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4-12-31黄雁英
摘 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花东学校以跳绳活动为突破口,构建“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通过主体课程施以专项技能、体能、心能教育,通过主题课程开展基础性、拓展性体育特色活动。在实施路径上注重家校社协同、主体与主题协同、小初高跨学段协同。在评价方式上坚持内容多维,关注成长的全面性;方法多样,力求激励的灵活性;主体多元,彰显评价的完整性,培育跳绳世界冠军和勇于攀登的奋进精神,助力学生以绳强体,以体育德,和乐成长。
关 键 词 跳绳;主体课程;主题课程;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11-0057-05
①本文糸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乡村学校以绳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编号:202419849)阶段性成果;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一般项目“‘悦动和乐·绳文化’理念下农村学校跳绳特色项目建设与实践研究”(编号:2020122970)阶段性成果。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发扬刻苦学练的精神。[1]基于跳绳对场地与器具要求低,简单易学,但技术、花式、速度要求高等特点,在学校推行跳绳项目既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锤炼精神品格,也可协助选拔合适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在各级赛事中争金夺银,促进学生特长化发展。为此,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学校以跳绳为抓手,积极构建“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不但培养出三十多名跳绳世界冠军,而且推动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彰显了以绳强体、以体育德的鲜明办学特色。
一、“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的理念目标
跳绳简单易学,运动量适中,非常适合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在学校开展。花东学校自2017年迎来岑小林等一批跳绳能手入读,成立“花东风”跳绳队,由此开启了跳绳特色项目发展之路。多年来,学校潜心探索“以绳育德”的育人模式,培养跳绳冠军,普及跳绳运动,让跳绳队的“冠军精神”——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奋力拼搏,勇于追寻梦想,成为学子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如今,通过多年实践,“以绳育德”课程体系的目标逐渐清晰:以绳强体,以体育德,把“冠军精神”植入全体学子心中。
“以绳育德”课程体系可概括为“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一绳指以跳绳运动为中心,两翼指“主体”与“主题”两大特色课程内容,“协同”指在实施方式上协力前行,凝聚合力。基于这一愿景,学校将课程理念设定为“悦动拓潜,和乐成长”,“悦”由“说(yuè)”演化而来,“古与说字通用。后人作‘悦’字,以别之”,[2]表开心,愉快、喜悦。“悦动”即愉快运动,身心欢畅。“拓”为开辟、扩展之意。“潜”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涉水也。一曰藏也”,取其“隐藏”之意。“拓潜”,即开发内隐能力。“悦动拓潜”是指在愉快的运动中扩展潜能。“和”在《说文解字》中有“和谐”之义,引申为舒适。“乐”即快乐。“和乐成长”即身心处于和谐状态,快乐地成长。综合而言,“悦动拓潜,和乐成长”是指引导学生愉悦运动,拓展潜能,身心和谐,快乐成长,为幸福人生奠基。
二、“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的内容构建
基于学生不同的身体基础,学校对课程进行了分层设计,将之划分为主体课程和主题课程。前者面向跳绳队,针对专项跳绳运动技能进行科学培训,把队员培养成各级跳绳大赛冠军;后者面向全体学生,围绕跳绳举行各类特色项目活动,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品质。
(一)主体课程,挖潜赋能培养冠军气质
主体课程内容经筛选提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谨性,须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到位,以确保跳绳队员综合素养达世界冠军水准。主体课程分为技能课程、体能课程、心能课程。
1.做精技能课程,坚实远大理想
跳绳教练团队经长期研究,总结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强的跳绳指导技巧。根据训练内容与重难点,采用不同方法,全面提升队员跳绳竞技水平,坚实向技术高峰攀登的理想信念。
课程把速度类与花式类跳绳项目的核心技能逐一析列,拆解各项目重难点,结合实践经验,确定训练方法。如为攻克集体速度中“配合”难点,教练团队利用节拍器与音频辅助训练,使运动员在脱离节拍器后,仍然默契度好,配合度高,且由于心怀理想,队员们训练起来韧性十足。2024年7月在日本川崎举行的亚洲跳绳锦标赛上,跳绳队斩获交互绳、长绳等多项团体赛冠军。圆梦川崎,更加坚实了队员向着更高远目标奋进的信念。
2.夯实体能课程,锤炼顽强意志
要培养冠军级跳绳人才,需进行专项体能训练,为此教练团队专门开发设计了包括爆发力、核心力量、耐力训练等在内的体能训练教程,既为训练科学加码,又锤炼了学生顽强的意志。
爆发力主练臂力与腿部力量,不同方向的屈伸,助上臂快速收缩,保证运动员在摇绳时发挥最大力量。深蹲跳、负重跳等,能有力积蓄脚部力量。核心力量训练主要进行不同姿势的支撑,以提高队员背部、腹部肌肉群的整体力量。耐力的训练,是进行各种形式的跑跳,如中长跑、跳楼梯、蛙跳等。体能课程既为保证队员在比赛时间发挥更大能量夯实了技术基础,同时在无形中锤炼了队员坚强的意志,培养了他们不服输、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3.做细心能课程,强大内在能量
心能课程主要围绕“冠军精神”的培养,对队员进行品德心性教育,内容包含“团队核心价值塑造”“品格培养”“心理辅导”三大部分。
首先,确立跳绳队核心价值,即顽强拼搏、团队合作、奋力夺冠,并据此进行文化标识建设工作,确定队歌,统一队服,提炼口号,以强化队员归属感。其次,把品格培养渗透在日常训练中,突出吃苦精神、坚忍品性的培养。再次,心理辅导课程是对出现情绪或心理问题的队员进行个性化疏导。心能课程能培育跳绳队员对“冠军精神”的深切认同,为他们积蓄起强大心理能量。
(二)主题课程,搭建平台涵育自信品格
主题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特色课程,目的是培养乐观自信、努力追求梦想的品质,其特点是具有普适性,通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以绳育德”的全员覆盖。主题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活动课程和拓展课程。
1.基础课程,树立健体意识
首先,研发跳绳校本课程,编写各级跳绳运动读本,录制视频,建设跳绳课程资源库。其次,在全校师生中普及跳绳运动,让他们感受跳绳的乐趣,同时掌握基本的跳绳技巧,学习一项花样跳法。再次,每周开展一次全校性跳绳活动,不同年级选择不同难度的花样跳绳项目进行练习。同时,课间操时间以班为单位,练习速度与花式跳绳。组建大型校级花式跳绳展演队,编练各式绳操绳舞,把体操、舞蹈、武术等元素融入花式跳绳中。布置常规跳绳家庭作业,通过视频打卡等形式,引导学生每天跳绳,养成习惯。如今的花东学校人人常跳乐跳,坚持体育锻炼、享受健康人生成为师生共识。
2.活动课程,落实品格培育
围绕跳绳开展各类竞赛与主题活动。如“特色大课间”跳绳比拼大赛,每月“绳王挑战赛”,每学期“跳绳嘉年华”比拼赛;教职工趣味跳绳运动会;寒暑假跳绳“打卡挑战赛”。形式多样的“绳赛”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跳绳的热情,而且使他们习得合作与竞争技能,营造了奋力争先的校园氛围。而每年十一月的“绳”文化节,则是一场家庭、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综合“绳”盛会。期间,学校组织各式跳绳赛事,搭建人人演赛舞台,并大造声势,产生不同学段、组别、样式的“海量”跳绳冠军,配以隆重的颁奖方式,以此激励师生人人每天努力一点点,争当自己的冠军。丰富多彩的绳赛活动课程,使以“冠军精神”为核心的品格培养落到了实处。
3.拓展课程,促进能力迁移
在以跳绳为必修运动项目的基础上,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展运动空间,培养终身运动习惯。首先,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提升体育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学习多项运动技能,发挥以体育人功能。其次,借助跳绳队成熟的制度,组建定向越野、篮球、足球等体育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目前,小学部定向越野队组建不到一年已取得不俗成绩。再次,营造体育锻炼成长大环境,指导家庭开展体育运动,协助社区村镇开展体育赛事或活动。如承办花东镇全“绳”村超跳绳大赛启动仪式、花都区跳绳健身节和跳绳擂台赛,力促学生参加各类赛事,快乐运动,开阔视野,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积极自信地融入身边社区。
三、“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德育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特征。据此,课程在实施路径上注重校家社协同、“主体”与“主题”协同、小初高跨学段协同,以助力“以绳育德”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校家社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个体品格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影响的结果。为此学校努力加强校家社合作,形成联动育人机制,为孩子打造良好成长环境,教育效果明显。
首先,引导家庭重视体育运动。通过召开家长会、推广学校微信公众号、邀请家长到校参加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重视体育,鼓励亲子运动。指导家长监管跳绳家庭作业,及时上传相关数据与视频,助力学生提升跳绳技能,形成运动习惯。
其次,与社会团体合作育人。与体育企业合作,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暑期运动计划。协助村镇社区举办体育赛事。开放学校体育场所设施,引导社会团体进校参与体育活动,助力镇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赢得良好办学声誉,不少企业纷纷向学校捐赠办学物资,助力跳绳队的持续发展。
(二)主体与主题协同,推动全员发展
跳绳运动的主体课程与主题课程虽各有功能定位,但两者适时互动互融,既使跳绳队保持活力与创新,也为全体学子树立了身边榜样。
主体课程培养跳绳专业运动员,彰显个人特长与学校特色,通过目标明确的备赛方式,对标世界冠军进行科学、严谨、规范训练。跳绳队员每天在操场出力流汗,跌倒摔倒累到趴倒是常态。他们不怕吃苦、默默拼搏的精神,是花东校园的日常风景线,也是彰显学校精神风貌的隐性德育课程。主体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校培养出多位世界冠军,打破多项世界纪录,而且提高了跳绳运动的速度、难度和观赏度,推动了花样跳绳运动的发展。主题课程把“学、练、赛”体育教学模式常规化,为学生搭建各类活动平台,提供探索实践机会,助力兴趣与潜能发展,塑造健康形体,培育意志品格,为成为其他领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初高跨学段协同,贯通育人体系
连贯、有序、稳定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如何更好地促进跳绳人才的成长,发挥冠军的榜样作用?学校发挥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实行小初高跨学段协同育人。
首先在低年级段即进行“一绳两翼”协同课程的启蒙教育。学校对即将入读一年级的孩子实施“以绳育德”启蒙课:跳绳队给他们演示跳绳运动,参观跳绳冠军荣誉墙室,冠军讲述比赛故事。一年级入学后,全面渗透“冠军精神”价值理念,让学生感受跳绳的乐趣。
之后,教师开始推荐合适的孩子进入跳绳队,从小学到初中进行系统培训,实行无缝对接培养。当队员初中毕业升上高一级学校后,学校及时与学子新就读学校对接,交流互通学生情况。教练与队员保持联系,以适宜的方式继续实施技术指导,并勉励他们保持跳绳队坚忍吃苦、努力奋飞的优良传统,同时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回队当教练。遇到世界级跳绳大赛时,学校还邀请他们回队一起集训参赛。
从入学前的绳育启蒙,到小学初中阶段持续的技术训练,延伸到初中升学后回队交流、集训、备赛参赛,“一绳两翼”协同课程构建起小初高适时衔接、协调运作的跨学段协同育人模式,有力推动了一批世界冠军的诞生和成长,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冠军精神”的种子。
四、“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的评价开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要求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据此,“一绳两翼”协同课程的评价体系呈现综合性特点,不同评价方式互相融合,彼此参照,能客观评判学生跳绳技能的发展水平,同时培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正确看待自我与他人等良好品格。[3]
(一)内容多维,关注成长的全面性
“一绳两翼”课程评价具有综合多维和动态发展特征,它通过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努力成长,来推动学生整体个性品质的持续发展,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状况。首先,关注学生跳绳基本技能与体能。包括个人跳基本动作、小组跳规定动作、规定花样跳动作、基本术语掌握情况等;体能评价有规定时间与次数的开合跳、蛙跳、俯卧撑等。跳绳队员的技术与体能评估,直接对标国际冠军水准。其次,注重跳绳的参与态度和进步情况。主要通过观察记录表的形式,对参与跳绳学练赛的积极性、参与班级展示或比赛的积极性进行描述性评估,以客观数据与即时话语激励等方式评估个体、小组、团体、班级的进步情况。再次,特别倡导体育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在班级之间开展竞赛时,重点关注团队精神、公平竞争、互相尊重、服从裁判等体育品格的评估,在个人学练赛时,关注积极进取、坚持到底、顽强拼搏、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精神的养育。如此既关注技能进步、态度树立,又纠偏体育道德,倡导正确的健体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多样,力求激励的灵活性
评价是激励和促进主体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避免评价的单一性,力求方法的灵活性,是开展评价的重要原则。为此学校一是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描述性话语或等级评定关注个体差异,同时基于客观数据,全面考察学生体育素养与品格发展当下状况。如每天对队员的“考勤”“技能”“体能”情况作数据记录,作定量评价;对“参与态度”“情意合作”“意志努力”采用等级量表勾选与话语简评的方式给予定性评估。如此两相结合,促进队员比赛成绩与体育品格的提升。二是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估,激励学生全力投入,又参考胜负输赢情况作总结性鉴定,两者互相补充,客观鉴定学生努力过程与成果。为此学校极为重视对队员的鼓劲加油,如在器材室与训练场张贴各种激励性标语,常在家长或外宾面前夸赞队员等。大课间跳绳运动中,班主任一边巡视指导,一边相机作激励性评价。每月的班级跳绳竞技展示赛上,人人参赛,个个竞技,并设冠军奖与进步奖,让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促学生在运动中培育阳光自信的个性特质。
(三)主体多元,彰显评价的完整性
阅读活动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读“书”如此,读“人”也如此,因此坚持多主体评价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为此,学校坚持将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自评能促进自我观照,培养反思力。他评客观真实,有利于培育正确看待成绩与努力的心智。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能从不同视角表现学生的努力与成果,多维度展现个性品格的养成过程,彰显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如体育家庭作业实行家长、自我、教师三方合评,发挥监管、激励、奖惩功能。在各式跳绳赛事中,邀请家长、外校教练员、社会团体人员担任裁判,力促学生在“外人”面前展现最优秀的自我。如此多元评价,发挥自我与他人不同视角的评估优势,对技能项目、活动、赛事等进行综合评价,能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促进学生养成反省习惯,培养正确评估自我与他人的能力。
综上而言,花东学校“一绳两翼”协同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培养了大批世界跳绳冠军,同时成功把“冠军精神”植入全体学子心中,助力他们形成良好人格品质与精神面貌,为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2]康熙字典[Z].同文书局原版,中华书局精印,1958:386.
[3]李启迪,齐静,王章明.体育教学\"体育品德\"目标的评价内容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8):131-137.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