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卫士常莉英

2025-01-23胡拥军

中国石油石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水务废气污水处理

上海石化常莉英投入“三废”治理领域潜心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星罗棋布的几十座污水处理池之间,一个娇小的身影时常穿梭其中。她查数据、看水质、嗅一嗅空气中有没有异味……她就是上海石化环保水务部副总经理常莉英。

2000年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常莉英就摸爬滚打在上海石化环保工作的前沿阵地。

工作以来,她担任过环保水务部工业水车间党支部书记、低硅水车间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污水处理车间主任,一直致力于解决石化企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固废等难点问题,获得了“中国石化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高效治污水

上海石化紧靠杭州湾北岸,对于污水治理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了污水减排与回收利用并举的环保理念。

常莉英进入环保水务部后被分配在生产技术科,每天与构成复杂的含油污水、含硫污水、含氰污水等打交道。

在她全面负责各生产单位污水处理设施的生产运行安排工作期间,首批集中试点的氧化污水站COD(化学耗氧量)指标居高不下。她组织并带领攻关小组深入调查原因,最终发现污水中含有不利于微生物固着和生物膜培养的因子。经过摸底调查,攻关组厘清了污水管线的分布情况和工艺流向,确定了工艺调整方案,仅用一个月时间就让污水中COD含量下降了26%,同时污水处理用电量下降了28%。

每年大检修,是污水处理的困难期。因为所有的退料、清洗废水都要送去污水处理场。常莉英清晰地记得,一次大检修中,她凌晨两点半就被调度电话唤醒,向她报告含油污水装置进水COD浓度大幅上升并超标,同时发现有一家单位含油污水池COD浓度大幅上升。她马上组织人员排查原因并采取措施控制排放。后经查明,大量含乳化油的废水排入了含油污水池。

常莉英对含特殊成分的检修废水开展了现场查看,制定了监测方案和提交建议,由公司生产部对设备清洗方案进行优化。检修第一周,她瘦了6斤。从此,公司所有大检修非正常废水排放前,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她也获得了“大修污水总调度”的称号。

在上海石化启动水务专业“四水(污水、新鲜水、循环水、化学水)合一”工作后,搞污水出身的常莉英又从零开始钻研循环水业务知识。

一天,她发现一个循环水场的离子浓度与浓缩倍数不匹配,便找到水场运保商了解水场浓缩倍数的计算方式,发现了计算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为管线存在漏点,这个水场一直通过大量补新鲜水来维持保有水量,所以离子浓度非常低。她大胆建议水场大量补入中水,减少新鲜水的消耗。根据她的建议,水场开足了中水阀门。“每小时节省新鲜水80吨,当时心里特别高兴。”说起这件往事,常莉英依旧笑得开心。

在常莉英的努力下,中水使用量大幅上升,基本实现了零排放,水场的补新水率从16.45‰降至12.68‰。2018年,上海石化污水处理车间获得了中国石化“样板水场”示范奖。

在污水回用装置中,MBR(膜生物反应器)膜通量衰减是限制产水量的一大难题。2023年,常莉英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分析,找到了确保膜通量的金钥匙——pH值。她通过控制较低的pH值,减缓了膜丝污堵稳定膜通量并延长了离线清洗周期。经过不断创新实践,MBR回用水产量稳步增长,2023年外供回用水量同比增长30%。

节水减排,双管齐下,实现了高效治污水。

科学治污泥

通过生化和物化处理等技术,1万吨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最终会形成约10吨污泥。上海石化平均每天处理各类污水12万吨左右,积聚的污泥量达到了120吨。

“污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的处理成本相当高,占污水处理总费用的25%~65%。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常莉英说。

环保水务部对“污泥减量”张榜攻关,她所在的生产技术科揭下了榜单。这不是一项普通的挑战,而是将每年产生的4万吨污泥削减到4000吨。“当时,攻关组的成员由仓一华、吴敏、赵海芸、姜垒垒和我组成,都不到30岁。”常莉英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揭下榜单后,他们便一头扎进了这座“污泥堆”里。

如何让污泥实现有效减量?当时,国内在这方面还没有什么科研成果,常用的污泥减量技术主要包括延时曝气法、纯氧曝气法、生物捕食法、好氧或厌氧消化法、解偶联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攻关组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后,将目光锁定到解偶联法。

所谓解偶联法,就是投放加有化学药剂的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之间存在的偶联关系解除,从而使微生物合成代谢减少。科研人员戏称:这就相当于让微生物在饱食污水的同时通过运动瘦身将能量散发出去,增加持续吃污水的生命活力。

什么样的“药”,能让微生物吃了以后迸发生命活力?一次,常莉英听爱人说起某一常用化工品研制领域中的心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立即与团队讨论,提议将该化工品和其他药剂调配成缓释剂,再加入解偶联剂,促进微生物持续发挥效能。

“这就好比人感冒了服用感冒胶囊一样,药物可以数小时不间断地发挥药性。”常莉英做了个形象的比喻。

说干就干!他们每天蹲守在污水处理池旁,不断地调配药剂来喂养微生物。终于,奇迹发生了!吃了他们调配的药剂的微生物,生命活力比以前提高了数倍。

最终,这项污泥减量工业化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两项发明专利。成果应用效果显著,实现了污泥量减半。

在常莉英等科研人员的推动下,环保水务部从强化管理、设备改造、优化运行着手推进污泥减量,还把具有一定燃烧热值的污泥掺入到石油焦或煤炭中,作为自备电厂发电燃料。燃烧后的废渣经过无害化处理,成为了水泥等工业建筑材料。

经过几道环节层层削减,公司产生的污泥减量90%,不仅减少了大量处理费用,而且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吃干榨尽,固废减量,实现了科学治污泥。

精准治废气

“环保装置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而上海石化的废气治理,一直锚定国家最高标准。”常莉英说。他们将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推进废气达标排放工作。

“为污水池加盖,是我们的独创,是群众性创新的智慧结晶。”此项课题带头人常莉英自豪地说。

10多年前,环保水务部对直径30米的沉淀池上加了盖,运用的是水封原理,既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又实现了完美密闭。这项举措在中国石化引起了反响,众多兄弟单位同行前来参观交流时惊叹于这种密闭的方式。

“氧化沟退出舞台,是我们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常莉英说。在2号污水处理装置二段曝气池密闭改造替代1号污水处理装置氧化沟的项目中,她和其他科研人员充分认证,最终决定采用大回流比的厌氧好氧改良工艺,实现了COD、氨氮在同一池体内同时去除。针对曝气池中的废气同步建设废气处理设施,采用“生物滴滤+高级氧化+水洗”的组合工艺,确保废气达标排放,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2016年,常莉英和团队进行考察、调研。“等离子”,不安全,放弃;“膜浓缩后再处理”,成本太高,放弃。“紫外光解”,操作简单,但因为不同波长的紫外光能量不同,如果废气里面有苯环,必须通过大量的强氧化剂才能把苯环打开。

她带队到厂家实验室一探究竟。在紫外灯点亮的一刹那,一股臭氧味道扑面而来。她瞬间惊喜不已:“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高能氧化设备吗!”

光在实验室闻味道还不够。为了确保工艺路线的可靠性,常莉英把实验设备搬到生产现场,开展现场实验并积累数据,最终确定了工艺方案。采用紫外光解工艺的废气处理系统投运后,现场大气环境明显改善,且操作异常简便,日常维护工作量几乎为零。

“废气焚烧,实现了超低排放。”一项项环保举措,常莉英如数家珍。

污水处理车间有两座废气焚烧炉,用于焚烧高浓度废气,每年消耗天然气约300万元。2023年,由常莉英带队开展攻关。他们在确保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气量,同时优化焚烧炉自控系统,提高炉体在高负荷工况下对抗进气波动的能力。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了高浓度废气全部进入2号废气焚烧炉焚烧。两座焚烧炉合二为一后,天然气消耗额由原先的每月25万元降至7万元,目前累计节费108万元。

超低排放,天蓝气清,实现了精准治废气。

2024年8月7日,以常莉英名字命名的“常莉英创新工作室”揭牌。这是上海石化环保领域的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常莉英看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创新工作室要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创新不止步,让石化企业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肩负创新重任,常莉英目光坚定!她的眼前,是公司绿色发展的美好画面。

责任编辑:郑 丹

猜你喜欢

水务废气污水处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船舶废气脱硫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探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废气控制与治理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