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2025-01-25孙鑫
深刻探讨对企业实施业财融合战略的重大意义,审慎剖析当前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现已成为相关从业者急需思考的议题。
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实施业财融合战略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效率首先,企业的行稳致远发展与经营决策的质量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决策有助于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发展,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在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可以借助业财融合手段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的共享,从而让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能够更加迅速、精准地传递相关信息。同时,通过业财融合,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具体而言,它可以让财务部门的功能不再只是在事后进行数据的汇总,而是可以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并对业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由此可见,通过业财融合,企业可以更快、更全面地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和掌握,这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首先,实施业财融合战略能够让财务员工对实际财务状况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能够按照企业财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来进行经营管理,从而有效防止预算超支等情况的出现,进而有效控制管理费用的具体数额。其次,实施业财融合战略还能实现对财务工作流程的实时监管,深刻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本结构,并对高成本、低效益的相关环节进行精准识别,以便于迅速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调整。此外,在实施业财融合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逐渐推进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成本管理与控制这一领域,以确保盈利状况的稳定性。
强化企业风险的预防和管控首先,业财融合让财务人员能够对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进行实时识别和评估,从而判断出风险因素的种类、等级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达到对潜在风险的最优处理。基于这一点,企业能够事先制订好风险应对计划,以便于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隐患时,能够根据计划灵活、迅速地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从而将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业财融合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方面的风险因子进行有效识别和提取,并根据防范理念来帮助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实施业财融合战略是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水平的一大重要保证。
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不强业务部门既要实现事先制定的预算目标,又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增值空间,力争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会导致部分业务部门在完成各类指标时,“擦边球”现象颇为普遍,从而造成对风险管控力度的削弱,而业财融合则是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风险控制,这与业务部门的工作目的有所冲突,因此可能会有部分员工对业财融合战略的推广与实施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拒心理,与此同时也给负责落实该项战略的员工增添了思想负担,这是因为要想做到对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有效布控,需要财务部门派遣部分各方面素质较为优秀的员工前往业务部门了解业务开展情况,他们既需要补充学习大量与业务开展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又需要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这在不经意间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负荷,从而使得部分员工对推进业财融合战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严重不足。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FLynLB9PTJ2g54a8JcRa8f.webp)
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为了实现业财融合,必须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相互兼容的财务共享体系。然而,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内部广泛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即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两大特征:
首先,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体系各成一派,以至于在技术规范、数据口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各部门在数据收集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信息与口径方面的转化,从而使得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急剧上升。另外,由于各部门自身的利益考量,一些部门在向财务申报时往往会过高估算成本且并未如实汇报盈利情况,从而达到获取更多批准经费的目的。然而,财务部门由于对业务流程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难以分辨出资金申请信息的真实性。
管理层面信息需求不够明确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实施业财融合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所需的财务信息种类并不清楚,从而造成了企业内部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无序状态。其次,管理层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偏向性。例如,有些管理者想要了解有关外界的市场情况(生产产品的价格、生产原料、营销手段、市场发展规律、同行业竞争产品销量趋势等),而还有管理者主要偏向于了解内部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业务利润增长点、企业盈利能力、资产状况等)。
优化建议
提高对业财融合的认知水平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积极转变观念,意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开展业财融合工作的良好作用。第一,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共享中心,并利用财务共享中心的多元化功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体而言,财务共享中心通过统一管理、流程标准化等方式,可以实现财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第二,通过流程标准化促进业财融合,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定期开展培训,从而使员工充分意识到实施业财融合战略的重要性,并将该战略背后蕴含的思想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其次,由于不同类型的决策者所拥有的信息获取渠道各异,故应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将信息加以归类,以协助信息系统的建构。此外,还要克服企业内部对业财融合战略实施的抗拒心理,不断更新经营管理观念,打破部门壁垒,以确保各类信息可以在各部门间无障碍流通。
重视信息系统建设首先,要以企业流程再造系统(BPR)为基础,对IT系统进行优化。第一,在信息录入阶段,信息系统应事先根据业务行为的类别、对应的合约号码将信息加以归类,并遵守信息撷取的相关准则与规范。第二,在企业发生了经营管理行为后,财务人员将不再采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而是利用信息系统迅速编制电子凭证。其次,企业在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这一方面,财务共享平台能够迅速收集和归纳相关的信息与内容,可以自动进行分类并生成分析结果,从而使得财务人员相关报表、凭证的编制也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科学性。此外,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展开操作,还可以对会计差额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以推动企业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大踏步迈进,最终完成信息口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汇通融合与无缝衔接。
提高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首先,从财务方面的角度来看,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决策支持、资金管理、制度制定、人事配备等。其次,在业务财务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熟悉业务流程,注重提升业务方面的管理能力、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等。此外,在共享财务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能够完成对各类信息的妥善处理,从而加强各种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因此,在财务共享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充实与提高,但未来企业还应该继续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采用管理会计工具管理会计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可利用会计工具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这一职能可以为企业实现业财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首先,可以引进作业成本法(ABC方法)。第一,建立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全面推行ABC方法创造前提。该平台能够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别,对各运营主体进行精确区分,并对运营费用进行汇总与合理配置。其次,可以引进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共享平台所采集的相关信息,精准识别各个部门提交的实际预算数据,各部门财务收支情况也可以进行实时的上传。第二,还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方法。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全面、深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它从客户、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大方面来综合评价财务管理人员对所属岗位职责的履行状况,以便于企业管理层对业财融合战略的实施效果以及相关理论、思想嵌入企业机体的紧密程度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健全与业财融合战略实施相适配的机制和制度企业应根据业财结合的现实要求,从制度内容、责任和评价体系三个层面进行改进。第一,从系统层面来看,必须要在针对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管理对象、操作标准等方面订立具体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及时进行系统内容的更新和数据分析,这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一定的规范内完成自身的工作,避免出现违规现象,而且还能为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以降低该项工作出现失误的概率。第二,从权责层面上看,企业应该在业财融合的大趋势下,按照企业岗位变动、权责变化等情况,对权利和义务进行重构和优化,以防止各个部门之间“各为己利”和“抱团取暖”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权责体系,划分职责范围,明确权责目标,确保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将权责体系与考评激励机制相互结合,做到“赏罚分明”,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获得实质性的物质奖励,从而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种做法可以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从而有助于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良性竞争。例如,应注意考评机制必须要与业务绩效、年终奖金、岗位提升等方面相互关联,以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将此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者单位:沈阳盛京优选超市连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