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对话录文本翻译的语篇连贯探析

2025-01-29胡琪朱宝锋

西部学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汉英翻译太极拳

摘要:近年来,随着海外太极拳推广活动的开展,有关文本翻译研究在相关方面发展迅速,但对话录形式的太极拳典籍翻译策略研究却数量较少且内容有限。对话录文本口语性强、主题松散、逻辑关系隐性的语篇特点要求译者实现语篇连贯。就太极拳典籍《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的英译而言,译者使用的手法包括通过实现主题连贯强化对话核心,达成意图连贯保持词汇语义,使用文化连贯消除文化壁垒,采取逻辑连贯把握因果关系,从而实现对话录形式太极拳经典文献语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以利于目标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关键词:语篇连贯;太极拳;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5)01-0151-04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Coher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exts of Taijiquan Dialogues

——Taking Ying Xu You Xiang: Dialogues of Famous Chinese Taijiquan Masters as an Example

Hu Qi1Zhu Baofeng2

(1.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Zhengzhou 450099; 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promotion activities of Taijiquan, the research on text translation in related aspects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aijiquan classics in the form of dialogues is small in number and limited in content. The dis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s of dialogues, such as strong orality, loose themes, and implicit logical relationships, require translators to achieve discourse coherence. As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ing Xu You Xiang: Dialogues of Famous Chinese Taijiquan Masters, the techniques used by translator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core of the dialogue by achieving thematic coherence, maintaining the lexical semantics by achieving intentional coherence, eliminating cultural barriers by using cultural coherence,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obtaining logical coherence, so as to achieve the coherence and integrity of the discourses of Taijiquan classic documents in the form of dialogu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arget readers.

Keywords: discourse coherence; Taijiqua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文本翻译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文本涵盖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其遣词造句具有特殊性,其中古奥的语言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带来了阅读困难,也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太极拳文本,对话录的口语性更强,具有明显的对话主题分布松散、意图表达含蓄、逻辑关系隐性的语篇特点,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要加强对原文的理解,注意词汇语义,把握内在逻辑,以实现语篇的连贯。现以《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为例,通过对汉英翻译过程中语篇连贯使用进行梳理,探讨适合对话录形式的太极拳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期提升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太极拳文本翻译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找到近20年国内有关太极拳文本翻译研究的文章共61篇,发现2017年之前的太极拳文本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极拳翻译规范化、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方面。舒伟[1]针对太极拳拳理中的文化缺省现象提出了“部分能指加部分所指”的翻译对策。周庆杰[2]提出使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太极拳中的文化负载词。2017年至今,太极拳文本翻译研究主题由过去的翻译方法探究转向海外推广、外宣策略、对外话语分析以及译介研究等。李涛等人[3]指出,对外传播过程中“太极拳”的译名有待统一,并对学术界不同译法的接受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国外对于太极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极拳的功能方面,且大多数研究来源都是相关的国际会议。虽然也有国外学者翻译了太极拳相关经典,如芭芭拉·戴维斯的《太极拳经》英译本、路易斯·斯旺的《杨式太极拳》英译本等,但太极拳翻译研究领域的学者数量较少,研究内容有限。

近年来我国文化外宣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太极拳翻译研究重心随之发生转移。但目前太极拳文本翻译所使用的指导理论相对匮乏,研究视角亟须拓展,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翻译中的语篇连贯研究概述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之前,翻译理论中学者们所谈论的通顺和流畅大多是建立在直觉判断的基础上。该内容虽然与语篇语言学家所定义的连贯密切相关,但是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系统的理论构建,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有翻译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版专著对翻译中的连贯问题进行探讨的有以下几位学者。帕普迦伊和舒伯特在《翻译的语篇连贯》一书中对机器翻译模式下的翻译和连贯问题作了专门研究。在该模式下,语法性被认为是将各种语言单位联系成一个连贯整体的最重要的手段[4]。纽伯特和施莱夫将连贯定义为“语篇中信息单位之间的语义联系”,并强调除了句际连接外,单句内部的衔接对实现语篇连贯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5]。此外,莫娜·贝克在《换言之:翻译教程》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词汇、语法和其他成分相衔接构成底层关系网,文本的各个部分在这样的底层网上实现联系来体现语篇的连贯性[6]。

国内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7]。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讨论了逻辑连接、结构连接、词汇等语篇内的连贯手段[8]。王东风将语篇连贯归纳为主题、意图、文化、逻辑、语气叙事结构的连贯[9]。张德禄[10]认为连贯是语篇的衔接机制以及情境语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总体效应。与此同时,语篇连贯开始与翻译建立联系,国内的翻译研究从字词层面上升到了篇章层面。国内许多学者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语篇连贯,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李运兴[11]从语篇翻译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连贯以及语篇结构,探析翻译转换办法。李静[12]认为语篇连贯不仅仅是指文章本身的相互衔接,也是翻译时所要采取的重要策略,并指出翻译时应做到时空连贯、观念连贯、文体连贯和逻辑连贯。

三、语篇连贯下的太极拳翻译分析

作为太极拳典籍,《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对话录形式的文本由于口语性更强,突显出对话主题分布松散、意图表达含蓄、逻辑关系隐性的语篇特点。本文基于王东风的语篇连贯研究,从主题连贯上强化对话核心,在意图连贯上保持词汇语义,用文化连贯消除文化壁垒,取逻辑连贯把握因果关系,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一)主题连贯

在翻译中所反映的连贯主要是主题连贯和命题连贯的程度,任何错误的阐释都会影响到主题、命题的相关程度和审美效果。主题连贯首先在词汇和句义上表现出来。

例1原文:电影和练拳是两个寄托梦的好方式。电影能让人的精神无障碍地畅游,练拳能让人的形体和精神获得自如的体验。

译文:Watching movies and practicing boxing are two good ways to express dreams. The former can realize colorful dreams, while the latter can bring people physical enhancement and spiritual enrichment.

汉语中重复较多,原文“电影”与“练拳”同时出现了两次。译文通过使用watching movies、practicing boxing以及the former、the latter与之分别对应,将汉语中的重复处理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指示照应,从而确保译文符合原文语义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例2原文:陈发科是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扬光大者,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弟子、学员,对后来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译文:Chen Fake is the promoter of Chen style Taijiquan in Beijing, who had trained many outstanding disciples and students.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yle.

此处原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指出太极宗师陈发科的突出贡献,二是讲述陈发科培养了许多弟子来推广陈式太极拳,三是指出这些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原文层层递进,主题在最后一部分显现出来,但是由于对话录中言语的简练,“对后来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主语出现了省略现象。因此,译文在处理的过程中选择了增译,将原文的主题部分单独成句并添加主语They,做到前后呼应,内容上相互关联,保持主题连贯。

(二)意图连贯

作者的意图也是体现语篇连贯的形式之一。译文除了需要确切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洞悉作者的意图,从而提高译文的准确性。作者的意图往往是隐性的,通常隐藏在语篇的风格、遣词、造句等表层模式下。翻译要遵循意图性原则,寻找作者的意图,选取相对应的方法,充分表达作者的原意。

例3原文:禅宗说“一花开五叶”,也是这个意思。五叶各不同,但均为一花所开。这个“花”就是中国文化之源。

译文:There was another saying in Zen that a flower has five leaves. The five leaves are different, but born from one flower. The “flower”is 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原文的意图是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达出“叶”生于“花”。译文把握住作者的意图,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将原文的生动形象表现出来。

例4原文:他说这个叫“学拳容易改拳难”“把原来的劲路放下并不容易,但是你必须要这么做。这并不意味着形意拳不好,而是两个门派的劲路不同”。

译文:As he said, it is easy to learn a kind of kung fu, but difficult to turn to another. “It’s not easy for you to turn to remove the former jin path, but you have to. It does not mean that Xingyiquan is not so good as Taijiquan, but that they two have different jin paths.”

原文中的“不好”指的是“而是两个门派的劲路不同”。“不好”在这里并不是作为表示全盘否定的词,而是在表述“不如……好”的含义,因此对应的译文选择了not so good as而不是bad。

例5原文:他在孙式、杨式上也进行过钻研,和名师进行交流、切磋。

译文:Except Chen Style, he also studied and learned from Taijiquan masters of Sun and Yang styles.

原文是关于李经梧对太极拳研究的介绍,是对其陈式太极拳造诣的补充。汉字“也”在这里具有补充说明的含义,因此对应的译文使用了also一词。此外,原文中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是,除了陈式太极拳之外,李师傅还学习过孙式、杨式太极拳。但“陈式太极拳除外”的信息在余功保与梅墨生的对话中被省略。为方便阅读,确保读者信息接收完整,译文基于作者的意图,在“他还学过孙阳太极拳大师”之前加上“除陈式太极拳外”来补充隐含的信息,以减少阅读障碍,达到连贯的目的。

(三)文化连贯

原文作者往往在作品中省略一些他认为源语读者共有而无须表达的文化信息,他们可以根据原已有的文化知识和经验填补文化缺省所留下的空位,而不会感到不连贯。如果不加以补偿,直接照搬至译文中,则会出现因文化缺省而导致的连贯失调,目的语读者也难以建立连贯的语篇关系。因此,译者必须采取文内补充或文外加注等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实现语篇连贯。

例6原文:我跟他学拳,是因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先天不足,体质早年一直不好,学拳主要是强身健体。

译文:I was malnourished in childhood, for I was born in the three-year difficult period when people suffer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and food shortage (1959-1961). Therefore, I learned Xingyiquan from him to strengthen my body.

原文“三年困难时期”指1959至1961年间农田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全国性粮食和副食品短缺。英语读者对此可能并不了解,故译文作出了适当调整,使用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对the three-year difficult period进行补充说明,并在其后增添具体的年份时间。通过对“三年困难时期”背景知识的补偿,使读者获得相关的文化知识。

例7原文:我认为先秦文化是在“儒士文化”的同时还有一个“侠士文化”。

译文:I think the culture system in the early Qin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is composed of Confucian culture, which advocates true virtue, and Chivalrous culture, which advocates justice.

“儒士文化”与“侠士文化”均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有名词,且原文并没有对二者进行解释说明。如若译文照搬原文,会给缺乏相关知识的目标语读者带来阅读困难。因此,译文在Confucian culture和Chivalrous culture后面分别添加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二者进行解释说明,即儒士文化所倡导的是仁(真正的美德),which advocates true virtue;侠士文化倡导的是义(行侠仗义),which advocates justice。通过对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省的补充,帮助目标语读者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使语篇获得连贯。

(四)逻辑连贯

逻辑连贯是语篇中最普遍的连贯,语义的完整性建立在逻辑的衔接上,无论是有显性的语法和词汇衔接,或是隐性的无任何连接词的衔接,都必须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

例8原文:那个时候没有中药洗,铁砂掌打完以后手底下全是肿的,回来又不能洗,班主任问我我也不敢说。

译文:My hands were swollen after the practice, for there was no Chinese medicine for me to soak in. When the teacher in charge of our class asked me about my hands, I dared not tell him the truth.

翻译开始之前,译者总是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原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此处原文体现了“汉语以意驭形”这一特征,“那个时候没有中药洗”与“铁砂掌打完以后手底下全是肿的”之间存在无连接词的隐性因果关系。译文通过添加明确的因果关系词for,来将原文的逻辑关系显化出来,不仅符合“英语以形制意”的语用特征,而且实现了原文的逻辑连贯。

四、结语

太极拳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相关典籍的英译,拓展太极拳典籍英译的研究视角能够有效推动并加快太极拳文化的对外传播进程。基于语篇连贯视角,对对话录形式的太极拳典籍翻译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仅能够让目标语读者了解中文的语言习惯,感受太极拳的文化魅力,而且能够为太极拳文本外译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方向。太极拳文本的外译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译者在具备扎实功底的基础上,拓宽研究视角,为太极拳的对外传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输入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舒伟.杨式太极拳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4):5-9.

[2]周庆杰.杨式太极拳翻译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5):74-76,80.

[3]李涛,马秀杰.太极拳西行传播的翻译演进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江西社会科学,2017(4):242-249.

[4]PAPEGAAIJ B,SCHUBERT K.Text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M].Dordrecht:Foris Publication,1988:50-55.

[5]NEUBERT A,SHREVE M G.Translation as Text[M].Kent and London: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16.

[6]BAKER M.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Press,2000:90.

[7]苗兴伟.《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58-59.

[8]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

[9]王东风.连贯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8-110.

[10]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103-109.

[11]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32.

[12]李静.语篇连贯与翻译策略[J].上海翻译,2012(4):39-42.

作者简介:胡琪(1995—),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单位为郑州经贸学院,研究方向为太极文化外译。

朱宝锋(1977—),男,汉族,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太极文化外译。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汉英翻译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如何注意呼吸养生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中国网络司法外宣翻译初探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示语的功能及其翻译原则
公示语汉英错译的原因分析及其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