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熊酣睡半年,为什么不会形成血栓
2025-01-28佚名
在每年10—11月,把自己努力喂胖之后,棕熊就会开始长达数月的冬眠。棕熊的冬眠期长的时候可达7个多月。处于冬眠状态的棕熊心率与呼吸频率会显著下降,基础代谢率也随之大幅降低。在冬眠期间,棕熊不吃任何东西,也不用喝水,甚至不用大小便,它们可以仅凭消耗自己的脂肪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冬眠结束后,棕熊除了肚子饿,身体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对人而言,如果像棕熊一样睡那么长时间,人的身体会出现血栓、肌肉萎缩、骨质流失以及褥疮等问题。别说连躺7个多月了,就是连坐十几个小时的车或飞机,人的身体都会难受,得血栓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那么,连躺几个月的棕熊为什么不用担心血栓问题呢?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医生和兽医都在研究动物的冬眠,希望利用这方面的发现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人类疾病的药物。一些太空开发机构和军方也在投入资金研究动物冬眠,以期帮助航天员更好地应对太空旅行、执行长期任务,或治疗受伤后无法活动的士兵。
一篇发表于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的论文给出了问题的答案:研究人员以冬眠期长达半年的棕熊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冬眠时棕熊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减少了,而这种蛋白质有助于血液凝结,因此棕熊在冬眠时不会形成致命的血栓。
科学家们要想真正了解棕熊冬眠的秘密,就需要采集它们的血液和血小板。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HyQZgTxkNzfLq5it2meN4m.webp)
瑞典斯堪的纳维亚棕熊研究项目对棕熊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了对比不同季节棕熊的血液中各项成分的异同,研究团队在夏天乘坐直升机在斯堪的纳维亚上空寻找棕熊。在发现棕熊对其进行麻醉后,研究人员迅速采集取样,并为这些棕熊佩戴GPS定位项圈。
随后的两个冬天里,研究人员经由GPS信号的指引在雪地里跋涉,找到戴着GPS项圈的冬眠棕熊并采集血样。
经过对比,他们发现了棕熊血液中各项成分的季节差异—在夏天,棕熊血液中一种名为HSP47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在冬天,这种蛋白质几乎消失了。
这种蛋白质存在于参与血栓形成的血小板表面,当伤口形成血块时,它们会阻止身体流血并帮助伤口愈合;但是当血液在静脉内凝固,不能自然溶解时,就可能形成致命的血栓。
具体来说,血小板上的HSP47蛋白质能够激活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使其形成一个“网”,从而捕获蛋白质、病原体和细胞,而这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
换言之,由于冬眠的棕熊产生的HSP47蛋白质较少,它们的血液中不太可能形成这些“网”,也不容易凝结进而形成血栓,因此棕熊得以安心酣睡。
HSP47蛋白质并非只存在于棕熊的体内,人的体内同样存在。科学家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的实验发现,HSP47蛋白质在棕熊和人身上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这个研究结果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开发抗血栓新药的巨大前景。静脉血栓栓塞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对棕熊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运用新的“解题思路”开发出副作用较小的预防血栓药物,实现对血栓高发人群的保护,还可能帮助人类解决超重等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