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甲”团队炼成记

2025-01-23黄慧闫梦朱志芳代林

中国石油石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工程院钻井工程气田

江汉油田工程院拥有两支石化行业设计领域的“王牌”团队。

钻井工程设计、井下作业设计2支队伍,均获得中国石化甲级资质认证!

当好消息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传来时,江汉油田工程院上下无比振奋。

这两支团队不断提高人员工作能力、更新迭代装备设计性能、加强标准制定和科技研发,工作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逐渐成为石化行业设计领域的“王牌”设计团队。近3年,累计完成钻井工程与地质设计超1260口,井下作业设计近1120井次。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

“这次去参加培训,我成功获得了石油工程造价师的从业资格证。感谢单位的栽培!”井下作业设计团队助理研究员黄佳玲说。

为了更好地提供设计服务,钻井工程设计团队和井下作业设计团队注重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全员持证,包括HSE证、硫化氢证和井控证。注重人员现场工作能力的培养,包括提高复杂情况预判分析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近3年来,两支团队共开展培训活动60余次,参与人数290人次。

钻井工程设计团队组织新员工长驻井队,跟踪分析现场工作,提高现场分析和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采取导师带徒制,组织老员工向青年员工传授工作技巧和设计理念,确保设计理念和工作经验一脉相承。

井下作业设计团队录入所有人员各类证件的取证时间及有效期,提醒证件即将过期的员工提前准备考试。建立差异化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根据每个科研人员的业绩贡献有奖有罚,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毕业于石油钻井工程专业的李俊,一直从事采油工艺工作。2015年进入钻井工程设计团队后,工程院为他制定了长期的成长方案,派他到焦页2-5HF、焦页89、焦页6等平台驻井学习,让他参加专业软件培训、技术交流、钻井技术研讨会等。油田专家秦文斌与他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传授钻井方案设计工作技能。经过培养,李俊逐渐成长为钻井工程设计骨干。现在,他也成为了一名导师,先后与4名员工签订了带徒协议。

“老员工带新员工在现场给区块做方案设计,聚焦各区块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多项成果。对涪陵区块页岩气、复兴区块页岩油开发开展各种形式的攻关,形成了多项技术。同时,将技术成果融入设计方案中,不断提高设计水平。”钻井工程所党支部书记周庆说。

更新迭代装备设计性能

设计工作主要的装备是电脑和软件。近年来,两支团队不断更新迭代装备设计性能,以满足工作需求。

曾经,钻井工程设计团队没有专业设计软件。2015年以后,随着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加速,设计任务增加。该团队不断更新电脑,自主研发数据库和软件,建立了实钻轨迹、设计轨道数据库和设计参数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有效促进了设计工作的开展。

2013年之前,井下作业设计团队主要支撑常规油气藏工作。2013年以后,旧软件逐渐不适应页岩气开发要求。井下作业设计团队进行自主研发升级软件,实现了三维模型、测井等功能,提升了设计精度。

针对涪陵页岩气田老井的参数和实钻情况,为了得到最优指标,钻井工程设计团队助理研究员温大鹏开始开发钻井指标标杆库软件。2024年9月,在兴页L1006HF井,依托标杆库软件,二开钻进优选史密斯NZ516钻头和贝壳旋导,实现二开“一趟钻”最高进尺3273米,创复兴区块水平段最长、一趟钻进尺最长两项纪录。

“以前依靠人工统计分析钻井指标数据,现在变成软件统计分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针对性不断增强。”钻井工程所副所长代林说。

涪陵页岩气田连年压裂上百口井。压裂设计、压裂总结报告等一系列资料的编写工作量很大。井下作业设计团队助理研究员徐苗罗列出遇到的所有问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编制完成了一系列应用程序,成功运用于上百口井,实现了压裂设计、压裂总结报告自动生成。

“我们原来一周的工作量现在缩减到了两三天,让科研人员从繁杂重复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有效提高了压裂设计的效率及质量。”储层改造所党支部书记朱志芳说。

近3年来,工程院独立开发或参与开发了涉及压裂设计、总结报告、日报统计及液体检测等相关小程序,其中钻井指标标杆库、施工信息自动生成应用程序等已经迭代至第三代,促进工作综合效率提升了74%。

加强标准制定和科技研发

制定标准有利于提升行业竞争力。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标准引领,钻井工程设计团队和井下作业设计团队加强科技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两支团队组织队员参与新区块开发,积极承担科研项目。近3年来,两支团队参与并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

钻井工程设计团队创建了瘦身型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设计技术。基于源头控本和瘦身理论研究,采用逆向设计方法,结合钻、压、采、修等专业工具的配套现状和适配难度,提出了Ⅰ型、Ⅱ型、Ⅲ型瘦身井结构方案,以满足不同区块、不同技术开发政策需求下的井位部署要求。累计部署瘦身井227口,从设计源头节约钻井投入7.5亿元,实现了焦石老区高效开发、深层常压有效动用。

井下作业设计团队创新了以精细模拟、精准控缝为核心的压裂逆向设计技术,气田采收率由12.6%提升至44.6%。形成了立体开发压裂实时调控技术,单井EUR增加近1000万立方米。首创国内重建井筒重复压裂技术,单井成本降低30%,平均单井EUR增加3300万立方米。

研发出成熟技术后,写入设计方案,形成标准规范。每年召开设计技术研讨会,总结设计优缺点,形成标准,向上级申报。“申报的标准分为企业标准和江汉油田标准。根据独创性来确定适合申报哪一类标准。申报成功后,团队召开标准宣贯会,不断推广。”钻井工程所副主任专家王莉说。

近年来,工程院制定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16项、油田企业标准57项。两支团队修改完善了《涪陵页岩气田钻井井身结构设计推荐做法》《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液设计推荐做法》《涪陵页岩气田丛式井平台布置与井眼防碰技术要求》等页岩气方面的企业标准,为江汉油田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工程设计施工重要指导。

责任编辑:陆晓如

猜你喜欢

工程院钻井工程气田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华裔科学家董洪标教授荣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热烈祝贺本刊编委孙立宁教授当选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
中国石油路上最深井KS 21 井钻井工程通过审查
新型智能录井系统在优化钻井工程中的应用
气田水回注方式探讨
气田开发试采井口流程探讨
苏里格气田低含醇气田采出水处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