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5-01-26朱美佳刘芳

理论观察 2025年1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摘要: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以其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科学技术的展现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吸引着广大观众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电影制作技术的逐步提升,国产科幻电影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流浪地球》的成功为国产科幻电影树立了标杆。然而,与国外成熟的科幻电影产业相比,国产科幻电影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首先简述了科幻电影的概念界定,通过分析其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旨在为国产科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5)01—0128—04

在当今全球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电影类型,凭借其奇幻的想象、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及对未来科技与人类命运的深度探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已然成为电影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范围来看,好莱坞科幻电影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像《星球大战》系列、《阿凡达》《星际穿越》等佳作不仅在票房上屡创佳绩,更是凭借其先进的特效技术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将科幻电影的影响力拓展至全球各个角落,塑造了全球观众对于科幻电影的审美标准与认知模式。而在国内电影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国产科幻电影也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与潜力。然而,尽管国产科幻电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原创故事的匮乏、特效技术的差距、市场推广和受众认知方面的局限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产科幻电影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一、科幻电影的概念界定

“科幻”一词的真正出现是在克里斯蒂安·黑尔曼所著的《世界科幻电影史》一书中,书中提到关于科幻的来源:“1926年,美国雨果·根斯巴克创办的《惊奇故事》出版,创造了‘科学幻想’这一名词,(ScienceFiction)简称科幻(Sci-Fi),其缩写为‘SF’。二战以后,这一概念在电影领域开始普及并成为公认的惯用术语”。[1]对科幻电影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美国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博士对科幻电影下过这样的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2]这一概念强调了科幻电影的虚构性和未来可能性,同时指出这种虚构必须建立在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的基础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

在我国,对科幻电影的概念界定最早出现于许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的《电影艺术词典》:“科幻电影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做幻想式的描述。其内容既不能违反科学原理凭空臆造,也不必拘泥于已经达到的科学现实,创作者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2]这个定义强调了创作者可以在不违反科学原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二、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

(一)创作题材呈现多样化,原创性有待加强

国产科幻电影的创作题材正逐渐走向多样化,但原创性欠佳。一方面,对传统科幻题材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本土化演绎,像时空穿越、外星文明等经典元素被巧妙融入故事中。例如《超时空同居》以时空重叠为背景,打造出浪漫又奇幻的爱情故事,让时空穿越这一常见题材焕发出新的情感魅力;《疯狂的外星人》则将外星生物置于中国市井生活场景内,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外星文明与地球文化的碰撞,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观影体验。另一方面,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幻元素的融合点,以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为蓝本进行科幻化创作,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统哪吒故事基础上,运用科幻式的特效呈现及能力设定,让神话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发展更具现代科技感,使传统文化在科幻语境下重获新生,也让国产科幻电影具备了独特的文化标识。然而,尽管题材呈现出丰富的趋势,但整体原创性仍显不足,部分影片还存在跟风、模仿国外或国内已有成功题材的现象。对于一些新颖题材的挖掘深度不够,往往只是浅尝辄止,难以形成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科幻故事宇宙,像一些关于未来科技伦理探讨等深层次题材,在创作上还不够成熟,作品数量相对较少,还未充分满足观众对多样化、高质量原创科幻故事的期待。

(二)技术水平进步显著,与国际仍有差距

国产科幻电影在视觉特效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从早期较为粗糙简单的特效呈现,发展到如今能够打造出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其逼真还原了宏大的末日场景,地球发动机的精细构造、行星发动机点火时的磅礴气势以及宇宙星空的浩瀚呈现等,都彰显出国内特效团队在场景建模、光影渲染等方面的精湛技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拍摄技术和场景搭建手段也日益精进,利用新型摄影设备更好地捕捉动态画面,通过实景搭建与虚拟合成结合营造出极具真实感的科幻场景,像《独行月球》中月球基地的打造,既保证了实地场景的质感,又借助虚拟技术拓展了太空背景等环境,使影片整体的科幻氛围更加浓厚。不过,与好莱坞等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在特效细节的雕琢上还不够细腻,一些复杂生物形态或者极端环境模拟的真实感稍欠火候,例如在表现外星生物细微的动作和皮肤纹理等方面,还不能像部分国外大片那样做到栩栩如生。

(三)市场影响力国内渐强,然国际拓展不足

国产科幻电影在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国际拓展相对较弱。《流浪地球》开启了国产科幻电影的票房爆款时代,收获超46亿元票房,后续的《独行月球》《明日战记》等也各有不俗表现,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科幻电影,培养了更广泛的本土科幻受众群体,也让投资方对国产科幻电影领域充满信心,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部分影片参与国际电影节展映并收获好评,如《流浪地球》系列凭借独特的中国视角和较高制作水平,在国际上为中国科幻电影赢得了声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形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潜力。但从整体国际市场份额来看,国产科幻电影占比依旧偏低,海外发行渠道相对有限,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在国际主流观众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国内市场也存在地区性差异,部分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对科幻电影的接受度和观影热情相对一线城市要低一些,市场拓展还不够均衡,限制了国产科幻电影整体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人才队伍初见成效,质量上仍需充实提升

尽管科幻从业者的数量持续增加,仍然无法满足科幻电影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编剧队伍中,既有像刘慈欣这样优秀的科幻作家为影视改编提供优质蓝本,也有越来越多年轻编剧致力于原创科幻故事创作,他们结合中国文化与社会现实,构思出不少有特色的剧本。导演层面,不同风格导演积极涉足科幻领域,郭帆等导演凭借对科幻叙事和视觉呈现的出色把控,打造出有影响力的作品,推动了国产科幻电影风格的多元化。特效、后期等专业技术人才也在不断培养,高校相关专业及社会培训机构为行业输送了不少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保障了电影制作环节的顺利开展。然而,人才队伍整体数量和质量上仍有待扩充与提升。科幻电影编剧领域,能持续产出高质量原创剧本的人才数量有限,导致一些影片剧本质量参差不齐。导演方面,具备成熟科幻电影创作经验、能驾驭超大型科幻项目的导演还是相对稀缺。专业技术人才中,顶尖的特效大师、能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较少,在面对复杂高难度的科幻项目时,人才储备有时会捉襟见肘,影响电影制作的品质和效率。

三、国产科幻电影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创故事匮乏

当前,国产科幻电影在故事创作上过度依赖已有科幻文学作品的改编,原创科幻故事数量稀少且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创作者习惯于从现成的科幻小说中汲取灵感,虽有像刘慈欣等优秀作家的作品可供影视化改编,但这也导致市场上出现题材同质化的现象,比如一旦某类科幻题材获得成功,后续便会涌现出大量类似设定的影片,缺乏真正从无到有构思出的新颖独特、能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的原创科幻故事。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科幻创作本身对创作者的想象力、科学素养以及对社会人文洞察等综合能力要求颇高,具备这样全方位能力的创作者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国内尚未形成完善且成熟的原创科幻故事孵化机制,缺乏系统的扶持和激励措施,使得创作者在原创时面临诸多困难,动力不足。

(二)特效技术瓶颈,技术协同不足

虽然国产科幻电影的特效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好莱坞等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少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在特效细节处理上,比如模拟外星生物的皮肤纹理、毛发细节以及复杂环境下的光影效果等方面,还不够逼真细腻,无法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对于超大型、超复杂的科幻场景渲染,也时常出现卡顿、失真等问题,影响整体视觉效果的流畅性和震撼感。而且,国内特效行业在高端技术设备上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像一些先进的特效制作软件和算法大多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这不仅增加了制作成本,也限制了特效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升级,使得国产科幻电影在特效呈现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电影制作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需要编剧、导演、摄影、特效、后期等各部门之间紧密协同配合。然而,在国产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各环节技术协同不足的情况。例如,编剧在创作剧本时没有充分考虑特效实现的可行性,导致一些精彩的科幻设想在实际拍摄和特效制作阶段难以落地;或者导演对特效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无法准确把控特效镜头的拍摄要求,与特效团队沟通不畅,使得最终呈现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各技术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统一的创作目标,影响了电影整体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

(三)市场推广策略单一,受众认知与审美局限

国产科幻电影在市场推广方面存在短板,推广策略相对单一且缺乏创新性。大多依赖传统的宣传渠道,如海报、预告片发布以及线下首映礼等方式,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多元化渠道进行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宣传。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受众定位的科幻电影,未能制定个性化的推广方案,难以精准触达目标受众群体,使得一些优质的国产科幻电影因宣传不到位而未能获得足够的市场关注度,影响了票房成绩和市场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内部分观众对科幻电影的认知和审美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一些观众对科幻题材本身的接受度不高,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电影类型,缺乏主动探索科幻世界的乐趣;另一方面,受长期以来观影习惯和审美标准的影响,部分观众对科幻电影的欣赏停留在表面的视觉效果上,对于科幻电影中蕴含的深层次主题、文化内涵以及科学知识等缺乏深入了解和欣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市场拓展和品质提升,使得创作者在创作时也会受受众因素的影响,难以放开手脚进行更具深度和创新性的创作。

(四)缺乏专业的科幻电影创作人才

“中国电影人创作艺术风格单一,科幻影视作品创作能力不足,对科幻电影视为畏途。中国鲜有优秀的科幻电影佳作出现,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电影从业人员的科幻素质低下所造成的”。[3]科幻电影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市场上能够见到的科幻作品主要还是刘慈欣、韩松等科幻大咖,水平稳定的潜力作家及新人的作品相对较少。能持续写作并保持高水平作品的作家稀缺。虽然有一两部作品获得雨果奖,但整体状况还是稍显不足,作家队伍建设问题很严峻,另外,处于产业链源头的科幻电影作品产量极少,且大多质量堪忧,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缺少科幻创作人才”。[4]只有不断培养科幻电影创作人才,才可能打破当前科幻影视产业在前进路上的人才瓶颈。

四、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幻故事创作能力

鼓励原创科幻故事创作,由政府相关部门、影视行业协会以及有实力的影视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创作基金,为有潜力的原创科幻故事创作者提供资金支持,减轻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经济压力,让其能全身心投入到构思新颖独特的科幻故事中。例如,可针对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原创科幻剧本给予丰厚的奖金奖励,激励更多创作者积极投身原创工作。搭建科幻故事创作交流平台,线上通过建立专业的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等,线下定期举办创作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方便创作者们相互交流、分享创作思路和经验,碰撞出更多科幻创意的火花。同时,邀请知名科幻作家、编剧等作为嘉宾,为创作者们进行专业指导,传授科幻故事构思、情节设置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技巧,提升整体创作水平。引导创作者深入挖掘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中汲取灵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现代科幻元素有机融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科幻故事。

(二)提升特效技术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特效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本土特效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在特效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重点攻克特效细节处理、复杂场景渲染等关键技术难题。加强与国际特效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通过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技术引进、人才互访等方式,学习借鉴他们在特效制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前沿技术。推动特效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高校和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影视特效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与特效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特效制作项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内部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技术学习氛围,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特效技术人才。

(三)优化市场推广与受众培育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多元化宣传,根据不同科幻电影的特点和受众定位,制定个性化的社交媒体营销方案。例如,利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精彩的电影片段、幕后制作花絮、主创人员互动视频等内容,引发话题讨论,吸引用户关注;在小红书上通过精美的海报、图文笔记等形式介绍电影的亮点和看点,吸引目标受众群体。开展跨界合作推广,与游戏、动漫、玩具等相关产业进行深度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实现影游联动、影漫联动等多元化推广模式。比如,一部科幻电影可以与热门游戏合作,开发基于电影剧情的游戏关卡或角色皮肤,同时在游戏内进行电影宣传推广;或者与动漫公司合作,推出电影的动漫前传或衍生漫画,提前为电影预热,吸引不同领域的受众关注,拓展市场受众群体。

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科幻电影相关内容,通过开设科幻电影赏析课程、举办科幻电影主题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幻电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例如,在中小学的课外兴趣小组中增加科幻电影欣赏与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从科学知识、人文主题、艺术表现等多个角度去欣赏科幻电影,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科学素养;在高校的影视专业、科普类课程中,将科幻电影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幻电影的创作特点和价值。加强社区科幻文化建设,举办社区科幻电影放映活动、科普讲座以及科幻主题展览等,营造良好的科幻文化氛围,吸引更多普通民众关注科幻电影。同时,鼓励社区居民成立科幻爱好者社团,开展科幻主题的讨论、创作等活动,进一步扩大科幻电影的受众基础,提高整个社会对科幻电影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培养专业的科幻电影人才

“科幻电影的人物形象、场景设置、情节变化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需要根据情节创作出合理的“外星文明”。许多好莱坞电影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十分深厚,好莱坞电影团队对类型片的质量也有着成熟的经验、严谨的把控和严苛的标准。与之相对,中国的科幻电影人大多毕业于专业的电影院校,创作热情高涨,但科学知识有限;想象力丰富,但更需坚实的科学基础。为国内青年电影制作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素质培养是中国科幻电影改革的第一步,同时也应是最关键的一步”。[5]第一,加强对科幻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特效制作人员等。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为科幻电影产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第二,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科幻电影人才,通过合作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技术。同时,也可以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加入国产科幻电影的创作团队,提高国产科幻电影的国际化水平。第三,各高校应为科幻爱好者开设科幻创作、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欣赏等选修课,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单独开设科幻专业学位课程,以培养出具有优秀科幻创作能力的学生。

五、结论

国产科幻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以及电影行业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国产科幻电影有望在全球科幻电影领域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在未来,国产科幻电影应不断创新和突破,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作品,让国产科幻片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蒋真.国产科幻电影创作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2]郝倩倩.我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学会,2019(3):50-52+60.

[3]张翔宇,吴航行.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及其思考[J].电影评介,2011(13):10-38.

[4]朱美佳,葛欣,刘芳.创新型科幻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究[J].理论观察,2023(5):156-160.

[5]姜通,徐毓宣.新时代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2):174-177.

〔责任编辑:杨赫〕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