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红叶还要珍贵的碧云寺石牌楼

2025-01-24闫霞

北京纪事 2025年2期
关键词:魏忠贤牌楼宝座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影响是长久的。一篇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美文《香山红叶》,让北京的香山红叶天下闻名,许多人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登香山,赏红叶,体会古都的秋,自然的美。香山红叶美,但毕竟树木是生物,年年皆可生发,而香山一带除红叶、花卉、名木古树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外,还有大量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著名的如香山寺、碧云寺、卧佛寺、宝相寺、实胜寺等。它们穿越岁月,沉淀历史,传承文明,化为文物。碧云寺因为一组兼具异域风情和中国文化的佛教建筑群而显得更加珍贵,它的石牌楼更是京城乃至国内石雕艺术的精品。

京城石牌楼无出其右者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元明清帝都,北京地区的石牌楼以数量大、品级高、雕工美而著称于世,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有十三陵大红门、田义墓、戒台寺等处的石牌楼,碧云寺石牌楼更是因为同时具有文化、宗教、政治、历史等多重因素,成为京城石牌楼中的“大牌”和精品力作。碧云寺有木、石、砖三座牌楼,石牌楼的精美程度在北京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主要在其用料、造型和雕刻上。造型上牌楼是四柱三门三楼冲天柱形式的,牌楼两侧有一字墙屏风和八字墙屏风,这种形式在北京也是绝无仅有的。

石牌楼为四柱三间冲天式,青白石质地,立柱满雕如意云纹,柱头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正楼、次楼为五踩斗拱,正间、次间的下横枋上雕刻二龙戏珠。额枋上匾额刻有乾隆御书“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在“阿”和“弥”两字中间钤有“乾隆御笔”印文。龙门枋正中刻有乾坤符号,横枋“二龙戏珠”之上是“六鹤绕乾坤”,立柱的抱鼓石上雕刻缠枝莲。一字墙屏风是中国古代“忠孝廉节”的人物浮雕,左侧人物上方有荷叶匾,顶为荷叶帽,下托一朵盛开的荷花,中间镌刻题记。左侧人物分别为赵国名臣蔺相汝(如)、西晋太守李蜜(密)、诸葛亮、东晋陶远(渊)明,旁有书童侍立,脚有山石,头有祥云。右侧为“神探”狄仁杰、南宋文添(天)祥、元代河南经略使赵璧(必)、东晋名将谢玄,周围刻有山石、树木、祥云等图案。照壁的小额枋上刻有两组字,左为“精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左右八字影壁刻有两只麒麟,南侧麒麟蹄下有一枚“天下太平”铜钱和一只活泼灵动的小狐狸。

一字墙屏风背面刻有一对披发狮子,眼若铜铃,长毛披肩。南侧母狮子背上趴着一只同样发型的小狮子,脚下还仰卧着一只小狮子。北侧是公狮子脚踩绣球,松树上趴着一只拖着大尾巴的小松鼠,旁边还有两个圆润饱满的大松果。

八字影壁背面刻有场面宏大的八仙过海图案,南侧小额枋上刻有两组字,左为“南极流辉”,右为“东华注算”。雕刻八仙人物南侧是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汉钟离,北侧为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位仙人在海面上乘风破浪,你追我赶,衣袂飘飘,满壁风动。铁拐李脚踩酒葫芦,身旁一只梅花鹿,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托着酒葫芦,葫芦中的仙气中又出现了另一个铁拐李。何仙姑乘着荷叶,身姿翩跹,出尘绝艳,肩上长柄笊篱中卧着一只金蟾,旁边刻有“仙女”二字,看后不觉令人莞尔。

一座石牌楼上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既有佛家的宝相花、佛八宝、狮子等纹饰,又有道家的八仙图、乾坤六合(六只仙鹤围绕乾坤卦符),还有儒家代表忠孝廉节的文臣武将,儒释道三家元素如此大量、密集地集中一处,毫无违和感,和谐共存,相映生辉,京城无出其右。此外,它的规格豪华、材质优良、雕工之美、体量庞大等,都让碧云寺石牌楼成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牌楼中为数不多的“顶奢”。

碧云寺里乾隆的小天地

北京的牌楼,除了修建在寺院建筑群入口处,也有不少修建在佛塔之前,北海公园永安寺白塔前石阶路上的“龙光紫照”牌楼,西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前木、石、砖三座牌楼,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前后的两座石牌楼,都是乾隆年间建造。

碧云寺位于山岳环抱、林密水秀、风景旖旎的京西香山,园林环境精妙绝伦,一如明代陶允嘉在《纪游》中所云:“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碧云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层层叠起,其建筑呈明显南北对称轴线式布局,分为中路主要建筑、水泉院建筑和罗汉堂建筑三大部分。中路主要建筑有山门、山门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菩萨殿、孙中山纪念堂、金刚宝座塔;罗汉堂建筑有禅堂、罗汉堂、藏经阁;水泉院建筑为乾隆帝行宫,有涵碧斋、含青斋、洗心亭、清净心、试泉悦性山房、龙王庙等。碧云寺的布局是中国传统寺庙伽蓝制度的典型例证,整体式样给人以层次分明的庄严感和秩序感。

金刚宝座塔位于中路建筑的最后一进院落,高大的红色围墙,信步走上台阶,迎面是一座木牌楼。再上几个台阶,迎面而来是一座高大华美石牌楼。走过一座小石桥,左右是两座御碑亭,亭内立有乾隆御制碑。猛一抬头,山顶34.7米的金刚宝座塔映入眼帘。步移景异,虚实相生,通过三座牌楼作为前导,一百多步蹬道的地形变化,增加了建筑景深,不仅具有引导、净化和铺垫作用,而且在分割、承启寺院前后不同风格方面也是点睛之笔。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香山碧云寺漫记》中写道:“从正殿向后面去,便会碰到一座石牌坊……这个牌坊不仅是人物雕得如生,而整个白石牌坊都是用云纹填满,在半山腰的绿树丛中,它真的就像是由山里白云堆就的一样。”石牌楼这种具有强烈民族和地域风格的中国建筑样式出现在这个名刹之中,也有其必然性,无论是它的建筑样式,还是牌楼上雕饰的图案、人物、文字、故事等,都在具体、准确地传达着它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除石牌楼外,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性、稀缺性在国内也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目前国内明清时期金刚宝座塔的实体建筑数量仅有四座,十分稀有和珍贵。相较于昆明官渡古镇金刚塔、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座舍利宝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是一向喜欢标新立异的乾隆皇帝的升级改造版,是中国化的金刚宝座塔的2.0版本。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对碧云寺重加修葺,新建金刚宝座塔,同时增建行宫和罗汉堂,轴线往西延伸,寺庙重心后移,形成一个独立的塔院,使得碧云寺由原来单一的汉寺变为“前汉寺,后喇嘛寺”的组合寺庙格局,营造出“万峰围殿阁,碧色净如云”胜境。《日下旧闻考》详细记载了乾隆年间扩建后的规划:“碧云寺山门东向,度桥为天王殿,复逾桥为正殿,为次层殿,后为三层殿,又后为金刚宝座塔,院前白石坊座一……碧云寺南为罗汉堂,后为藏经阁,北为涵碧斋,后为云容水态,为洗心亭,又后为试泉悦性山房。”

一座古庙和那些人那些事

碧云寺处于北京近郊的地理位置和西山的美景、宗教等因素,不但让它成为人们观光游览的旅游胜地,也记录了许多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成书于明末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了文徵明、王世贞、李攀龙、倪元璐、袁中道等人的75首咏碧云寺诗,足以彰显这座佛教名刹景物之美和关注度之高。

碧云寺的兴建,大致分为元、明、清三个时期。元至顺二年(1331年),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吉将府邸舍宅为寺,称碧云庵。明正德九年(1514年),御马监太监于经加以增拓,俗称“于公寺”。天启三年(1623年),宦官魏忠贤重修。明神宗、清康熙都曾为景点题名。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在明朝的规模上又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新建成金刚宝座塔、水泉院、罗汉堂等建筑,形成了如今的规模。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曾停灵碧云寺。

碧云寺的历史除与帝王、文人雅士相关外,明代的两个著名太监在碧云寺的扩建、改建上也做了贡献。于经生活在武宗朝,因为经常侍奉这位荒唐的皇帝蹴鞠玩乐而得宠,曾在通湾等处开设皇店,岁报上银八万两,侵吞颇多。嘉靖继位之初,被抄没家产处死。此后的一百年间,先后又有四位太监在此营造墓葬,其中就有魏忠贤的老领导司礼监秉笔孙暹,以及孙暹名下负责照管魏忠贤的御马监太监刘吉祥。

魏忠贤在天启年间操弄权柄数年,权倾天下,人称九千岁,梁启超评价其“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魏忠贤在赴凤阳戍所途中,自缢于阜城县(今属河北衡水)旅舍。次年正月,被“诏磔其尸,悬首河间”。京城内除碧云寺外,还有大量由太监出资或监工建造的佛寺,太监们兴建佛寺,不是个案和孤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明代帝后普遍崇佛甚至佞佛,太监投主子所好,也大量兴建佛寺;太监年老无人奉养多聚居一处相互扶持,得势时建佛寺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佛家生死轮回的观念让此生不能成为正常人的太监,希望通过建寺积累功德,以求来世改变命运。当初魏忠贤大费周章,扩建碧云寺,将于经未能使用的墓穴规模扩大,并仿造皇陵建制修建坟墓,立“汉白玉狮子、石兽、文武翁仲”,墓碑由大学士叶向高撰记,礼部尚书钱象坤篆额。顺治元年(1644年),魏忠贤的义子葛九思随清军入京,将魏忠贤之衣冠葬在墓中,成为魏忠贤的衣冠冢。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御史张瑗奉命巡视西山,初以为魏忠贤的衣冠冢是前朝帝陵,得知真相后于五月十二日上奏“窃疑逆奄身受显戮,安得易代后尚有遗冢”?五月二十二日,康熙帝诏平其坟,下令“仆碑铲墓”。一代权宦费尽了心机,最后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

猜你喜欢

魏忠贤牌楼宝座
西单和瞻云坊
九千岁
九千岁
搭纸牌楼
抢宝座
搭纸牌楼
抢宝座
THE BLAST THATNEARLY DESTROYED BEIJNG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