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重组·驱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探究
2025-01-31郑多多
摘 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教学目标的小学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对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这就使得大单元教学成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组、整合以及结构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因此,为了优化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教师应基于学习任务群进行大单元教学过程的科学构建,以开拓美术教学新路径,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4"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4-0083-03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小学美术教学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原本分散的知识、技能进行结构化、主题性的整合与重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并以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为核心,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系统化的整合与构建,并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实现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以期促进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以大情境、大目标、大任务为特征的大单元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整体性、系统化构建,其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
(一)对美术教学的促进意义
以往,教师通常会按照教材编排逐一实施单课时的教学。教学内容间的衔接不足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倡导结构化教学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不仅使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以主题性、项目化的形式呈现,促进了小学美术知识体系的完善构建,还使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更具关联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对学生学习的优化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相对不足,美术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提炼相应的教学主题,并围绕主题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不仅帮助学生厘清了美术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还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应用以及相应素质能力的内化和迁移,在优化学生美术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的密切联系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它通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置,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2]。这与以大情境、大任务为特点的大单元教学殊途同归,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学习任务群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若干学习任务组成任务群,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深刻认知教学主题。而大单元教学是学科内容结构化的基础,即教师围绕单元教学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整合,以实现整体性、系统化的教学。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大单元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习任务群的理念。
(二)大单元教学优化了学习任务群的落实路径
大单元教学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以《课程标准》中设置的具体学习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相关学习内容的整合,这样学生就会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整体性、系统化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应用,构建“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促进学习任务群的落实。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
在以《课程标准》为指引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对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进行更科学的设计,创新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解构:教材解构,探寻大单元教学契机
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原有教材的编排壁垒,分别从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以及价值体系这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内容的解构,以探寻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契机和切入点,实现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开展[3]。
1.教材知识体系的解构
教材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丰富学生美术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大单元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完善地构建美术知识体系,教师应立足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挖掘,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点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构建美术知识体系。这样能够实现教材知识体系的解构,为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奠定基础。
以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6课“花儿朵朵”一课为例,教材中关于“花”这一元素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此为主线,对教材中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性解构,使学生在对四年级(下册)第6课“花团锦簇”、第9课“妙笔生花”、六年级(上册)第4课“编花篮”等内容的学习中,全面感知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整体解构,掌握体现“花”这一元素的多种美术表现形式。
2.教材能力体系的解构
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也集中融入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材作为紧密贴合课程改革发展需求的教学资源,会通过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针对各种能力的教学导向。因此,在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能力体系进行解构,使这些能力构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助力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巨匠童心”是“欣赏评述”层面的内容,旨在通过美术作品鉴赏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第4课“书包”作为“造型表现”层面的内容,旨在通过美术作品创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等;第7课“飞天畅想”、第9课“团扇”作为“综合探索”层面的内容,则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刻分析中,有效进行了能力体系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
3.教材价值体系的解构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维度,而小学美术教材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以美育人的课程功能。因此,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新课标的具体学习任务,深入挖掘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中的育人内涵,构建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以实现对小学美术教材价值体系的解构,使学生能在大单元教学的引导下树立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课程标准》设置了“学做传统工艺品”的学习任务。在这一学习任务的指引下,教师可从“传统文化传承”这一育人价值的视角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将四年级(上册)第13课“跟奶奶学手艺”、四年级(下册)第7课“剪纸故事”、第14课“风筝”、五年级(上册)第11课“皮影”等教学内容整合,实现对教材价值体系的解构以及对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
(二)重组:内容重组,实现大单元教学突破
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组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内容重组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单元教学的效果[4]。在以往的大单元内容设计中,教师通常会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将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组建。而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内容重组形式,围绕《课程标准》设置的具体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这样不仅可以使美术知识的构建更契合《课程标准》要求,还增强了美术知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有助于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依据学习任务,提炼单元主题
《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不仅结合了学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对各学段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提炼符合学生认知与现实生活的单元主题,以引领大单元教学方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例如,《课程标准》“美术”部分的第二学段教学建议提出了“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欣赏方法,鉴赏、评述名家的美术作品,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针对这一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提炼出“作品鉴赏,感知魅力”的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与学习任务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教学内容的重组指明方向。
2.围绕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
在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后,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课外资源的搜集,使所有的教学资源围绕教学主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通过科学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学生就会深化对教学主题的认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视野的拓展、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
以“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的学习任务为例,在明确“作品鉴赏,感知魅力”的单元主题后,教师应对3~5年级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内容重组,将四年级(下册)第15课“银饰之美”、五年级(上册)第12课“青花瓷”、五年级(下册)第1课“巨匠童心”、第11课“石壁上的九色鹿”等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深度鉴赏,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实现对学生美术鉴赏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三)驱动:任务驱动,优化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以大情境、大目标、大任务为特征,其中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能为学生美术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5]。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设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这样就将新课标精神融入了具体的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并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进一步推进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
例如,“装点我们的生活”是第二学段中的一项学习任务。结合这一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为学生设计“遵循美观、实用的原则,为即将举办的校园运动会设计班级海报”的项目式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在这一项目任务的驱动下提高参与积极性,通过所学绘画技能、造型元素等美术知识的实践运用,个性化地展现班级风貌。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整体性、实践性角度实现了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促进了自身集体意识、美术表现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优化了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作为小学美术的重要指向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并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不仅为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指明了方向,还从整体性、系统化的角度促进了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顺应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大单元教学,通过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解构、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重组以及对引导性学习任务的设置,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美术知识的整体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更稳定、持续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陈勇.基于任务群的小学美术“革命传统”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J].少儿美术,2024(2):42-44.
周淑娟.初探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23(42):51-53.
陈莉莉.“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3(Z5):60-63.
陈虹.新课标引领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探究[J].大众文艺,2024(12):155-157.
李俊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17):144-146.
作者简介:郑多多(1986.12-),男,福建泉州人,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