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25-01-03龚美琳
自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练习,而要更加注重精简性、开放性和趣味性,以实现减负增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精简的基础作业:巩固知识,提升效率
基础作业作为数学课堂的延伸,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其把握数学规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性重复,而是要在控制作业数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以课堂知识点为起始点,充分体现某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用至少三种方法进行计算,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这样的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预留充足的展示空间,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思维习惯选择不同的数学语言进行表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开放的拓展作业:激发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开放性作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师应以整体性的视角整合学习资源,以学生既有的认知基础为前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拓展作业。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七巧板的拼图活动,设计一道拓展作业。学生需要利用七巧板拼出与“人”有关的图案,并解释自己的联想过程。这样的作业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有趣的实践性作业: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
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智慧,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认识更大的数”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道实践性作业“我心中的‘万’”——学生需要寻找生活中的大数,如时间、地理数据、宇宙数据等,并通过数一万颗大米、测量一万元人民币的厚度等方式感受“万”的概念。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大数的意义与价值,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亲手制作数位顺序表等活动,学生还能够深化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