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走出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2025-01-03赵丽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优质教育的普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县域教育中,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尤为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集团化办学通过资源共享、管理优化和品牌建设,可以实现各校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进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红峰小学作为福建省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在教育集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径,实现了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促进学校内涵质量不断提升。
基于办学理念和目标,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红峰小学坚持“为学生的生命调色,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阳光大气、意志坚定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校名中“红”象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勇敢面对困难挑战的坚强意志,“峰”则象征着高远、卓越与巅峰的境界。二者融合,意味着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勇攀精神高地。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在德育品牌建设上,通过“登峰卓越铸红魂”项目,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施“百峰争秀展雄姿”项目,提升教师素质;在教学品牌建设上,通过“聚力成峰揽星辰”项目,构建“211”高效课堂,推进教学改革;在课程品牌建设上,通过“山登绝顶我为峰”项目,构建“四峰绮梦”课程体系,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在科研品牌建设上,通过“群峰林立勇攀登”项目,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推进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在信息化品牌建设上,通过“信息浪潮涌千峰”项目,改善信息化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在安全工作建设上,通过“铺青叠翠守青峰”项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师生安全。
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加强校际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与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提供更多可能与机遇,引导他们勇于追求心之所向,成就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人生篇章。
校际协同发展,推进共商、共建、共享
在当今教育领域,资源共享与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红峰小学积极推动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并着力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资源共享:深度整合,共创辉煌
资源共享,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交流与共享,更是智慧与经验的深度融合。学校秉持着集团“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实现各成员校之间办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以期达到“1+1gt;2”的协同效应。
智慧互鉴:思维碰撞,激发创新火花。为了促进各成员校之间的智慧互鉴,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学校与集团其他成员校共同协商确立学年工作目标与计划,确保各校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与协同性。其次,学校积极组织和参加每周的集团教研,与各成员校共同交流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最后,学校每学期都会积极参加和举办集团公开课,邀请各成员校的教师广泛参与,共同探讨教育热点问题、分享管理经验,实现了相互学习与借鉴的良性循环。这种智慧互鉴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各成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为集团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硬件设施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使用效益。学校的体艺楼、功能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面向集团各成员校开放,不仅满足了各成员校的教学需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校配套制定了详细的使用方案与申请流程,同时明确了责任归属与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了资源的有效维护与合理使用,促进了各成员校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刚柔并济,共育英才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采取“刚柔并济、跨界组合”的策略,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刚性交流:强化校际合作,促进教师成长。刚性交流是指学校每学年都要选派教师到兄弟学校任教。这一举措旨在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之间互学互鉴。通过在不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教师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同时,这种交流方式还有助于打破校际壁垒,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共享。
柔性交流:灵活多样,共培骨干。在柔性交流方面,学校实施了名优教师跨校走教、骨干教师跨校支教、青年教师跨校跟教等多种措施。这些措施具有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成长需求与发展愿望。其中,名优教师跨校走教能够带动其他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骨干教师跨校支教能够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与引领作用,青年教师跨校跟教则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并积累经验。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等配套机制,以保障交流教师的权益与利益。这些机制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上街红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