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孔文化的内涵阐释和现代价值探析
2025-01-29成鸿静王其旗
摘要:从时间、地域界定,宋韵文化是产生和兴盛于宋代浙江的区域性文化。南孔文化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宋时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定居的孔氏南宗创造发展的地域文化。南孔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宋代江南文化息息相关,内涵阐发与宋韵文化密切相连,反映着江南地区的人文传统和地域精神风貌。南孔文化在人文价值上,区域文化共同体更加凸显;在时代价值上,时代新“礼”的落地将更加致用;在实践价值上,经世致用特点值得关注。
关键词:宋韵文化;孔氏南宗文化;江南文化;衢州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5)01-0112-04
An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Modern Value of Nankong Culture
Cheng Hongjing1Wang Qiqi2
(1. Party School of Fuyang District Committe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400;
2. Quzhou Museum, Zhejiang Province, Quzhou 324000)
Abstract: Defined in terms of time and region, Songyun culture is a regional culture that emerged and flourished in Zhejiang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Nankong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ngyun culture, and it is a regional culture created and developed by the Southern School of the Kong family, who settled in Quzhou, Zhejiang after migrating southward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text of Nankong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Jiangnan culture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its connotation elabor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ngyun culture, reflecting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s and regional spirit of Jiangnan area. In terms of humanistic value, Nankong culture highlights the regional cultural community more prominently; in terms of value of the ti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i” of the times will be more practical; in terms of practical valu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ying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ituations are worthy of attention.
Keywords: Songyun culture; the Southern School of the Kong family culture; Jiangnan culture; Quzhou cultur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发展的精神基因。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是浙江历史文化中影响深远的璀璨明珠,其中宋韵文化是中国历史人文的杰出瑰宝。由于浙江在文化遗存、研究力量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自2021年8月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以来,宋韵文化成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不同地域对于宋韵文化的诠释各有不同。南宋孔氏南宗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核、与江南社会文化融为一体的地域文化,被称为孔氏南宗文化(以下简称南孔文化),其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传承发展宋韵文化的大背景下,南孔文化凸显出重要的人文价值、时代价值与实践价值。本文结合宋韵文化语境和时代背景,对南孔文化的内涵、价值与传承进行探讨。
一、宋韵文化背景下南孔文化内涵的阐释
理解把握南孔文化,要和宋韵文化建立一种文化链接。总的来看,宋韵文化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历史性地镌刻在浙江地区文化基因中,对如今浙江城市气质的塑造、城市精神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学者将宋韵文化区分为日常生活领域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领域的匠心之韵、社会运行领域的秩序之韵、发现发明领域的智识之韵、学术思想领域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之韵等[1];在文化倡导背景下,可让两宋时期人文精神得以延续,让传承下来的宋代遗迹更具灵气,让更多人能对宋韵有所了解和感悟。具体来讲,宋韵文化内涵研究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时间、地域界定
一是时间界定上,分为断代说和延续说,断代说认为宋韵文化是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韵味,具体指辉煌的两宋文明[2];延续说认为宋韵文化不局限于宋代,体现着积淀、渗透和传承,具体包括两宋文化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1]。二是地域界定上,包伟民认为宋韵文化不局限于浙江宋韵,还包括北宋宋韵和南宋宋韵。单在南宋宋韵角度,宋韵文化也不局限于杭州一地,还包括南孔圣地、浙东学派发源地等。
(二)内容阐释
第一种方法为文化性阐释。陈野从“韵”字入手,认为“韵”之“意味”“风味”“趣味”归于物质感受之意,而“韵”之“情韵”“气韵”“神韵”归于艺术感受之意。具体而言,学界存在两种学说。一是狭义文化说,例如,徐吉军认为“宋韵”系两宋文化成就,是指值得传承与弘扬的宋代优秀文化遗产,换言之,宋韵文化并不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负面现象[3]。二是广义文化说,主张宋韵文化涵盖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和宗教等方面。“宋韵”不仅作为一个审美概念而且作为文化符号,既应抽象地、形而上地解释,也应形而下用具体生动案例以展示给世人[4]。第二种阐释方法为历史性阐释。文化源于历史实践,何忠礼主张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进行全面研究,这样才会认识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只有在宋朝特别是南宋才能孕育出如此光辉灿烂的宋韵文化[5]。在宋韵文化研究方兴未艾这一背景下,南孔文化的内涵阐释出现了新的可能性。
(三)南孔文化的内涵
首先,历史发展脉络与宋代江南文化息息相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子后世嫡长孙孔端友与族人随宋高宗南渡至浙江,选择衢州建立家庙,在江南地区繁衍生息,世称“孔氏南宗”。至元代发生“孔洙让爵”这一孔氏南宗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导致孔氏南宗出现由“至尊”到“平民”的历史性转折。明朝中期以后至清代,孔氏南宗因复爵而走向振兴。孔氏南宗在继承发扬孔氏传统文化、积极融入江南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核、与江南社会文化融为一体的南孔文化,并在浙西南、浙中进行演进传承,进而从对衢州产生影响逐渐扩大到整个江南地区。例如,浙江的金华孔氏与温岭孔氏都属于孔氏南宗,从衢州经金华磐安到台州温岭,在浙江省内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南孔文化带”,其中孔端躬开创金华永康支,“其后裔广布于今浙江永康、磐安、新昌、仙居、缙云等县山区”[6],南宗支派在其他省份如江苏、江西、湖南、福建等也都有广泛分布。由于南宋以后学术中心南移以及南孔文化推动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思想文化、道德伦理、民情风俗、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崇德重礼的氛围更加浓厚。
其次,内涵阐发与宋韵文化密切相连。以往在南孔文化内涵阐述上,多强调南孔文化本质上属于宗族文化,但我们可以发现南孔文化由宗族文化转化为一定地域的区域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溢出效应。虽然孔氏南宗始终未能成为衢州历史上的望族[7],存在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为衢州的人文教化做出过贡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至今。一方面,南孔文化与宋韵文化具有同样的历史基因,同为历史的产物,同为区域文化,只是影响范围不同。孔氏南宗通过政治的影响力,在南宋以后的国家官方主导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氏南宗仍以衍圣弘道为己任,弘扬教育理念,传承儒家学说传统。明中期后,孔氏族学的最大贡献是使广大平民子弟获得了受教育机会。近代的孔庆仪于1903年倡导建立孔氏中学校,后于1910年、1912年改为两等小学堂、孔氏完全小学,促进了衢州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南孔文化具有更多本土化的特质基因。吴佩林、蒲凤莲将孔氏南宗文化分为宗族文化、江南的教育文化、南宗文化三部分[8],吴锡将孔氏南宗文化划分成宗族文化、地方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四部分,这两种分法都将宗族文化作为南孔文化中的首要特质,体现出南孔文化的家族性。从时代发展来看,南孔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取向、特征和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契合之处。在培育浙江精神方面,浙江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尤其是南孔文化的滋养。南孔文化具有艰苦创业、爱国主义、道德人文、敬业奉献、诗礼传家、求真务实、南北一家、变革创新等特点,对浙江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孔氏南宗文化是根植于孔氏南宗的历史实践,以衢州为圆点发展扩散,影响周边乃至广大江南地区文化的地域性文化。它将官方正统文化与江南本土文化充分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江南地方文化的特色,反映着江南地区的人文传统和地域精神风貌。经过近九百年发展,为当今江南地区人文精神注入历史血脉和发展动力。详言之,同宋韵文化一样,南孔儒风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镌刻在衢州地区文化基因中,对如今城市气质的塑造、城市精神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南孔文化的熏陶之下,衢州的人文思想、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地名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对城市品牌的“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有力推动下更焕发出崭新的面貌。
二、南孔文化现代价值的新体现
南渡后,在近九百年的时间里,孔氏南宗形成了自己的家庙、宗族形态、教育方式与文化传统,尽管经历了繁荣式微、失爵复爵、贵族平民转换等时代起伏,但是在当今文化语境中,其当代价值更加凸显。
第一,在人文价值上,南孔文化区域文化共同体作用凸显。以往多认为,南孔文化蕴含“仁者爱人”“尊师重教”“革故鼎新”等儒学风采和思想资源,构成当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孔文化中所包含的艰苦创业、爱国主义、道德人文、诗礼传家、变革创新精神,对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
南孔文化以衢州为中心,开始在浙西南、浙中进行演进传承,由原本的宗族文化逐渐萌发和显现出区域文化共同体的雏形。孔氏南宗以《钦定孔氏家规》为纲领性家规,制定众多具体的宗族规制,折射出优良家风和宗族风范。优良家风作为历代崇儒重道的物化载体,孔氏南宗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其国家观、社会观、忠孝观等尤为引人注目。在历史的较长时间内,衢州虽属于军事要地,但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孔氏南迁前相对落后,孔氏族人的到来为衢州增添了独一无二的光芒——“东南阙里”。随着孔氏族人崇德重礼与教育文化活动的展开,衢州当地的人文气息开始浓厚,开始重视教育[9],通过科举去外地当官的情形越来越多,这展现出孔氏宗族文化对本土原有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从传承来看,202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为宋韵文化在浙江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宋韵文化成为浙江的地域文化共同体之一。2022年4月,衢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让南孔文化成为“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璀璨明珠,这为衢州进一步发展宋韵文化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第二,在南孔文化时代价值上,时代新“礼”的落地将更加致用。北方山东曲阜“三孔”名扬天下,虽然南孔与北方“三孔”相比大为逊色,但地域差异性与文化的特质性是并存的,文化不能简单量化对比,并且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所依据“礼”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实践中,孔氏南宗通过各种形式努力传承创新儒家学说,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自觉,这为当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在普及化和大众化过程中,经世致用的文化转化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衢州积极推进南孔文化产品和活动的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传播渠道的创新,为老百姓带来了福祉。
自2004年起,衢州每年举办纪念孔子诞辰祭祀典礼活动,“南孔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提出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文化品牌,将衢州地图轮廓、孔子行礼图、孔子形象外化为“三大符号”,并在全市多领域进行全方位展示。为此,衢州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相继启动“南孔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与“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并在整合孔氏南宗家庙、中国儒学馆、相关研究中心基础上,于2020年成立南孔文化发展中心,南孔文化成为衢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南孔文化内核的外化对现今衢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例如,南孔文化外化为当代社会行动的价值引领和指导规范,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推动物质共富方面,南孔文化能深度融入“浙江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推动精神共富方面,南孔文化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方面,南孔儒学伦理中可汲取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美德力量,引导先富带后富,帮扶低收入群体,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此外,也可嵌入到衢州构建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文化新高地之中,在打造衢州“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上,南孔文化也可发挥更多的价值。
第三,在南孔文化实践价值上,经世致用特点值得关注。江南地区具有重视工商业的传统,经济交易活动频繁,实学氛围较为浓厚,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孔氏族人,从而使南孔文化展现出经世致用的色彩。例如,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动就有着关注现实、注重应用的特点。孔氏族人在衢州定居后延续家学传统,重视传统文献的整理与刊刻,从史籍来看并未发现其与当时理学主要人士进行大范围密切交往的记录。这一则反映出孔氏族人专注于家族内部教育,是一个有严格组织规矩的封建大家族;二则反映出孔氏族人与当时理学在观点上具有一定分野,更加重视经世致用。孔子第五十四世孙孔思明在其《监利县学重建大成殿记》中谈到了孔氏南宗对教育活动所坚持的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明确人伦纲常、教化民众、移风易俗、安定社会而不是空谈性理。明代时孔思模、孔克准、孔克仁、孔贞时等特别注重实学,强调学术与事功的辩证统一,认为“事者学之实用,学者事之实体”,这些都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
同样,经世致用的思想因素也在影响着南孔文化传承。近年来,衢州积极对南孔文化活动及其传播渠道进行创新,与群众生活紧密贴合,从而在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实践中为老百姓带来了福祉。2020年在成立衢州市南孔文化发展中心后,又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制定地方性法规《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些举措除了运用常规的展示型输出外,更多是通过各种举措增加南孔文化多方位转化的渠道,体现着江南儒学的一大特色。
三、结语
南孔文化与宋韵文化同为历史产物,也同为区域文化。浙江在历史长河中历经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三大高峰,其中宋韵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已历史性地镌刻在浙江地区文化基因中。同样,南孔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以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在衢州周边以至广大江南地区发挥巨大作用,即便其存在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以其价值和生命力内蕴着对历史、当下和未来的理性认知,深刻镌刻在江南地区文化基因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至今。
当前,南孔文化理应在区域文化建构和传播上发挥更大作用。基于衢州市位于浙闽赣皖四省边界的特殊区位,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南孔文化将深度融入“浙江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之中,加之孔氏南宗家庙、全省各地代表性孔庙等儒学文化古迹的串联打造,有利于将南孔文化当代价值的发挥更好嵌入到构建文化新高地的省际传播之中,收到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野.试论宋韵文化的认识维度、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J].浙江学刊,2022(1):4-13.
[2]徐吉军.宋韵:登峰造极的两宋文明(一)[J].文化交流,2021(1):38-41.
[3]姜青青.“宋韵”说[J].杭州,2021(19):12-17.
[4]刘克敌.关于“宋韵”阐释的几个问题[J].浙江学刊,2022(1):35-39.
[5]何忠礼.南宋的历史地位与“宋韵”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2022(1):142-150,81,161.
[6]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7.
[7]郭冰.孔氏南宗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8]吴佩林,蒲凤莲.三十年来的孔氏南宗研究[J].浙江档案,2020(2):44-50.
[9]孔贞时.在鲁斋文集:卷4[M]//《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四库禁毁书丛刊:集1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38.
作者简介:成鸿静(1987—),男,汉族,黑龙江鸡西人,杭州市富阳区委党校助理讲师,杭州市委党校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共同富裕与文化发展。
王其旗(1979—),男,汉族,湖北黄冈人,衢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首批衢州市社科名家工作室成员,衢州市社科名家宣讲团首批成员,研究方向为南孔文化、地方文史、公共文化服务。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