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视域下廉洁政治建设研究

2025-01-29刘丹青郭连云金宇

西部学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为建设廉洁政治、根除政治腐败提供了锐利武器、打开了全新格局。基于此,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科学管理理念,通过推进队伍建设、改进申报系统、完善监督体系、监管权力运行、营造服务环境、净化政治环境、提升监督质效等,突破传统反腐方式、完善科技反腐机制,以真正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运行体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廉洁政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5)01-0044-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Poli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u Danqing1Guo Lianyun2Jin Yu3

〔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yber Securit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ilot Software College), Chengdu 610059;

2. Research Center for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3. College of Computer,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sharp weapons and opened up a new pattern for building clean politics and eradicating political corrup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uses digital means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concepts,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team building, improving the declaration system,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 reg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power, creating a service environment, purifying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supervision, etc., it break through i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anti-corruption and improv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truly form a clean political operation system with upright cadres, integrity government and a clean politics.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ean politics; upright cadres; integrity government; a clean politics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1]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出“廉洁政治”这个概念,廉洁政治是一种良好的政治作风,是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遵守的政治要求,其根本要求是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实事求是、公平正义、遵纪守法,不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营造更加健全、规范、公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保证公共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2]。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由此可见,建设廉洁政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干部清正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基础,政府清廉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关键,政治清明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核心[2-3]。

随着科技的发展,腐败衍生出很多新的特性,这对我国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将科技手段融入廉洁政治生态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解决反腐败问题的必由之路[4]。信息技术为建设廉洁政治提供了科技化、社会化、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以及便捷、高效、安全的技术手段,使得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更加透明、反腐行动更显效率,为根除政治腐败提供了锐利武器,打开了新时代反腐的全新格局[5]。

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手段引入反腐倡廉工作中,把电子监察的科技载体延伸到公共权力运作的全过程[6],以干部清正为基础、以政府清廉为关键、以社会清朗为目标,分门别类地提出了新时代实现廉洁政治的有效举措,如图1所示,以探索信息技术视域下廉洁政治建设路径的优化方案,从而夯实思想基础、健全监督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干部清正建设

干部指国家机关、合法组织中的公职人员。所谓干部清正,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为民服务、清正廉洁。作为掌握“公权力”的关键少数,干部清正可影响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的程度,进而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用科技手段建设干部队伍这一基础性工程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推进队伍建设

若廉政制度是骨架的话,那么公职人员就是血和肉,是具有很大变数和活性的部分。

1.建立科学招聘录用制度

入职审查是对公职人员过往“痕迹”和现有状态的考察,是把好廉洁从政的第一道关卡,应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完善现有的招聘录用制度,如在公职人员现有招聘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外,增设心理健康测试和德行审查环节,可通过3D/全息心理沙盘来了解应聘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或如同征信系统一样构建个人德行考核系统,以量化考察应聘人员的德行情况。

2.开发廉政档案管理系统

确保干部清正要对公职人员的整个从政周期进行持续性考察,以防范公职人员职业生涯中发生腐化现象。因此可开发由单位填报端、个人填报端、纪委填报端“三端并行”的档案运行管理模式和全流程闭环管理的廉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集数据采集、录入、更新、查询、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政治生态档案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绘制廉政画像,统一各省各地区数据库接口,以整体把握各地区、各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实现廉政档案动态管理、廉政风险分析预警、政治生态分析统计等功能,将廉政档案管理监督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7]。

(二)改进申报系统

“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防止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有效制度,若能通过科技手段改进完善这一制度,构建功能更完善的财产申报追踪系统,能更大程度地克制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欲望,充分发挥制度及系统效能,确保干部清正。

1.扩大财产申报范围。定期追踪公职人员及其近亲属的动产和不动产、债权和债务以及股票等其他收益,并依法公之于众,以防止公职人员通过转移非法收入给其包括未成年子女在内的近亲属来逃脱监控。

2.缩短财产申报频率。除初任申报外,加强公职人员的日常申报和离职申报,并适情缩短申报周期。

3.明确受理及审查机构职能。将受理机构和审查机构分开由不同部门执行,或改变同级纪检、监察机构的隶属关系,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

4.完善处罚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可设计一个让拒不申报、漏报、谎报、无故拖延申报者承担相应后果的“制度保障设计”,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威慑力使得财产申报内容真实可靠。

二、政府清廉建设

政府是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构,它泛指各类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即通常所谓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政府清廉,是指要建成一个开销成本最低、程序意识最浓、公开化程度最高、自我约束最强、修复机制最好的政府,简言之,就是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型、创新型、服务型和廉洁型政府,这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建设政府清廉,可通过构建数字系统以完善监督体系、监管权力运行。

(一)完善监督体系

一是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杜绝腐败滋生,除要对公职人员进行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外,还要将其放到大而密的人民之网中进行舆论监督。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有序高效的舆论监督体系,应用好网络涉腐舆情的积极推动作用,做好网络涉腐舆情的收集研判、应对处置和引导善后工作。

二是搭建互联网络举报平台。搭建互联网络举报平台,通过平台直接向纪委、监察委反映涉黑案件、腐败案件或者对某单位、某干部的问题意见,充分发挥“互联网+巡察”“互联网+信访”优势,全面完善“互联网+监督”模式,着力破解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不够顺畅等突出矛盾,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多渠道的互联网络举报平台,打破举报时间空间限制,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

(二)监管权力运行

一是研发权力运行哨兵系统。研发具有工作纪实管理、廉政风险预警、权力运行监督、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的权力运行哨兵系统,通过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依法确定、制度约束和合力监督,为权力运行装上“预警雷达”,从源头防止权力失控,从而使权力运行做到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督促用权的公正、依法、廉洁,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

二是探索数字化监管新途径。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破解纪检监督工作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通过建立大型数据平台,把各种孤立的数据汇聚融合,通过规则算法和各类专业数据模型实现数据联通、打破信息孤岛、形成职能对比、进行预警分析,为纪检部门和党委决策判断提供依据,因此可开发如下系统或平台[8]:

公务消费监管系统——可集消费管理、消费预警、在线协同申报、问题处置、动态监管等功能于一体;

“三公”经费监管系统——可对“三公”经费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动态跟踪;

纪检监察监督系统——可集工作实绩检验、反腐讲习、业务练兵、智慧党建、工作动态信息发布、先锋模范宣传、工作监督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干部涉权监管平台——具有干部亲属管理、民生资金管理、涉权事项申报核查、监督检查、涉权处理、数据统计、民生诉求等功能。

三、政治清明建设

社会是由人与外界环境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的社会生产、政治教育、消费娱乐等都属于社会活动的范畴。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政治生态系统,要从清廉机关、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企业、清廉组织、清廉社区、清廉家庭创建行动做起,将清廉建设与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业务工作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坚持多管齐下、完善反腐方式。

(一)营造服务环境

一是创新网络群众工作路线。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民情民意重要的“集散地”,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渠道和抓手。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应把顶层设计与网络群众路线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打破时空与层级等条件限制,创新网络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网络党群干群关系,破除政策法规实施障碍,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数字化民生服务,实施“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就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社保”等计划,使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高效,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建立廉洁从政的“防火墙”。通过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渠道网络问计、网络协商、网络理政,坚持人民至上、问计于民、决策为民,有效破解部门权力利益化、服务群众“中梗阻”、审批“暗箱操作”等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二)净化政治环境

政治文化反映的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的价值倾向性,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多措并举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可开展多样化的廉政文化教育,如拍摄廉政微电影、微党课或公益广告,让公职人员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学习领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廉洁土壤;建立网上廉政主题教育馆,突破时间、空间和方式限制,使公职人员随时随地访问学习,同时丰富的交互式体验使得廉政文化教育不再枯燥乏味,开创新局面,务求实际成效。

二是构建“四风”问题监督平台。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及大数据资源构建“四风”问题监督平台,赋能智慧监督,实现“四风”监督由传统方式向智慧化变革,实现对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有效监督,以精准监督破解“四风”问题发现难、监督难、处置难的短板,达到提醒、警示、教育公职人员的目的。

(三)提升监督质效

一是开发政治生态服务系统。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探索开发政治生态服务系统,精确描绘各地市的政治生态变化趋势、生成各单位专属的二维码,以实现服务事项“码上”查、惠民政策“码上”知、腐败问题“码上”管,将监督终端落实到人民群众手中,切实提高防治腐败的成效。

二是赋能数字监督精准发力。统一数据采集、存储、利用的技术标准,明确跨领域、跨部门数据采集途径和方法,广泛采集基层监督数据,以构建动态更新快、分级共享范围广的监督数据支撑链。建设信息化监督平台,对内健全监督工作流程,对外建立数据融合运用机制和业务协调机制,以构建内外汇聚、上下联动的监督体系。建立大数据系统,深入开展数据比对分析,深挖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疑点、内在关联和事物规律,并做好线下核查工作,确保监督更加精确有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本领,以有效保护举报者的隐私、打消举报者的顾虑、提高举报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语

建设廉洁政治,是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保证我党为民服务的政治密码,是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信息时代,我们要全面善用信息技术建设廉洁政治,在系统层面充分考虑技术元素、整合数据资源、突破传统反腐方式,推广相关技术,让科技助力并发挥最大效能,真正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2]庄德水.廉洁政治:内涵、结构与运行逻辑[J].廉政文化研究,2013(3):1-6.

[3]王雷雨,王立新.新时代廉洁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理与路径[J].社会科学,2021(6):57-67.

[4]司璇.中国反腐倡廉政策变迁研究:基于1949—2020年政策文本的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22.

[5]何铭,孙亮亮.“互联网+”新模式下反腐理念和方式的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55-56,61.

[6]陆艳琍.以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研究:以上海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7]华廉软件.廉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数据高度保密安全,大数据绘制廉政画像[EB/OL].(2022-08-28)[2023-04-1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EDV6I800552U2ZH.html.

[8]王益民.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职能转变[EB/OL].(2022-08-10)[2022-08-28].

https://www.cnr.cn/sxpd/sq/qmszsyyjnts/szvkt/yskt/202208

10/t20220810_525958171.shtml.

作者简介:刘丹青(1983—),女,汉族,青海西宁人,博士,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

郭连云(198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博士,青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金宇(1996—),男,回族,河南驻马店人,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