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
2025-01-25刘亚羽刘瑜婧
新型电力系统的具体特征
在清洁低碳层面,新型电力系统致力于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力输出为核心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第一,新型电力系统在生产方面,展现出能源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的特点;第二,在电力营销方面,则追求能源利用效率的高效化、减量化,以及生产用能的电气化,从而大幅降低碳排放水平,并确保其在环境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良好作用。
在安全可控层面,新型电力系统具有稳定的支撑性能,保障了对分布式电网与微电网的可观测、可测量与可控制。同时,通过精心构建的电网结构与安全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韧性、弹性及调节能力,从而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安全性。
在灵活高效层面,新型电力系统使得不同用能类型的电网间得以互融互促、灵活转换,从而切实提高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07/Y9w2ioAr7CstSyWr5xL5yh.webp)
在智能友好层面,新型电力系统以其智能电网为主导,实现了对一线电力使用者的精准智能服务,同时保障了源网荷储要素间的高效协同与运作。
在开放互动层面,新型电力系统积极适应各类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多元负荷的大规模接入,且与电力市场深度融合,并基于市场导向优化电力服务质量,从而共同营造开放、活跃的市场氛围。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态势
依据“双碳”发展目标和电力行业的长远规划,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到2050年将全面达成该目标。在这期间,新能源装机将逐步超越传统能源装机,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能源类型。同时,电力系统将保持较高的转动惯量和交流同步运行的特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这意味着交流与直流电网、大型电网、微型电网都将得到同步发展,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相关研究还指出,预计到2036—2060年,新能源产业将迈向成熟阶段,全面取代传统化石能源,且在火电领域将利用CCUS技术实现净零排放,从而确保其在能源体系中作为长周期调节电源的重要地位。同时,分布式电网、微电网、交直流组网和大型电网预计将进一步整合和发展,以便构建一个更为智能和高效的电力网络体系。另外,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功能也会被广泛利用,其负荷也将深度参与调节过程,发电机组的出力与用电负荷将逐渐实现完全的解耦,以便更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并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
在企业发展模式上,应依据“一体四翼”发展战略布局,积极探索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以期在产业链、价值链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也展现了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确把握。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坚决执行,企业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互联网体系,以满足不断增长阶段的能源需求并尽可能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企业也着力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在电网发展模式上,当前应从以大型电网为主导的电力系统,逐步迈向一个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将包括大型电网、微电网以及局部直流电网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推动电网向数字化、透明化方向大踏步迈进,以顺应新能源电力资源的优先利用和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电力将在生产地得到优先消纳,之后再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得电力资源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这不仅符合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
在电源发展模式上,要积极推进其从原先以集中式开发为核心的模式逐步转向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重的全新模式,同时大力推动煤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其从原本的支撑性电源逐渐转变为调节性电源,以此来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并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营销服务模式上,应从仅为用户提供单向供电服务的模式逐步转变为提供发电和供电一体化、满足多种能源需求、提供多种服务形态的模式,从而实现供电服务与能效服务的充分融合。同时,电力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用户服务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降低用户的能源成本,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调度运行模式上,应以大型电网作为主控对象,逐步转变为源网荷储协调控制、输配微网多级协同的调度模式。具体而言,未来将不再单纯依赖大型电网进行电力调度,而是将电源、电网、负荷以及储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同时,电力企业需要注重输电、配电、微型电网等多个级别的协同作业,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技术创新模式上,企业的技术开发策略应从以企业自身独立研发为核心,逐步转向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企业和机构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开发模式,如此一来便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技术领域和产品线,而是开始寻求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双碳”目标导向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步实现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它将为激活市场经济注入新活力、新机遇。同时,新能源正在逐步渗透到传统行业的各个方面,例如交通、工业等领域,从而催生出大量创新技术、产品和模式,最终为行业细分领域的精细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此情形下,各电力企业应把握好当前的历史性契机,紧密贴合新能源发展趋势,并依托各自独特的优势,积极构建、巩固自身技术与产业在当前颇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进而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长效发展。
作者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