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尔兹舞裙披上黑纱
2025-01-31张安琪
大约18世纪,意大利出现的喜歌剧(Opera Buffa)传入维也纳,成为“轻歌剧”。如果说轻歌剧最初的代表人物是奥芬巴赫(他的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引发了欧洲人对这种新潮戏剧形式的追捧),那么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便是将其发扬光大的作曲家。在创作轻歌剧《蝙蝠》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其作曲天赋,用华美的音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维也纳音乐的特质。

自1874年首演至今,歌剧《蝙蝠》已历经150年,而这部轻歌剧也早已成为全世界许多著名歌剧院的保留“贺岁剧”剧目。这部轻歌剧的音乐除了欢快与轻松,也包含着讽刺与揶揄,每段音乐与歌词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让观众在欢笑的同时,又理解了维也纳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浮夸。有趣的是,剧中发生的那些荒谬与巧合,不管在全世界哪个文化背景的剧院里演出,都能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并未因其特定的戏剧情境设定而影响观众的理解,反而会因这些剧中人所产生的误解与矛盾,自动对照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发出会心一笑。
国家大剧院新版轻歌剧《蝙蝠》,于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亮相。本次新制作邀请法国歌剧导演文森特·布萨尔执导,国际时装知名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拉克鲁瓦担任本剧的服装设计。演出阵容由中外艺术家在舞台上强强联合,法国指挥家马克·闵科夫斯基执棒,马库斯·维尔巴、周正中、杰奎琳·瓦格纳、宋元明、萨曼莎·高尔、秦侃如、安娜·韦勒、徐小懿、梅尔特·辛居、蔡程昱、尼古拉·博尔切夫、张小孟、保罗·盖伊、邓超、梁羽丰等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中国铁路文工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诸位优秀的艺术家团体合作,共同为观众呈现这部充满欢声笑语的轻歌剧“盛宴”。

亮点与颠覆
2024年适逢轻歌剧《蝙蝠》首演150周年,从此版新制作的舞台风格来看,国家大剧院此版略带黑色幽默风格的后现代主义舞台呈现,与顶尖艺术家优秀的演唱与表演相得益彰。相较于国家大剧院2011版《蝙蝠》,此次创作团队对新版本的解析,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维也纳风格,而是呈现出对上流社会通病带有批判精神的揶揄。譬如第一幕的舞台设计打破常规,采用转台来实现不同空间的转换;转台的变化也跟随音乐,展现人物的心理与情绪的微妙变化。在第一幕的舞台配色上,主创团队大胆使用绿色与粉色,在舞台上产生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怪诞色彩。第二幕的宴会场景,则颠覆了传统宫廷华灯璀璨的布置,主创团队使用投影,与灯光交织构成了稍嫌阴森的“夜宴”。当剧中重要人物每次乔装出场,由法尔克医生隆重介绍时,都会出现蝙蝠的音效与形象,这也是此次导演独具匠心的设计亮点。第三幕的舞台则更加大胆,整个舞台前落下巨大的铁栅栏,演员与观众完全隔离,让观众感觉自己仿佛被困于牢笼之中——导演打破常规观演关系的挑战设计,让“离间效果”加剧,也让观众与演员的身份互换,增强了戏剧性,从而使得轻歌剧摆脱“轻歌曼舞”的娱乐成为带有讽刺意味与教育意义的喜剧戏剧。

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不得不说此次导演文森特也进行了大胆突破。导演打破了“第四面墙”,法尔克医生不断地“跳进跳出”,强调出这一人物的舞台任务是贯彻全剧的:精心策划了这场化装舞会、为奥洛夫斯基王子治病,同时进行自己的“蝙蝠的复仇”计划,一箭双雕。而剧中其他主要角色如罗莎林德、阿黛莱、弗兰克、阿尔弗莱德都得偿所愿,只有艾森斯坦成为那个被戏弄与报复的“大主角”,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此次新版《蝙蝠》中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形象是奥洛夫斯基。这个角色在常规演出中经常由女中音扮演,承担着是隐形“穿线人物”的戏剧功能,在新版《蝙蝠》中,奥洛夫斯基突破了常规的贵族王子形象,导演赋予这个角色一丝阴森与冰冷,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吸血鬼伯爵“德古拉”。譬如二幕以多媒体打造的枯树、绿色月亮、时钟,以及时不时扑闪着翅膀出现在窗外的蝙蝠,加上奥洛夫斯基的造型设计(黑色披风、苍白脸色、红唇、红色手套等),都让观众直观地看出导演对此人物的“别有用心”,展示出导演对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进行无情讽刺。

本版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亮点,那便是对弗洛什这一角色的设计。众所周知,弗洛什在传统的剧本中身份就是狱卒,他在监狱中工作,与被误抓的阿尔弗莱德之间产生了一些误会进而迸发出很多笑料。2011版国家大剧院《蝙蝠》中,由陈佩斯扮演的这一角色有着精彩的表演。此次新版《蝙蝠》,导演根据最原始德语喜剧剧本将“监狱”部分删减,并对整个剧情进行了修改,因此第三幕中的弗洛什则是以“一位因迷路而误闯到舞台上的喜剧明星身份”出现。此次制作,特别邀请了松天硕与郭德纲两位喜剧明星加盟演出,为第三幕增色不少。弗洛什除了有一大段即兴发挥的独白以外,还与剧中的弗兰克、阿尔弗莱德有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互动。最大的亮点则在全剧结尾,弗洛什再以“画外人”闯入,对风流的男主角艾森斯坦说了那句著名的“安静,安静,这不准唱歌!”(Ruhe, Ruhe, Das Singen ist verboten),实际上是对艾森斯坦的一番告诫,让全剧在欢笑中完成“复仇计划”,点明了全剧主旨,既有讽刺意味又有教育意义,可谓精彩一笔。
中外艺术家的演绎
此次邀请了中外两组演员,可以说,中外两组演员的演绎各有所长、各有千秋。从演唱技巧与声音条件上来说,笔者认为中国组演员普遍更胜一筹,但外国组演员们在人物的理解方面则显得更加纯熟。也许是文化背景与语言方面的优势,外国组演员表演时更加自然顺畅,已看不到太多的表演痕迹,演唱与表演状态也更加放松;但一部如此复杂的全德语轻歌剧,对中国演员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战,他们在排演过程中非常刻苦与认真,不断突破自我。演出时也是中国组效果更佳,他们临场发挥,时不时加上几句中文对白,为这部歌剧的演出现场效果又加分不少。最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组演员的年龄普遍较年轻,这让我们看到中国的歌剧界未来的希望与美好前景。

具体来说,艾森斯坦的扮演者是马库斯·韦尔巴(Markus Werba)和周正中。韦尔巴的音量不是很大,但音色比较成熟,德奥歌剧的演出经验丰富,他虽然身材不够高大,但在舞台上动作非常灵巧,扮演这位狡猾又可爱的贵族老爷艾森斯坦非常出色。周正中是一位外形俊朗的男中音,他的音色明亮宽厚,声音技巧纯熟,他在舞台上体态矫健,让观众耳目一新,可以说将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
罗莎林德的扮演者是杰奎琳·瓦格纳(Jacquelyn Wagner)与宋元明。前者身材较高,仪态端庄,音色温柔声音宽厚,让人联想到《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或《玫瑰骑士》中的“元帅夫人”等,美中不足的是她对于这种轻喜剧女主角的演绎,稍显慵懒与过于松弛;宋元明在扮演罗莎林德时,则加入更多个人风格表演,增加了人物“神经质”的特质。宋元明是一位在演绎德奥作品方面经验丰富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唱段音色华丽,色彩多变,音乐把控力很强,还在剧中使用了一些奥地利方言,对人物理解更加原汁原味。

阿黛莱的扮演者是萨曼莎·高尔(Samantha Gaul)与秦侃如。萨曼莎·高尔的声音灵巧秀丽,德语非常熟练,对人物的理解演绎也非常到位,但不知为何演出时音量较小,且不知是否是身体缘故,两段咏叹调最后的高音都仅仅一带而过,稍显遗憾;这个角色对中国组的秦侃如来说是她的首秀,但她可以说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角色的演绎。虽然秦侃如在语言上稍有缺憾,但她嗓音条件出色音色华丽轻盈,两段咏叹调最后的高音都很稳定,让这个角色非常抢眼。
奥洛夫斯基亲王的扮演者是安娜·韦勒(Anna Werle)与徐小懿:安娜·韦勒是一位出色的女中音,声音华贵宽厚,外形非常迷人,对于亲王的演绎也比较到位,如果说美中不足,则是台词部分音色变化、强弱对比不够,人物的情绪的变化把控稍显不足;徐小懿是一位比较全面的女中音歌唱家,她身材虽然略显单薄,但她在舞台上所凸显出的爆发力与张力,可见她对音乐与戏剧的理解与把控。
阿尔弗莱德的扮演者是梅尔特·辛居(Mert Sungu)与蔡程昱。梅尔特·辛居是一位来自土耳其的男高音歌唱家,看得出他对阿尔弗莱德这个角色非常熟悉,在这个角色的对白与演唱方面的技巧与经验都比较老到,但从人物塑造上来说,他的个人形象稍稍逊色,有些不太符合一位“帅气迷人的男高音”形象;蔡程昱是一位年仅26岁的男高音,他的声音条件非常优秀,音色明而不过亮,声音的音量虽因年龄关系还未到达满值,但音质已有金属特质,高贵的音色让他本就帅气年轻的外表更显出色,他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前途可期。


弗兰克的扮演者是保罗·盖伊(Paul Gay)与邓超。保罗·盖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低男中音,他的音色纯正,对这个角色的演绎非常到位,到第三幕独自表演醉酒部分以及与喜剧明星的互动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他对这个角色的诠释是完美的;邓超的声音宽厚洪亮,他因长期在德国汉堡歌剧院工作,对德语把控比较到位,表演的喜剧段落也加入了个人风格,诙谐风趣。
最后就是“万能型男高音歌剧演员”梁羽丰。他所扮演的布兰德律师虽然唱段不多,但他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生动,与对手演员配合天衣无缝,可以说是全剧中的“最佳配角”。
弗洛什由松天硕与郭德纲两位喜剧明星扮演。两位喜剧演员除了在三幕中与其他剧中角色的配合是导演规定好的以外,三幕开场的独白部分都由喜剧演员各自设计。两位演员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角色,成为第三幕最重要的喜剧笑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伊达的扮演者翟嘉欣(舞蹈)与张乐(声乐)。翟嘉欣是铁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此次扮演有不少德语对白以及音乐段落肢体表演的角色,对她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好在翟嘉欣是一个有天赋的演员,她对这个角色的演绎也恰到好处。张乐虽然只是在有唱段时与翟嘉欣配合,但她在舞台上都唱演俱佳,是一位很成熟的歌剧演员。
2024国家大剧院新制作的轻歌剧《蝙蝠》,以全新角度打破轻歌剧约定俗成的框架,用辛辣讽刺的戏剧手法打破轻歌剧惯常讨好观众的方式,用黑色幽默与颠覆性的舞台深刻解剖,并敢于带着批判精神去重新审视剧中人物的虚情假意,让轻歌剧回归戏剧最本质的功能之中。如此可见,当一部轻歌剧带着真正喜剧的戏剧特质时,它便成为一部不“轻”的轻歌剧。那其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嘲讽,会给观众带来警示效果,并让人观后不断咀嚼并深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