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视角下舞蹈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2025-01-18李晓唱

当代音乐 2025年1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改革策略跨学科

[摘 要]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艺术学学科门类的调整正是对新文科建设的有力回应。当前,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正逐渐模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技能型人才逐步转向多技能、复合型人才。在此种社会文化语境中,跨学科视角对于舞蹈学科的繁荣发展尤为关键,同时对舞蹈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跨学科教育的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现阶段舞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跨学科视角下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跨学科;舞蹈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 J70-05"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5)01-0011-04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艺术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动,而舞蹈高等教育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转型时期,舞蹈高等教育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更需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舞蹈人才。2022年9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发布。相比上一版目录(2011年版),艺术学门类下的学科专业有了较大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合并为“艺术学”1个一级学科;二是原“艺术”专业学位由1个类别调整为“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6个类别,并从硕士培养层次提升至博士培养层次,突显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战略。[1]这种调整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艺术学内部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重视,为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可能性。同时,调整后的学科目录强调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并重,不仅体现了对学术研究的深入,也突出了对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分类培养模式也是跨学科教育的重要特点。跨学科教育的兴起,为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跨学科教育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整合,旨在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其重要性在舞蹈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突出。然而,跨学科视角下舞蹈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当前舞蹈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跨学科教育在舞蹈领域的应用路径,提出促进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舞蹈高等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舞蹈人才。

一、跨学科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跨学科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通常是指通过整合两个及以上学科的概念、方法及理论来促进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Klein的定义,跨学科研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整合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与多学科相比,跨学科具有整合性,这种‘整合性’能提升跨学科教育的学习成果……跨学科教育(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是跨越传统学科边界和院系组织边界,通过系统的跨学科学习、教学与研究过程,培养具备复合知识、高阶思维和跨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2]这种教育模式的兴起,是对单一学科教育模式局限性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一种教育创新。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不难发现跨学科教育具有以下特点:整合性,跨学科教育的核心在于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叠加在一起,而是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效应;综合性,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创新性,跨学科教育鼓励创新思维,因为它要求学生和教师在不同学科的交汇处寻找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应用性,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了教育的实践性和相关性;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识别和挑战传统假设;协作性,由于涉及多个学科,跨学科教育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这要求学生学会沟通、协调和协作。

(二)跨学科教育在舞蹈领域的应用

在舞蹈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舞蹈教育领域融入其他学科的尝试为舞蹈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方法,印证了跨学科教育如何能促进舞蹈教育的创新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舞蹈与心理学的结合由来已久,通过将心理学理论与舞蹈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状态。已有研究成果重点关注舞者如何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舞蹈医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结合了医学知识和舞蹈实践,以提高舞者的身体健康和预防伤害。已有研究成果证实,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减少舞者受伤的风险;舞蹈与社会学的互动形成了舞蹈社会学,这一学科关注舞蹈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将社会学理论与舞蹈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舞蹈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了舞蹈如何作为一种社会文本揭示性别、种族和阶级等社会议题;舞蹈与经济学的交叉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舞蹈产业的经济模式和市场策略。通过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舞蹈领域,可以为舞蹈机构的管理和营销提供新的视角。已有研究成果指出了舞蹈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潜力。

有关跨学科理论在舞蹈高等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并不多见,但已有学者运用跨学科教育的方式为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在跨学科思维下进行舞蹈专业课程教学建设,可以合理化、最优化进行资源整合。在解决舞蹈专业课程问题的同时,整理舞蹈专业教学模式,优化高校硬件和软件教学资源,达到师资力量共享,建构共享型教育模式,形成自有特色、融创一体、互帮互助、协同创新的舞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3]

二、舞蹈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

立足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舞蹈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在教学方式、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环境等方面迎来了机遇。

(一)技术进步带来的教学创新

技术进步为舞蹈高等教育的教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机遇,通过整合跨学科的资源和技术工具,舞蹈教育能够变得更加高效、互动和个性化。在Web 3.0时代,技术进步已经广泛应用于舞蹈高等教育中几个关键的领域:例如,作为国内舞蹈类院校中应用动作捕捉技术进行智能化舞蹈教育和专业性舞蹈研究的先行者,北京舞蹈学院创建了动捕实验室,并配备了世界顶尖的Vicon动作捕捉系统,场地内布置有20个Vantage动捕相机,能够精准捕捉舞蹈表演中的每一个微小动作,再通过软件将舞蹈动作输出为准确的动捕数据。动作捕捉技术允许精确记录和分析舞者的动作,可以用于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舞蹈技巧的教学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为舞蹈高等教育提供了沉浸式学习体验,通过模拟不同的舞蹈环境和情境,学生能够在没有物理空间限制的情况下练习和体验舞蹈,促进了学生对舞蹈空间感和身体运动的深入理解,增强了学习体验;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频次越来越高,舞蹈高等教育也逐渐突破了地理限制,实现了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在线课程和虚拟工作坊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世界各地的舞蹈教师和专家,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

(二)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当前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舞蹈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独特的机遇,与此同时,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舞蹈高等教育的跨学科发展。例如,影视剧中经常需要舞蹈元素来增强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这就需要具备舞蹈背景的人才来参与创作和表演。多元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拥有跨学科知识和协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场环境。跨学科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出既具备专业舞蹈能力,又拥有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整合舞蹈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资源,舞蹈高等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多样化的技能培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施跨学科舞蹈教育改革,通过开设新的课程和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

(三)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机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为舞蹈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机遇不仅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全球传播,也为舞蹈教育的跨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高校的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项目使舞蹈学生和教师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世界各地的舞蹈风格和表演技巧,从而拓宽国际视野。例如,北京舞蹈学院与多个国家的舞蹈学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项目。这种跨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建立全球意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表达;通过参与国际舞蹈节、工作坊和比赛,学生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宝贵的表演经验和职业发展机会;通过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舞蹈元素,舞蹈课程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也为舞蹈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和灵感。

三、舞蹈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

在学科建设背景的加持下,舞蹈高等教育的改革虽然拥有诸多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

(一)学科壁垒与整合难度

跨学科教育在舞蹈高等教育改革中虽被视为创新之举,但实际推行过程中也会遭遇学科壁垒与整合难度的挑战。学科壁垒是指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隔阂,这些隔阂可能源于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舞蹈高等教育中,要实现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就必须打破这些壁垒;不同学科有着各自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舞蹈学科侧重于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生理学等则侧重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不同学科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求在保持各自学科特色的同时,实现知识、方法和理念的深层次融合。以舞蹈高等教育与经济学的整合为例,可以从艺术管理或舞蹈产业经济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如何应用于艺术和文化领域。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艺术经济学功底,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舞蹈项目和组织,包括资金筹集、财务管理和营销策略等。

(二)师资队伍的跨学科能力培养

舞蹈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跨学科整合的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多重挑战。跨学科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舞蹈专业技能,还需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然而,这对于专注于舞蹈领域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舞蹈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发展,包括参与跨学科项目、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这要求高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除了提供专业培训、学术会议和研究资助的机会,还要保证教师充足的学习时间;为了实现跨学科整合,高校还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这意味着需要引进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然而,多元化师资队伍的构建往往面临招聘、融合和维护的挑战。

(三)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

在舞蹈高等教育改革中,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是实现跨学科教育的关键。这一过程涉及对现有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全面审视和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跨学科课程要求将舞蹈学科与其他学科如艺术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进行有效整合。这需要深入理解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并将其融入舞蹈教育中,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舞蹈教学侧重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实践,而跨学科教育则要求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形成批判性思维。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学科课程的实施还需要相应的学术评价体系作为支撑,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科内的知识掌握程度,而跨学科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是舞蹈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跨学科视角下的改革策略

结合舞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现将跨学科视角下,舞蹈高等教育的改革策略总结如下。

(一)学科多元化整合

为了真正打破壁垒,实现学科的多元化整合,开设舞蹈学科的高校可以从以下方式入手实现改革。首先,高校需要构建一个支持跨学科合作的组织架构,比如设立专门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或委员会,负责协调不同学科间的资源和活动。第二,高校应设计和实施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需要超越传统学科的界限,将舞蹈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结合文学、哲学、宗教研究等人文学科,探讨舞蹈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意义;可以引入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视角,分析舞蹈在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将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运用于人体运动学、舞蹈动作的力学原理中。第三,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项目,通过提供研究资助、时间支持和专业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潜力。第四,学生也应被鼓励参与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的团队项目、研讨会和工作坊,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第五,高校应当建立公正的评估体系,对跨学科课程和项目进行评价,确保教育质量,并根据反馈进行持续改进。通过上述措施,高校有望有效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的多元化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拥有跨学科理论视野和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舞蹈高等教育实现跨学科改革发展的关键。跨学科的师资团队应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入舞蹈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不仅包括对舞蹈学科的深入理解,还涉及对相关学科如艺术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的基本掌握和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跨学科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此外,教师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也是推动舞蹈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通过参与跨学科研究项目,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前沿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师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能力也至关重要,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和方法创新。 这些措施有助于开设舞蹈学科的高校构建一支适应舞蹈教育跨学科改革的师资队伍,为舞蹈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三)课程体系改革

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性的沿革学科传统和传承原有课程精华是实现跨学科视角下舞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举措。这一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确保舞蹈教育的核心价值得以保留和强化。首先,课程重构应基于对舞蹈学科深入的理解,同时开放接纳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形成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例如,将舞蹈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结合,开发出能够反映舞蹈在社会文化中作用的课程;其次,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体现时代精神和前瞻性,反映舞蹈艺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同时,课程体系的重构还需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高校应建立支持性的教育环境,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激励机制,以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而教师则应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其跨学科教学能力。

结" "语

跨学科视角下舞蹈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项全面且深远的系统工程。它要求高校、教师、学生以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共同体。实施上述改革策略,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的多元化整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的舞蹈专业人才。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对于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舞蹈艺术家和教育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舞蹈艺术,探索舞蹈与不同领域结合的可能性,从而拓宽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舞蹈人才将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推动舞蹈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https://yz.chsi.com.cn/kyzx/kydt/202312/20231220/2293236786.html.

[2] 张炜,魏丽娜,曲辰.全球跨学科教育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123-130.

[3] 于雪.跨学科视域下舞蹈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文艺争鸣,2023(09):189-193.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改革策略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金融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