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玉飞的开发之路

2025-01-23蔡少斌

中国石油石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总院煤层气储量

一心扑在开发研究上,中海油研究总院高玉飞获得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荣誉。

15年前,高玉飞带着满腔热忱加入了中海油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研究总院)。

15年不懈追求,他一心扑在开发研究上,敢闯敢拼“增储”、 胆大心细“上产”,一步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先后任储量室主任、资源储量所所长、开发研究所所长、储量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2024年,他被授予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如今,他正带领储量研究和产能设计两支队伍齐头并进,不断攻克增储上产领域的难题。

十年磨一剑

参加工作的头10年,高玉飞以储层研究工程师的身份,扎根基础研究,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勤奋和刻苦,用“多一分坚持和多一份付出”的信念,磨炼自己的意志。

2013年,高玉飞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垦利9-1油田的开发可行性研究。

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他不仅需要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完成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编制,而且要解决油田地震资料品质不佳、井位部署困难等问题。

以冷静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他带领团队攻破地震资料品质难关,创新断、叠、弱的砂体精细刻画技术,提出了海上油田储量计算及评价一体化研究方法,使前期研究的进度提高了近30%。

在2015年的锦州25-1南油田群后评估项目中,高玉飞更是展现了责任与担当。在家人住院的艰难时刻,他依然坚守岗位。

一边照料家人,一边组织团队攻关,最终针对海上油田古近系储层边界难以刻画、储量动用程度难以确定的“老大难”问题,他创新提出3套技术体系——古近系储层分析技术体系、古近系储量动用分析技术体系、古近系油藏特色开发技术体系。同时,推动了企业标准《海上油田储量品质评价规范》的编制。这是石油行业内唯一的系统研究储量品质的标准。

十年磨一剑,一朝露锋芒。高玉飞参与了66个项目,累计设计动用地质储量3.4亿立方米。

切换煤层气新领域

在研究总院为青年科研骨干提供的广阔天地里,高玉飞渴望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增储上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年,研究总院储量研究室成立。高玉飞担任室主任。科室成立之初,他便面临着如何突破传统业务局限、实现业务拓展的难题。

正当此时,中联公司煤层气非常规上市储量评估任务来了。这既是绝佳的业务拓展机会,也是一道险峻的难关——此前,研究总院并未涉足此领域,尚无任何煤层气上市储量评估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次严峻的考验中孕育着无限的机遇。

“接受还是婉拒,当时我心中充满了矛盾。我们刚刚起步,人手紧张、经验尚浅、资料分散、评估区域广泛……但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无论多么困难,挑战多么艰巨,我们也要勇敢亮剑!”高玉飞语气坚定。

为了迅速掌握煤层气上市储量评估方法,高玉飞带领三名年轻同事“住”进了中联公司研究院办公楼,打算花一周时间拿下评估方法。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刚接触煤层气的高玉飞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面对全新的领域,困难接踵而至。一周过去了,他们仍在各种新概念、名词和软件中挣扎,项目一度陷入了僵局。大家原本高涨的信心被浇了一盆冷水。

“在陌生的领域从零开始,确实非常艰难。找不到思路的时候,我非常沮丧。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起这个项目。”高玉飞回忆道。

那段时间,高玉飞时常眉头紧锁。这个本就不爱说话的山东汉子,变得更加少言寡语。但是,之前十年的磨砺让他坚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正是勇者的姿态。只要肯付出终将迎来质的飞跃。他们深入评价方法研究,希望尽快掌握评估技巧,加班加点成了常态。

经过22个日夜的不懈努力,高玉飞带领团队从煤层气基础知识学起,逐步掌握了上市储量评估的规则和关键技术,逐渐找到了煤层气上市储量评估的窍门,信心随之增强。

在完全掌握现有评估流程的基础上,他深入研究评估中的难点和痛点。面对部分煤层气井生产时间长但尚未呈现递减规律的痛点,他提出了结合地质潜力分析和生产动态曲线特征,建立典型曲线模板,首次形成了一套融合地质和生产管理因素的评估方法。

这一创新方法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使储量研究从静态的数字转变为动态的综合地质研究。他带领团队,为研究总院储量研究工作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储量评估再进一步

2023年9月,为保证中国海油上市储量评估业务的独立性,更好应对市场风险,研究总院正式成立储量评估中心。

“储量披露是市场判断一个油气公司价值的重要窗口,评估合理性对公司市值影响巨大。有限公司资产大、增速快,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需要统一评估标准。储量评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油拥有了一支专门面向上市储量的独立的内部第三方评估机构,大大提高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高玉飞说。

储量评估中心的成立,研究总院储量研究团队备受鼓舞。通过近三年的上市储量评估,储量研究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上市储量评估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储量评估铁军。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储量研究专业领域深耕多年,高玉飞敏锐地察觉到当下国际形势复杂,我国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油气资产披露要求和规则。而这一切工作的基础,需要建立在完全摸清中国海油油气探明储量的基础上。

为此,早在储量评估中心成立之前,为摸清中国海油油气探明储量家底,盘活资源存量,高玉飞主动承担了自然资源部的“中海石油油气矿产资源储量调查与综合评价”课题。

然而,项目进展正酣之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北京。身为项目经理的高玉飞以及大部分项目成员感染了新冠病毒。

那段日子里,他们经历了身体不适、无法集中办会等重重考验,项目进度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

病情稍有好转后,高玉飞便毅然决然地重返工作岗位。他的这种担当和勇气,深深影响了团队成员。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大家团结一心、攻坚克难。

经过不懈努力,项目团队完成了超过6000个计算单元的分析,整理核实了超过100万条数据,绘制了1100多张各类图件,全面摸清了探明储量家底,夯实了油气资源调查基础。全面建立的数据库和图形库,为智能油田建设奠定了基础,并在公司决策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最终,课题成果得到了专家领导的高度赞扬,为我国海上油气资源调查起到了积极作用。

“储量+产量”的结合

2024年,在中国海油持续深入探索低成本油气增储上产新手段、切实落实国家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战略性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储量+产量”结合需求日益紧迫。

高玉飞主动承担研究重任,重返开发一路,并担任开发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开发研究所重点聚焦稠油、低渗、潜山、边际等领域的前期研究。低品质储量油田越来越多,储量规模持续增大,项目攻关难度越来越大。

“挑战是提升自我的最好机会,困难是挖掘潜力的绝佳时刻。”高玉飞时常激励开发研究所的青年人。

他以身作则,带头解决项目攻关中的难点、堵点,推出了一系列开发项目攻关研究创新做法:持续加强地质地震专业一体化工作系统化,提高油藏描述研究成果精度;建立区域地质知识库,为区域类比提供指导;依托区域人才工作站推进方案编制与实施质量提升,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前期研究质量和研究人员水平……

在这套创新做法的引领下,涠洲5-3油田前期项目突破传统,储量评价、开发方案两条线揉成一条线,开发前期项目组提前介入储量评价工作,使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编制工作有机联动、同步推进,保障不同阶段工作的无缝衔接和攻关成果的高效快速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最终,历时4个月同步完成了储量国家申报和地质油藏方案审查,开启了储量产量结合研究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陆晓如

猜你喜欢

总院煤层气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修订对资源储量报告编写的影响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DFS-C02V煤层气井高产因素简析
解堵性二次压裂在樊庄煤层气井的应用
概率统计法在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本月起实施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