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高校校长在港共论“知识全球化”潜力 等
2025-01-03
全球知名高校校长在港共论“知识全球化”潜力
2024年12月2日,“大学校长高峰论坛2024”在香港举行。此次论坛以“知识全球化”为主题,邀请了全球50多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领袖,与香港高等教育界人士围绕知识全球化对人类的重要性、数据科学与国际新秩序、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中的伦理与价值建构等9个议题进行研讨。会上,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表示,当今世界已被数据重构。建立虚拟世界的理性和道德是全球性议题,需要双边乃至多边合作,从而建立共享数据治理规则,加强网络安全并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在数据爆炸和数字中心时代取得良好的治理。
(来源:新华社香港、中新社香港)
2024年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颁奖
2024年12月8日,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杰出名誉学者沃尔夫冈·卢茨以及“战火中的儿童联盟”研究团队的3位代表——马克·乔丹斯、玛尔瓦·扎赫尔和卢克·斯坦纳德,分别获得“一丹教育研究奖”和“一丹教育发展奖”。其中,沃尔夫冈·卢茨是来自奥地利的人口统计学家,他的研究强调了普及基础教育对健康、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长远影响,论证了优质教育对提升人类福祉的乘数效应。“战火中的儿童联盟”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以实证为基础的关怀体系,以改善身处冲突影响地区儿童的身心健康。
(来源:新华社香港)
意大利:推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
意大利教育部、大学和科研部、外交部等部门近日联合推出《意大利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2024—2026)》,从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校际合作、建立多边合作关系等方面,推进意大利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主要内容包括:关注学生、教师和其他人员的全球视野和素养;进一步推动意大利与重要战略地区高校的合作,以更好地培养人才;提升意大利高等教育在欧盟和国际层面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荷兰:海牙上万人抗议政府削减高等教育预算
2024年11月25日,反对削减高等教育经费计划的示威活动在海牙结束,组织者估计约有2万人参加。来自荷兰各地大学和学院的学生、教职员工和教育工作者聚集在Malieveld广场,反对政府削减超过10亿欧元的高等教育和研究资金的提议。
这次示威是由包括学生会和教育协会在内的多个组织协同努力的结果。示威者中有著名的政治人物,包括桑德拉·贝克曼(SandraBeckerman)、罗伯·杰滕(RobJetten)和弗兰斯·蒂默曼斯(FransTimmermans)。罗伯·杰滕强调了投资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你说教育很昂贵,你就不知道无知的代价是什么。”弗兰斯·蒂默曼斯补充道:“我们需要在社会中架起桥梁,教育是最好的桥梁建设者。”桑德拉·贝克曼敦促抗议者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其扭转削减政策。
(来源:NLTimes)
英国:关注中国留学生面临的“融合挑战”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HEPI)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大学中面临的“融合挑战”尤为严峻,各教育机构必须改善服务,让中国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报告认为,英国大学需要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关心支持,否则中国留学生将选择去其他国家留学。其建议包括:给中国留学生安排“学伴”,帮助其更好地适应英国环境、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交圈子;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帮助他们毕业后在英国找到就业机会;等等。
(来源:环球时报)
德国:新批准12个博士生院项目
近日,德国最大的科研资助机构——德国科研基金会宣布新批准12个博士生院项目,主题涵盖质子治疗方法和技术、气候工程等广阔领域。2025年秋季开始,这12个项目将在5年资助期内获得8200万欧元的资助。博士生院是德国科研基金会于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博士生培养项目,其持续发展、壮大是近年来德国着力推动博士生教育结构化改革的缩影。
(来源:中国教育报)
美国:高校出现“入学悬崖”
据英国《卫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尽管申请美国大学的人数呈增长趋势,但美国大学入学率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下降。美国国家学生信息交换所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秋季学期,美国18岁新生的入学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该数据反映了截至2024年10月31日,140万名18岁新生的入学情况。其中,公立和私立非营利性4年制大学的入学人数下降最为明显,达6%以上。《高等教育内幕》杂志报道称,在美国有46个州的平均降幅接近7%。
(来源:环球时报)
澳大利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全国课程体系
日前,澳大利亚众议院就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发布《学习伙伴或影响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调查报告》,着重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澳大利亚全国课程体系,引发世界关注。澳大利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少数几个明确支持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接入教育体系的国家。该报告认为,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可以提高澳大利亚在新一轮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竞争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