新奇、有趣的作业,以衔接语言运用与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鹿角和鹿腿》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围绕寓言故事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基于这一主题,教师可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为学生设计思考想象作业。这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能不能说一说它们的具体特点?”这时班级气氛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能具体地表达一些动物的特征。然后,教师可提升思维难度,让学生尝试结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征,模仿本课所学的寓言故事,创作一篇相似的寓言小短文。为了让学生尽情想象和表达,教师给学生在课堂上留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该作业。这种以想象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作业完成方式,可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深化学生对寓言故事特点的了解,并能通过高效完成课堂作业,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优化设计课后作业

1.设计课后实践探索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途径[6]。然而,传统的课后作业往往形式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活泼的元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生动活泼的作业代替以往枯燥乏味的作业,为学生设计关联生活的实践探索作业,让学生充分体验与观察生活,进而迁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项“地球守护者”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对自己所住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如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7]。之后,教师可设计一项名为“地球的故事”的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创作一篇关于地球的故事。故事中的内容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包含关爱和保护地球的主题。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种课后实践探索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促使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真正实现,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强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8]。

2.设计课后拓展学习作业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完全围绕教材文本内容进行作业设计,这样的作业形式虽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但同时容易固化学生的思想,限制学生的学习范围,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现状,重视拓展课后作业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学生多元综合能力的发展进行设计,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9]。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只将眼光局限在教材上,而应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教材文本完成整本书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获得更长远的发

展。该文本内容选自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绝大多数学生对其中的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拓展类课后作业,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组学生合作制订《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计划,规定每天读书的具体时间与内容等,并严格依照计划执行。在课余时间,教师让各组学生基于阅读所得进行交流。这种素养立意下从教材出发设计拓展延伸作业的方式,恰好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信心,符合新时期作业设计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设计符合实际学情的作业,最大程度地发挥语文作业的育人价值,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衍娜.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作业设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学园,2024,17(3):52-54.

陈继.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J].文理导航,2024(1):58-60.

张隋艺,张鹏.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2023(23):10-12.

蔡惠娟.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作业精准设计策略[J].辽宁教育,2023(23):13-15.

王苍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教育艺术,2023 (11):40-41.

傅芳琴.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3 (32):94-96.

庄婷.让作业更有意义:试论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3(5):39-40.

高志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3(5): 84-86.

周蕾珍.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整体性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3(30): 86-88.

作者简介:刘学武(1979.10-),男,甘肃古浪人,就职于古浪县海子滩教育工作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