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赋能,按下加速键
2025-01-23李芳
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积极推进“六化”模式,项目进度超60%。
初冬的北部湾,紫荆花开正盛,温暖如春。
当北部湾进入旱季。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进入百日攻坚的关键时期。施工现场塔器林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万名建设者挥洒汗水。
在“六化”建设理念赋能下,项目建设实践做到了统一领导、集中指挥、统一标准、管理高效,形成了对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廉洁的全面管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现场面貌日新月异,总体进度已过60%。
标准化设计 集约化采购
“目前,14套已开工装置90%三维模型全部完成审查,详细设计基本完成封图。”设计管理部主任杨晓林表示。
在项目基础设计中,标准化、典型化图集通用率达到100%,构建了涵盖项目各个环节的设计标准体系,从结构到设备选型都有明确且细致的标准可依。在设计软件平台、基础数据条件、各专业设计内容及深度、材料设备编码、单元功能设置、外观视觉形象等10个方面实现了标准统一。
此外,乙烯裂解炉、裂解汽油加氢和废碱氧化单元、全厂工艺管网、泡沫液系统、雨淋阀组等单元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了项目模块化建设水平;加药、换热站、凝结水回收以及含2台以上单体设备的小型成套单元均采用撬块设计,为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项目工作人员介绍,项目道路铺砌、阀门井、压缩机厂房、管道支架、栏杆扶手、动力照明、防雷接地、仪表安装、伴热站等均实现了标准统一。
在日常工作中,项目管理人员使用鹰图SPF平台,实现了装置与设计院同步提取信息、协同设计,同步完成项目设计的数字化交付。“标准化设计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基础部位的构建规格标准化,为集约化采购、工厂化预制和模块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杨晓林说。
来到库房,阀门和垫片等各品类物资整齐摆放、标识清晰,库房清洁明亮。
据介绍,项目涉及物资品类多、需求时间紧、质量要求高,通过“集团联合框架采购、一级物资集中采购、通用物资框架采购”的集约化采购形式,物资采购议价能力更强,采购流程更加简化,物资采购更加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减少了库存积压。
“通过集约化采购,整个项目可降低10%的采购成本。”采购管理部主任王志伟表示。
工厂化预制 模块化建设
2024年11月14日,在项目施工现场,大型运输车辆缓缓移动。长52.8米、宽13米、高28米、重1000吨的裂解汽油加氢单元最后一个模块即将运抵现场。
项目建设场地附近,承包商因地制宜建成了大大小小的“第二工地”——预制场,仅管道预制场就有8座。预制场内,整齐摆放着排水井和雨水收集井等井室以及路灯基础钢筋、路灯基础等小型设备基础,按照施工进度有条不紊地预制、运输、安装。项目钢结构总量约15.3万吨,钢结构工厂化预制率达到95%以上。
“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可以在增加施工预制作业面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施工现场作业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现场安全风险,提高文明施工水平。”项目PMT6副经理王宗军表示。项目场地硬化面积超过90%,保证了施工场地的清洁,有利于文明施工的开展。
项目化工工艺及热力管网全长9.78公里,钢结构超2.5万吨,工艺管线长380公里。全部管廊划分为153个模块,重量最大的模块长27米宽18米重280吨。为实现模块化施工,施工现场新建9万平方米的管廊模块化预制场,负责预制组装全长近10公里的管廊。
管廊模块化施工是项目的创新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项目施工时间,减少交叉作业。自项目第一个管廊模块成功吊装,至今已经完成72个模块,工程进度实现了70%。
“管廊模块制造完成后,通过轴线车整体运输至项目现场。在大型起重机械的支持下,管廊模块就像积木一样拼接在管廊上。”王宗军指着正在吊装的管廊模块说。
项目新建百亩预制场,用于乙烯装置裂解炉辐射段模块、汽油加氢模块、急冷油塔、急冷水塔、柴油吸附塔等超限设备以及部分合金、厚壁工艺管线的预制和生产。当前,乙烯装置7台裂解炉、汽油加氢工艺单元4个整体模块已经全部安装到位,模块化工程进度完成率近80%。
智能化管理 数字化交付
走进项目现场,摄像头、大屏幕随处可见。这是应用数字工地平台加强整体施工管控的图景,由此实现了项目结构、管线、设备等专业的4D数字化施工模拟及进度展示。
通过高清大屏,数字工地平台可实时接收项目总体计划、集成采购数据、深化施工计划,实现了4D可视化施工模拟以及模型、焊接、质量、安全、进度等多维度数据的综合展示,让公司决策层、项目管理层全面掌握项目运行情况。
数字工地平台集成手机端应用,充分利用了移动设备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大幅提高了现场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为工地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化体验。诸如此类的系统,还有基于EPM统建系统二次开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AI云监控平台、周界报警系统等。
随着各类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项目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实现了项目前期立项信息、施工准备、设计、采购、施工、质量、HSE、文档、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推动了工程建设业务的合规化、标准化、透明化、数字化、动态化、协同化管理。
项目建设之初,广西石化依托GB/T51296-2018、CFIHOS、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数字化交付指南》完成了数字化交付统一规定的编制和发布,制作发布了项目种子文件,明确了项目交付物属性检查内容,搭建了数字化接收平台,并与EPM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了施工数据的伴随式数字化交付和一键归档功能。
“基于设计、施工过程中建立的完整数字化模型,项目在最终交付时很容易实现数字化交付。”综合管理部副主任冯欢表示。
数字化模型将所有数据进行整合与存储,包括项目的设计信息、施工过程信息和设备运行信息等,实现了数据的可追溯性;交付的资料更便于存储、查询、利用和管理,资料展示更加集中直观。当前,项目已经完成30%的数字化交付。根据工程进度,交付进度正在同步推进。
责任编辑: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