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音乐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5-01-03蒙盟
2024年7月28日至8月2日,以“倡导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为主题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赫尔辛基艺术大学举行。该校校长卡尔洛·希尔登在大会欢迎辞中表示:“音乐教育在走向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音乐教育具有推动全球积极变革的巨大潜力。”作为芬兰教育的亲历者,笔者深刻感受到:在这里,音乐教育不仅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存在,还被视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贯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芬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现任主席、芬兰总理佩特里·奥尔波在2024—2027年任期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一个强大、平等和包容的社会,可以提高整体安全和危机抵御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贯穿芬兰音乐教育的始终。
这与芬兰的历史密切相关。芬兰自12世纪后半叶开始,先后被瑞典和俄国统治数百年,直至1917年才独立。正因如此,其音乐文化深受瑞典和俄国的影响。19世纪末,音乐成为芬兰民族表达觉醒的重要方式,多元融合的音乐风格逐渐形成。比如,芬兰著名音乐家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创作的音乐既蕴含着北欧音乐的清新,又彰显着斯拉夫民族的热情。
民族音乐的崛起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1882年,芬兰的第一所专业音乐学校——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更名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成立。之后,音乐教育被纳入芬兰的公共教育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典、流行、现代电子音乐等多样化的音乐风格被引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公民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而这种心态,可以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责任感
芬兰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芬兰人认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在毕业后更能适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更具有全球责任感,更能够为推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种观念,在芬兰的音乐教育中得以贯彻。
一是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芬兰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包含了大量的“世界音乐”课程,学生们可以学习源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音乐风格。例如,印度的拉格、阿根廷的探戈、巴西的桑巴等。二是交流合作的国际化。芬兰各级音乐学校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仅频繁接待各国来访交流的学者,而且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国际音乐节、比赛和考察交流,在音乐教育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三是音乐师资的国际化。芬兰的音乐教师通常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和教育背景,他们基于开放的视野和跨文化的理念进行教学。四是教学方法的国际化。芬兰在音乐教学上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看到全球各地的音乐教育内容和音乐活动。
强调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最终要通过人来完成,人是教育的主体。为此,芬兰音乐教育特别强调人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音乐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进而实现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为例,其教学大纲上用一个章节描述了个性化教学,其中规定:如果学生因某种原因不能入学或按课程学习,学院将与教师、学生和监护人合作制定个性化教学大纲,涉及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所需的支持措施等,目的是支持学生从自己的起点发展音乐技能。
另一方面,政府和学校非常重视对音乐教师的持续培养,把培养研究型教师作为芬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中,强调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建立学习型、交流型社区,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拓宽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增强面向未来教学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力。
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性
平等和非歧视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内容。芬兰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性,将音乐教育视为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通过创造低门槛服务来提高音乐学习的可及性。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将音乐作为业余爱好和学习主题。例如,笔者就常陪伴读幼儿园的小女儿去上音乐课。教学场地就在距离幼儿园约50米的教堂内,老师来自赫尔辛基音乐学院。每次上课,老师都会为学生带来小乐器和其他道具。课堂上,老师会借助体验和游戏,带着孩子们一起玩音乐。40分钟的音乐课堂,总是把乐器、唱歌、美术、舞蹈、语言等课程融合在一起。每学期末,师生还会一起创作节目,与其他教学点的老师和学生在专业剧场同台表演音乐情景剧,一起庆祝课程的结束。笔者朋友的孩子则在音乐学院学小提琴,每周三次课:一次理论课,一次一对一小课,还有一次与交响乐团合作的排练课。任教老师是小提琴家,乐器是从音乐学院租借的,学费和乐器租赁费用都相当低廉。不论国籍,只要住在芬兰的小孩都有权利接受这样的音乐教育。平等的学习机会和低门槛服务在长期发展中促进了芬兰音乐教育的普及。芬兰的音乐产业(包括音乐创作、制作、演出及相关服务等)消费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芬兰在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上也特别注重可持续性。例如:赫尔辛基音乐学校开展了“绿色音乐”项目,学生们使用木材、废旧金属和塑料等回收材料制作乐器,在创作和表演中践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学校还会鼓励学生参与社区音乐活动、慈善音乐会、音乐义工社会实践等,以此培养其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文系“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芬兰教师ICT能力发展的镜鉴价值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X23A022)】
(作者单位: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