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2025-01-13梁强吴春尚彭榆杭
基金项目:2023年度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QYSK2023001);2023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23WTSCX215)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主导。新一代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本文深入分析了清远市在这一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现状及挑战,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清远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深化数字化应用于农业领域、打造具有清远市特色的产业新典范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策略建议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由要素和投资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迅速发展,逐渐扩散和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在顶层设计中明确了数实融合的重要地位。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促进数实融合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2023年2月,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数字政府2.0”建设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若干措施》,提出27条措施推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效益或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上,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企业效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各地区融合水平存在差异,导致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何帆等利用A股2012—2017年数据考察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化变革显著提升了实体企业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及增强创新能力。李晓钟等研究分析了实体经济(纺织产业)与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及其驱动纺织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机理。焦勇等研究表明,融合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马欢欢分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显著的正向效果,且作用最强;不同区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不同,其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其对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洪银兴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吕延方构建并测算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反向融合度,融合度对实体创新的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
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清远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清远市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清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清远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清远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 基础设施建设
1)光纤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程度
清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信息显示,清远市已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此外,清远市通过《清远市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5G网建设的具体目标,计划实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网络覆盖。清远市在光纤网络的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无线网络同样实现了较高的普及率,这将为清远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数据中心、云计算资源的建设情况
清远市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资源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特别是清远清新区的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除此之外,清远市还推动其他相关项目、如百度智能云清远数据标注基地的启动运营,进一步加速了清远市形成集数据采集、标注、流通、应用为一体的AI数据生态,有助于提升清远数据资源利用率,推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智慧城市构建的进展和应用场景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清远市清城区大数据中心牵头的“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建设项目”获评为“2020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这一奖项意味着清城区在智慧城市的各项建设得到了认可,特别是在数据集成和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清远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正在积极行动,涉及的应用场景广泛,从社会治理云平台到智慧医疗、从高新技术产业园到智能交通系统。随着这些建设的深入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清远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2) 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1)清远市数字经济相关政策
清远市政府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实施了多项政策,《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强调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新型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的发展理念。政策鼓励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此驱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清远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由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组成的工作机制,并制定以政策为支撑的体系,以此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并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
清远市清城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文件指出,通过数据赋能产业创新,展现数字经济的成效。文件中强调了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以此推动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促进清城区高质量发展。
2)吸引数字产业集聚的优惠措施
清远市针对数字产业集聚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清远市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若干措施〉》中指出,鼓励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集中建设标准厂房,支持产业园、产业集聚区进行数字化改造,包括网络部署、公共云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部署等。
税收优惠方面,《清远市加快数字政府领域通用人工智能应用若干政策》中指出,针对经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数字经济园区或集聚区以及重点支持的项目(如数据标注、政务大模型等),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奖励。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数字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支持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企业人才按照《清远市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若干规定》申报奖励,享受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2.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清远市辖2个县、2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2个市辖区。清远市以清远国家高新区为龙头,以英德高新区、广清产业园、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德产业园、佛冈产业园、连州产业园等一批省级产业园区为重点,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20.19亿元,同比增长4.5%。
(1)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清远“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农业“3+3+X”产业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清远鸡全产业链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以柑橘为主体的病虫害生物防疫防治体系;推动英德红茶“5G+智慧农业”、智慧茶厂等建设,构建全流程的现代农业装备和数字农业产业体系。
(2) 工业稳步增长
清远市20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6.73亿元,增长6.7%。在规模以上工业现代产业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展示了较强的增长动力,增长率分别为17.8%和16.5%。优势传统产业中,食品饮料业和金属制品业实现了显著增长,而其他如纺织服装业、建筑材料业等多数行业则出现了下降,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下降明显。
(3) 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
清远市202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8.77亿元,增长2.9%;利润总额17.45亿元,下降2.4%。清远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正在积极构建“一带一廊一区”旅游发展新格局。截至2023年年底,清远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9个,国家“3A级”景区25个,星级酒店8家。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清远市累计接待游客293.51万人次,旅游收入24.77亿元,同比增长149.15%。
三、清远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面临的挑战
1.融合水平不均衡
《清远统计年鉴-2023》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清远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6.2∶37.8∶46.0。相较于2022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增加,第二产业比重有所降低。同时,在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上,第三产业的发展远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
农业相较于工业和服务业,在技术接受度和应用程度上有所不足。同时,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相比于第二、第三产业,农业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比较低,这对于资本倾向于选择回报率较高的产业造成农业投资的相对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数字技术的区域应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清远市的部分区域如清城区、佛冈县等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远离清远市区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仍然相对落后。
2.融合质量有待提升
尽管清远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和中小企业的数字意识方面还有显著的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两条线”现象,即两者发展并行却又相对分离,未能实现有效的互动和融合。清远市的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农业等,大多数将其看作可有可无的辅助产业而非核心产业。
3.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压力大
在清远市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实体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数字化转型压力。一方面是资金投入较大,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常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包括购买更新的技术设备、构建数据处理平台、系统软件的开发等。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这项投入可能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技术更新迅速,数字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这要求实体产业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前沿,不断学习和引进新技术。这种快速的迭代不仅增加了成本,也给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了压力。
4.数字人才匮乏
首先,人才供应不足。目前在清远市,数字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供应量不足。一方面,教育机构的年度培训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业内人才流动性强,挖角和跳槽现象频繁,给人才稳定性带来问题。
其次,人才吸引力不足。相较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清远市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吸引力较弱,使得外地优秀人才较少选择来清远发展,也使得本地培养的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四、推动清远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建议
1.完善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清远市需要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政策环境。针对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通过设立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对于从事数字经济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提供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和提高生产力。针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制度,提供法律保障,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明确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引导和扶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
清远市的制造业以轻工业、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为主,其中不乏中小企业。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升级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措施。此外,成立专门的服务平台,协助这些企业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强化产业链协同,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信息互联互通,提高整体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实施产业链智能升级项目,加强核心企业的牵引作用,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条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3.将数字化应用于农业领域
继续发挥清远市在农业领域的优势,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政府在数字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远市可以通过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贴息贷款、创新资金支持等,激励农业企业对数字化技术进行投资和尝试,保障其在转型升级中的风险防控。同时,政府还应提供政策指导,帮助企业理解和掌握国家关于农业数字化的各项要求和标准,确保企业改造方向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提高改造效率和效果。
增加农业数字化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清远市内的农业从业者大多来自当地农村,可能缺乏足够的数字技能。因此,开展面向农业从业者的数字化培训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线上线下课程、示范培训基地等多种方式,教授农民朋友如何使用智能终端、操作管理软件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和技能。还可以向农民普及土地精准勘测技术,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土地测绘、GPS定位技术精细管理农田等。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而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管理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4.打造具有清远特色的产业新典范
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清远市可以塑造一系列蕴含地方特色的产业项目。如借鉴广清纺织产业转型的实践案例,可以在这些产业中推广类似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如生产过程自动化、供应链的智能管理、电商平台的全渠道营销等。
同时,将这些成功的案例模式归纳成一套可复制的发展模板,从而在清远市不同区域进行推广应用,以此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的示范引擎,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这种模式的复制与推广,不仅能够提升清远市的区域经济实力,还能为相似的地区经济体制提供转型升级的参考路径,共同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平衡和产业提质。
5.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发展高水平大学和职业培训机构、举办技能竞赛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级人才。例如,制定人才特别政策,针对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清远市可以出台居住、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建立人才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提供快速审批服务,如简化工作许可、居留手续等,从而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帆,刘红霞.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评估[J].改革,2019(4):137-148.
[2]李晓钟,黄蓉.工业4.0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8(2):21-31.
[3]杨蕙馨,焦勇.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融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China Economist,2023(6):53-77.
[4]马欢欢.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5]洪银兴,任保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23(2):5-16.
[6]吕延方,赵琳慧,王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否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正反向融合度的非线性检验[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107-120.
作者简介:梁强(1996.11— ),男,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方向:智能物流系统;吴春尚(1981.10— ),男,江西永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与供应链;彭榆杭(1997.02— ),女,广东梅州人,助理会计,研究方向:金融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