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老,让关爱更有温度
2025-01-28
如今,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让关爱老人能够更加贴心、高效。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安享幸福晚年。
家的智能升级,爱的贴心守护
◎史中口述◎贾方方执笔
我是一名科技记者,平时比较忙,虽然会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但陪伴还是有些欠缺。随着年岁渐长,我发现老人们面临不少日常生活的烦恼。我妈记性不好,出门老忘带钥匙。为此,我爸没少和她吵架。岳父喜欢听戏,岳母喜欢听歌,老两口经常因为抢电视看发生争执。
怎样让老人生活得更开心自在呢?我和媳妇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智能设备。工作过程中,我总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科技。针对家里老人的问题,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智能设备。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3f8X6wyRjPcHmHg28pvW9X.webp)
首先是智能门锁。有了智能门锁,只需记住密码或使用指纹、面部识别,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出入家门。一开始,我妈担心有安全问题。我一边耐心科普,一边亲自给她展示智能门锁的便捷性。很快,我妈就爱上了智能门锁,从最初的密码开锁到后来的指纹开锁,爸妈家里都是第一时间更新。不仅如此,我妈还主动要求配备了智能门铃。一天,对门邻居家丢了东西,警方根据我妈家的智能门铃录制的视频破了案。我妈特别骄傲,说:“都是我儿子的功劳。”
随后,我给姥姥安装了智能摄像头。这样,只需一台机器、一个App(手机应用程序),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沟通交流。姥姥想我了,随时对着摄像头说话,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我随时关注她的动态,有空的时候会通过App看看姥姥在做什么,还可以隔空喊话,叮嘱她按时吃药。姥姥说,装了智能摄像头以后,感觉像回到了我小时候,祖孙俩又能亲密无间地交流了。
接下来,我给家里的老人各买了一台智能音箱。智能音箱不占空间,能听能看能聊,还能视频通话、唱卡拉OK等。姥姥把它当闹钟。老妈把它当老师,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问,最近还跟它学起了英语和绘画。岳父和岳母有时把它当电视,一个看戏,一个追剧;有时又把它当手机,用它跟我媳妇通话。逢年过节,一家子聚在一起,就把它当点歌机,过过唱歌的瘾。
姥姥说她喜欢看孙辈们的视频和照片,我立刻创建了家庭共享相册,这样家人们就可以随时上传和观看照片、视频了。姥爷常起夜,起夜时摸黑开关灯很麻烦,我立刻给他换上了智能台灯。我妈想了解年轻人的游戏世界,但又不会玩,我立即奉上了智能头显……
如今,老人们的家全都变了样,用姥姥的话说,就是科技含量有点儿高。走到家门口,先和智能门铃打个招呼,再和智能门锁来个亲密接触。走进客厅,智能摄像头360°旋转记录,智能音箱立体环绕。卧室里,智能台灯立着,智能头显摆着,随时候命……
科技让老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也让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关系变得更亲近。但智能设备无法替代人,而只是一种媒介,在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代际之间的相处:有科技,更要有温度。所以,即便智能设备一应俱全,我依旧努力抽出时间,尽可能多地陪伴老人。
VR(虚拟现实)眼镜,让老人足不出户环游世界
◎吴德风口述◎翟晓汀执笔
我是奶奶带大的,和奶奶的感情特别深。小时候,家里人都叫我“老六”,因为奶奶带大了爸爸、大姑、小姑、堂哥、堂姐,我是她带大的第六个。
从18岁起,我就在离家3000公里外的城市读大学,后来又出国读研究生。我到过很多城市,去过很远的世界。我长大了,爷爷奶奶却老了。爷爷腿脚不好,奶奶每晚要打胰岛素,他们都不方便出门,整天待在家里。
为了离家近一点儿,我选择了回到家乡工作。有一天,我和老公逛电脑城时,试用了一款VR眼镜,只要设置好想去的城市,就可以展示对应城市的声音和画面,非常逼真。我们俩把曾经去过的城市用VR眼镜挨个看了一遍。我忽然有些伤感:我们看过那么多风景,而爷爷奶奶最远就只到过会理市,去那里还是为了挣钱养活一大家人。我立马决定买下VR眼镜,拿回去给爷爷奶奶体验。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JjJVmrBU5hiKzjcNV2znKM.webp)
奶奶看到眼镜时的第一反应是:“肯定要好几百块钱呢!”我随声应和着,心想,无论多少钱,也要让他们好好体验一下。爷爷则不屑地说:“我知道这个玩意儿,在电视上看过,不用体验。”爷爷曾开过一间电器维修店铺,还带过徒弟,家里什么电器坏了他都能修好。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爷爷还是被时代抛下了。如今,他连智能手机也用得不熟,所以对科技产品有些抗拒。我只好先给奶奶戴上。奶奶越看越开心,手舞足蹈。爷爷见她这么高兴,也凑过去想看。
我让他们看了我留学的国家,又看了国内的古迹和山川、大海,还让他们看了天安门。爷爷是老一辈的三线建设者,虽扎根崇山峻岭之中,但心中一直向往北京。当他通过VR眼镜看到心中一直向往的北京时,激动得摇头晃脑。后来爷爷还问我要了手柄,想试着自己操作。
现在,我经常陪伴爷爷奶奶戴上眼镜“环游世界”,边“逛”边给他们讲解。科技发展迅速,作为孙辈,我希望能通过科技手段,把世界展现给爷爷奶奶,这是我对他们的孝敬和深爱。
从无声到有声,科技之光让老人听见幸福
◎小潘口述◎龙方媛执笔
我是一名助老员,主要任务是关怀儿女不在身旁的老人,陪他们聊天,替他们做些家务,帮些小忙。工作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为老人测听力,帮有需要的老人配助听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少老人觉得,戴上助听器,就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的衰老—传统助听器比较大,戴上后很容易被别人看到,这直接踩了他们的雷区。
同时,传统助听器价格比较高,很多老人舍不得花这笔钱,就买了便宜的助听器。结果,非但没能达到助听的效果,反而带来了更大的伤害。比如老陈,买第一个助听器花了200元,其实那就是个扩音器,如果长期佩戴,耳朵可能会彻底变聋。此外,传统助听器并非买来就能用,需要验配师有针对性地调整适合的听力曲线,而老人大多不愿意麻烦别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助听器技术得到了极大提高。首先,体积小巧,精致美观,从正面几乎看不到。其次,利用AI(人工智能)识别声音,在不同环境下自动切换模式,让耳朵总能听到最重要的信息,同时成本得以大幅下降。最后,老人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验配,简单便捷。
有了这样的助听器,老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老涂是个热心肠,开朗健谈,但最近几年,因为耳朵不好,他变得不爱说话了。我帮他佩戴了AI助听器后,老爷子恢复了以往的活络,眼里再次有了光。他每天都戴着这个助听器,能做的事多了,日子也过得更好了。何奶奶把半辈子奉献给了家庭,老了好不容易能够开始为自己而活,却因为耳朵出了问题,连最喜欢的电视都没法看。佩戴AI助听器后,她终于实现了“看电视自由”。邹奶奶原本几乎什么都听不到了,借助AI助听器,现在她又可以和人聊家常了。聊到开心处,她会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因为满嘴牙快掉光了,笑起来时,她还会害羞地捂住嘴,特别可爱……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EEATfXx2pB3tLWwQHKL85U.webp)
老人们走过了漫长岁月后,面前的世界变得有些模糊和寂静。科技如同一束温暖的光,赋予了他们新的活力与尊严,让他们依旧是生活的主角,能够享受每一个美好瞬间。这是科技助老最好的体现。
高科技助力社区养老,让关爱无距离
◎张晗口述◎郁青执笔
老人大多观念传统,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随着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科技产品逐渐成为家庭照护者的得力助手。北京市通州区养老服务中心借助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将居家养老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提升到了新高度。
我是北京市通州区养老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通州区的养老驿站,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高科技养老产品:智能床垫搭配体征数据智能收发器,可以监测老人的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还能监测睡眠障碍;通过应急手表,亲属可以实时查看老人的心率、血压、位置等信息,如遇突发情况,可以一键报警并同步发送消息到120急救平台……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在通州区民政部门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项目”中,让居家养老更便捷安全。
别看都是高科技产品,价格一点儿也不贵,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如果是家庭适老化改造的签约服务对象,还可以享受最高2000元的政府补贴。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iGFVfcFJ8eXTDVbkB5EmvA.webp)
今年80岁的陈叔叔家住西营前街社区,是一名独居的失能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养老驿站为陈叔叔配备了智能床垫和手表。有一次,陈叔叔突然觉得胸闷气喘,工作人员马上接到了监测设备传来的预警信号,第一时间通知了他身在外地的女儿。同时,工作人员急忙赶到老人家里,将陈叔叔送到医院。等陈叔叔的女儿赶到医院时,陈叔叔已经脱离了危险,准备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女儿激动地说:“真得感谢智能设备的监测预警,也感谢养老驿站工作人员,挽救了我爸爸的生命!”有了这些高科技产品,养老驿站工作人员对每一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照护,还能为家属提供针对老人照护与健康的建议。
除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项目”,通州区还成立了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守护全区老人健康。中心统筹全区涉老业务信息,实现了人口底数清、服务资源清、服务过程清、补贴消费情况清,实现了全区养老工作“一网通办”,并打通了老人与服务商的连接。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守护,专业又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从养老到享老,开启银发生活新篇章
◎王先生口述◎李津执笔
我是致力新时代养老的一名自媒体博主,哪里有最前沿的养老资讯,我都会去凑凑热闹。
2024年夏天,我带老妈去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参观体验。一踏入老博会的会场,我们就被浓厚的科技氛围深深吸引。本次老博会共吸引了海内外观众超7.6万人次,展览规模近5万平方米,会上有来自中国、日本、荷兰、德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顶尖企业与机构。展会现场人头攒动,有组团参会的爷爷奶奶,有为父母未来规划的年轻夫妻,也有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我搀着老妈的胳膊,能感觉出她的兴奋和好奇。她不时拉我看看这儿,逛逛那儿,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带我逛公园的情景。
我们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老妈对一款来自日本的智能辅助行走机器人产生了兴趣。这款机器人巧妙地将康复训练与电动轮椅融为一体,专为长期卧床的老人设计。一位大叔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缓缓站上机器人,随着机器轻柔的启动声,他的步伐逐渐变得稳健起来。妈妈在一旁看得入了迷,轻声说:“你李婶偏瘫好几年了,这机器人多适合她啊!我赶紧打电话告诉她。”
在展会上,我们看到AI深入生活,为老人生活提供更多便捷;细节满满的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为惬意。在逛展的过程中,我们还意外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展区—“银龄艺术·乐活节馆”。在这里,可以看到老年生活更有活力的一面,唱歌跳舞、畅玩游戏等项目不再是专属年轻人的娱乐,老年人同样也能享受。一款名为“360模拟体验”的运动游戏吸引了老妈的注意。老妈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家见孙子玩模拟体验游戏,也想跟着玩,但体力跟不上,眼馋得不行。现在好了,这款“360模拟体验”游戏是根据老人的需求设置的,操作简单,可以轻松体验游泳、篮球、飞镖等十几款趣味游戏。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28NQ2r6ZoXMW7ABmJx2uuT.webp)
趁老妈“嗨”玩之际,我在周边转了一圈,看到几位爷爷奶奶正在排队玩“狭路通关”游戏—感应金属棒顺着游戏的窄槽穿过,如果碰到了边缘,报警器就会响起,特别锻炼手眼协调。一位奶奶自豪地告诉我:“我玩这个特别牛,闺女都比不上我!”
这次参观,让我和老妈见证了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显著成效,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智慧养老为老人带来的无限可能。
专家评论:科技温暖夕阳,尊严与爱同行
◎肖雪萍(心理咨询师)
当“老有所养”的传统愿景遇上“科技赋能”的现代潮流,老人的生活正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便捷舒适。
作为晚辈,要主动为长辈提供相关资讯和现实帮助。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当儿孙们耐心地教会老人如何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时,老人不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享受娱乐,还能在与家人的互动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这种情感的交流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ggkuvdnGTSmV9rbiftoMVu.webp)
晚辈教长辈使用科技产品是一个双向情感交流的过程。晚辈可以向长辈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明白科技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同样可以拥抱科技。这种正向的引导有助于消除老人对科技的恐惧和排斥心理,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随着晚辈和长辈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晚辈也可以学到长辈们积累的丰富人生经验,通过借鉴和思考,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学习和使用科技产品,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得以缩小,亲情关系得以加深。在共同探索、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还能在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中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情感纽带。这种亲情的滋养是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支撑,也是晚辈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