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5-01-24霍月洋岳鑫刘凯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1期
关键词:化工原理应用型本科立德树人

【摘" "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化工原理”作为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担负着引导学生由理科思维向工科思维转变的重要使命。文章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重塑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应用型本科;“化工原理”课程

【引用格式】霍月洋,岳鑫,刘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79(1):88-91.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5)01-0088-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2-3]。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系统阐释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目标、要求及内容,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4]。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育人理念,需要专业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文章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原理”课程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路径,以期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化工原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多年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课程团队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对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时代性明显不足,亟待完善。传统课程内容不能彰显时代意义,缺乏对前沿技术和科研热点的引入,理论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不足,且课程育人功能不全。二是在智慧教育新生态引领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需融合改进。“化工原理”课程中的计算公式繁杂且晦涩难懂,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新型化工行业人才有一定局限性。三是评价方式简单,结果运用有限,指挥棒作用需强化。传统教学虽开展了习题、期末考试等形式的评价,但以低阶目标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工程问题高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课程思政建设为解决上述问题指明了方向。首先,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从行业需求角度出发,完善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遵循“思政”与“专业”相长的原则,分析课程重点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同时,教师应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关系,明确思政元素切入点,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可采用问题启发式、任务驱动式、小组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一)课程目标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作为学校重点专业,以培养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化工原理”是该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要求[5-6],对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化工原理”课程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3个维度的具体学习目标(表1)。

(二)思政元素挖掘

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载体。教师应以育人为导向,不断梳理和创新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学科历史与专业热情;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安全意识与创新意识;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化学工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表2)。①学科专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人生选择和严谨治学等,激励学生关注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②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工程伦理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③中华优秀传统工程文化、国家重大工程及行业发展等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④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及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引导学生勇担社会责任。

(三)基于一致性原则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求教师及时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全过程、全要素中。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一致性原则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反思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打磨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7]。

依据一致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确立可量化、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再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方法和标准,并据此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度的、高质量的学习,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因此,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学习成效评价的一致性原则是高质量课程教学的保障,能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化工原理”课程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自建线上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课前,学生结合线上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并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中,教师进行重难点知识讲授,帮助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问题驱动、小组协作等方式完成实际复杂问题分析、解决等综合性强、挑战度高的课程任务,实现思维进阶发展。课后,学生线上复习、完成作业和知识拓展,借助线上讨论区交流、答疑。

(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侧重于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体验中触动情感,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

课堂讲授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是占时少、容易实施,缺点是容易流于说教,效果难以保障。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互动式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深入地参与课堂,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过滤》章节,教师可先介绍过滤的基本概念、过滤设备和基本计算方法,随后给出案例,学生查阅资料,利用所学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既巩固了知识点,又锻炼了能力。另外,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增强时代感,提高吸引力。如“化工原理”课程中采用虚拟仿真辅助教学,以“虚”补“实”,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培养工程思维及实践能力。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随堂测验、主题讨论、投票、小组任务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动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如在《蒸馏》章节设置小组任务,学生线上预习知识、查阅文献并制作PPT,小组讨论并选定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和点评,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比较宏观和抽象,属于意识形态范畴[8],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可采取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短期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量表和学生心得体会等表现出来。长期评价关注学生长期发展,从专业培养角度制定评价标准进行长期考察、跟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综合作业、课程报告和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避免突兀的“价值拷问”。

基于以上思考,“化工原理”课程采用全过程、多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注重采用案例计算、方案设计、课程报告和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素,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围绕学生理想信念、职业素养、价值取向等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表3为“化工原理”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四、“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践

以蒸馏与精馏原理为例说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路。蒸馏与精馏原理是“化工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该内容既是气液相平衡关系的深化应用,又是精馏生产操作分析和工艺计算的理论基础。多数学生对该内容通常停留在简单的概念记忆上,对其背后蕴含的逻辑思维方式并不清楚,导致不能深入分析解决后续复杂工程问题。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思路,课程团队首先构建可量化评价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简述蒸馏和精馏的概念,描述蒸馏和精馏的工艺流程,区分精馏塔、精馏段和提馏段;能力目标,能够利用相图分析蒸馏过程及组成变化,并绘制连续精馏工艺流程图,归纳总结精馏与其他蒸馏方式的不同;素质目标,厚植家国情怀,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培养环保、节能安全的理念和法律法规意识,增强逻辑思辨能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导入环节,以“白酒”为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程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工程基本原理与生活实际有效连接。在聚焦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通过认识气液平衡相图“点线面”的意义,对白酒蒸馏过程进行分析,实现知识迁移内化,同时培养文化自信和科学思维。通过海水利用情况数据、海水淡水产业发展视频了解蒸馏在我国海水淡化行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提高职业认同感。通过观看余国琮院士的事迹,展示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厚植家国情怀。发布小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汇报展示。师生层层递进分析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不断改进,同时将经济安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等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方案优化过程中。另外,通过引入北京化工大学李群生教授团队历经15年攻关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通过课后拓展任务,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通过结构化设计,可以将生活实例、工程基本原理、工程应用案例及学科前沿建立有效连接,从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

五、结束语

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理念,重塑“化工原理”课程目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丰富思政元素的融合方法和评价考核方式。通过“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可以发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增加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够展现课程的人文情怀,让课堂教学更有温度。因此,教师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自觉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意识,拓宽视野,增强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教师还应通过严谨教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元素,真正发挥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课堂价值的回归,也是教师的初心使命。教师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意识,系统挖掘、提炼、整合课程思政资源,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持续优化改进,实现“三全育人”。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4-04-02].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208/c1053-28935842.html.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4-04-02].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25326.htm.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4-04-02].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6-01)[2024-04-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 刘士亮,毛德强,于翠松,等.工程教育认证驱动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4):20-25.

[6]" 李冰,刘侠,李巍.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77(10):41-43.

[7]" 朱征军,李赛强.基于一致性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24-28.

[8]" 王占忠,肖华志,周凤娟.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本质、建设机制与实践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78(3):54-57.

编辑∕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4-02-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4-04-02

【作者简介】霍月洋,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工传质分离技术;岳鑫,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工传质分离技术;刘凯,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工工艺。

【基金项目】2023年度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一核两翼三通四层五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Z2023206);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化工原理”(KCSZ202209);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化工原理”(YLKC202006)

猜你喜欢

化工原理应用型本科立德树人
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初步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数学定律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