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教授”姜卓俊:退而不休,为“莓”好生活加把劲
2025-01-28崔佳佳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4SsN9qTjtZnC55MmFeJn8A.webp)
71岁的青岛农业大学退休教授姜卓俊被评为“中国草莓十大特殊贡献先进个人”“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更是广大农民朋友尊敬的“草莓教授”和孩子们爱戴的“草莓爷爷”。
情系草莓,科技助农
“中国的草莓种植刚起步,搞好草莓种植大有作为。”1988年,姜卓俊赴日本山口县农业试验场研修蔬菜栽培及加工贮藏时,日方指导老师告诉他。正是这句话坚定了姜卓俊学好草莓种植、种好草莓,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草莓大国的信念。
“记忆中,我小时候只吃过一次草莓,那种香甜的味道一直深藏在我心底。20世纪80年代末,咱们国家冬季是没有草莓的,而在日本,12月份在商场里也可以买到草莓,这对我触动非常大。”
一回国,姜卓俊就把日本的“丰香”“女峰”等草莓新品种引进了国内,并想方设法让它们“入乡随俗”。1990年,他完成了山东省“冬季无加温草莓早熟半早熟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科研项目;1993年12月,他研发的北方草莓成功收获上市,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无早熟草莓生产的空白……30年来,他创新不断,2024年9月,71岁的他又创立了“草莓定植后促进花芽分化早熟栽培模式”,使草莓能够更早地收获上市。
这天,姜卓俊来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东毛村的青岛绿沃川空中草莓园,39岁的新农人李坤均正在等待他的到来。进入大棚,只见一排排草莓架悬在半空。这里种有62000株草莓苗,阳光洒落,叶片更显翠绿,点点白色小花点缀其间,似繁星洒落。
李坤均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东毛村,想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新农业上大展身手。他南下学习,引进了空中草莓大棚。“种植模式是标准化的,可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会存在问题。2022年,我就遇到了草莓休眠产量低的问题,可是自己不懂,干着急。”通过街道农办(农业办公室),他联系到了青岛农业大学的“草莓教授”姜卓俊。姜卓俊来到他的大棚进行现场指导,找出了草莓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及时解决。
从那之后,李坤均便成了姜卓俊在大棚里收的“研究生”。2023年,在姜卓俊的指导下,空中草莓大棚实施了“井水循环促进草莓花芽分化技术”,当年的10月7日,草莓就提前上市了。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学了农就要为农民服务。”这是姜卓俊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草莓是短平快的农业项目,每亩收入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今,在他指导过的地方涌现出很多个草莓专业村、专业县、专业市,山东省更成为产量最高的中国草莓生产大省。
“草莓爷爷”,点亮童心
“台下满堂红领巾,眸光闪烁似星辰。掌声雷动见真切,稚子温情慰我心。”这是姜卓俊为城阳区白云山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后有感而发写的一首诗。
从东毛村回城,姜卓俊马不停蹄地赶到白云山学校,那里的智慧农业科技实验室在等着他去指导。走进实验室,一股浓郁的草莓香气扑鼻而来,红草莓、白草莓,不同品种的草莓长势喜人。“温度不能太高了”“要注意开窗”……姜卓俊仔细地嘱咐着学校的老师。
2024年6月,得知白云山学校为了学生教育需要建设一个温室大棚,青岛农业大学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积极对接,姜卓俊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他把温室大棚设计成智慧农业科技实验室,让孩子们亲自参与,零距离接触现代农业科技科学实验的全过程。
从2024年7月中旬开始,姜卓俊亲自参与温室建造和设备安装。8月5日,他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动手栽草莓。9月初草莓开花,9月下旬草莓陆续成熟,创造了短日照草莓成熟时间最早的纪录,设立的定植后促进草莓开花结果的栽培模式被业内专家鉴定为草莓栽培技术的重要创新。
“学校不仅要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更要鼓励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姜卓俊说,“现在已经有多个年级的学生吃到了自己种的草莓。一颗颗红红的草莓就像是孩子们的一颗颗‘心’,我们希望孩子们吃了这些草莓之后,有一颗热爱科学、长大当科学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