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LAS”特色校本课程:小学德育与体美劳深度融合的价值辨析与实践建构

2024-12-31邓兆行

中小学德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五育跑步德育

摘 要 德育的重要路径是五育融合,这就要求不仅要开设独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而且要发挥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GLAS”校本课程实现了德育与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结合。通过训练取向的体美劳课程与德育课程的融合,以及以兴趣取向的体美劳课程与德育课程的融合,实现对学生意志力与责任感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的形成。

关 键 词 GLAS课程;五育融合;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11-0042-04

①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项目“新时代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ZQJK001)成果之一。

德育的具体途径包括直接德育和间接德育。直接德育是开设类似“道德与法治”的独立的道德课程。间接德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德育与智育的融合,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二是德育与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整合。

一、立德树人的五育融合

指向德育的五育融合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偏重智育,也称“智育中心”;二是偏重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传统教育的基本假设是:立足于智育,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可以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融入德育。与传统观念不同,现代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简称体美劳),立足于体美劳来实现五育融合。

立足于体美劳来实现五育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置独立的体美劳课程(简称“独立论”),教育界一度流行的以美育代宗教,[1]或以劳动教育促进五育融合,以体育培养精英,[2]等等,代表了独立设置体美劳课程的基本倾向;二是体美劳的整合课程(简称“整合论”),强调体美劳的整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

开设独立的体美劳课程固然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但是,更有效的课程形态可能是体美劳的整合。即便传统教育重视智育,后来的智育改革也出现了从分科课程到整合课程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在智育改革领域中比较有影响的整合课程是STEM课程,STEM课程由科学、技术、工程设计和数学四个英文首字母合并而成。STEM课程接近中国人倡导的“数理化”整合。与之类似,也有人倡导PHIL课程,PHIL课程由“文史哲”与国际理解的英文首字母合并而成。

与STEM课程和PHIL课程类似,我们倡导体美劳的整合,简称GLAS课程。GLAS课程既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意志训练,也强化体美劳的游戏化体验。GLAS课程是四门课程的整合:一是游戏(Game);二是劳动(Labor);三是艺术(Art);四是体育(Sport)。为此,学校重点探索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德育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分别开发了运动五育、艺术五育和劳动五育。二是在实践过程中强化两个取向:一是训练取向或努力取向,引导学生在运动、艺术与劳动的技能训练中养成坚毅品质;二是兴趣取向或游戏取向,致力于培养学生运动、艺术与劳动的游戏情趣。

二、劳动五育及其育人价值

GLAS课程中的劳动五育主要包括食物教育、卫生教育、财经素养教育、创意设计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五种形式(简称“食、财、创、卫、职),但不限于这五种劳动教育形式。劳动五育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其次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学校建议,班主任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将家务劳动作为首要作业,其次才是学科作业。

第一是食育(食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独立做饭做菜,认识、理解和体验食物的来源,尊重劳动成果。在“小学生毕业生形象设计”中,将学会做“四菜一汤”作为小学毕业生必备的技能之一。由此,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记住、背诵陶行知的《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3]

第二是财育(财经素养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学开始建立挣钱、花钱和存钱的概念,各年级逐步提高财商素养,建议家长给孩子开设一个零用钱理财银行账户。

第三是创育(创意设计教育),让学生从家庭和学校的成长环境的创意设计开始,培养设计意识,打通劳动教育与美育和科学教育的关系,在家庭劳动和学校劳动中推广STEM教育。

第四是卫育(卫生教育),倡导学生打扫家庭卫生,从厕所清洁卫生开始,由此推广到家庭以及学校的其他项目的清洁卫生。学生打扫学校卫生从教室清洁卫生开始,由此推广到学校其他项目的清洁卫生,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厕所的清洁卫生劳动。

第五是职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家长职业资源,邀请家长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的“朝话课程”的开发,鼓励学生撰写夕拾日志,以此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素养,鼓励学生参与父母的职场见习和实习。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载体,学校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志向教育。

三、艺术五育及其育人价值

GLAS课程中的艺术五育主要包音乐、美术(含书法、绘画、雕刻、雕塑)、舞蹈、语言(演讲和主持)、戏剧等五种形式(简称“艺术五育”)。在“小学毕业形象设计”六个目标中,有四个目标跟艺术相关:“会唱一首歌”和“掌握一种以上的器乐技能”属于音乐;“写一手好字”属于美术;“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属于戏剧中的语言艺术。其余两个目标分别属于运动(掌握一种以上的运动技能)和劳动(会做四菜一汤)。

第一是音乐训练与音乐游戏。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学校并不期望每个学生都有动人的歌喉,但倡导每个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因此,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会唱一首歌,至少掌握一门器乐技能。音乐与德育有天然的关联。在中国古典教育中,《诗经》比《礼记》更接近德育教材。也因此《论语·泰伯》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中国古典教育体系中,“诗教”不仅重视人的情感,而且“以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教”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是重要的德育课程。

第二是棋类训练与棋类游戏。中国学生学习的棋类主要包括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军旗、跳棋、五子棋等等。中国人所讨论的“琴棋书画”中的“棋”还包括牌类游戏,比如扑克牌游戏。棋类或棋牌类游戏不仅可以“益智”,而且可以增加生活情趣,实现劳逸结合。由于大部分棋类活动是真实生活尤其是军事生活的模拟,所以,玩棋牌类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生活智慧,尤其是生活中的竞争智慧。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棋类社团活动,尤其鼓励学生参与围棋和象棋的练习与游戏。学校倡导学生在棋牌类游戏中既要学会赢,也要学会输,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人格品质。

第三是美术训练与美术游戏。美术包括绘画与书法。在中国美术系统里,绘画与书法是同源的。美术与音乐是并驾齐驱的艺术,中国人所谓的“琴棋书画”四个艺术爱好中,美术与音乐占了三成。学校不仅倡导学生“写一手好字”,而且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个人作品,并将其在学校走廊和更大范围展览。将来如果有条件,还会为学生举办个人音乐会和个人书法展或画展。

第四是舞蹈训练与舞蹈游戏。学校重视音乐课与舞蹈课,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社团或社区舞蹈工作坊等平台学习舞蹈。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民舞”,也可以学习西方现代舞。舞蹈既是艺术也是运动,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学校尤其鼓励学生跳街舞。因为街舞既有艺术的意蕴,也有运动的体能训练。

第五是戏剧训练与戏剧游戏。狭义的戏剧主要是角色扮演,但广义上的戏剧包括语言艺术(含主持人艺术)、相声、脱口秀等等。戏剧是“艺术五育”的核心,其他各类艺术都可以视为戏剧游戏的变形。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课本剧”游戏、演讲游戏、主持人游戏以及更复杂的戏剧。现代社会交往越来越重视说话的艺术,演讲游戏和主持人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演讲并学会组织群体活动。在学校的“朝话”校本课程实施中,鼓励学生将自己音乐、美术、运动、劳动等方面的爱好在全班范围内演讲。每天早晨第一节语文课的前三到五分钟,让学生自由演讲。演讲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艺术技能尤其是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运动五育及其育人价值

GLAS课程中的运动五育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跑步、跳跃、打球、武术和游泳等五类运动(简称跑、跳、打、舞、游)。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学校提出每天两节体育课和每天运动两小时的基本原则。每天两节课的具体安排是:一节体育课由学校负责;一节体育课由家庭负责。每天运动两小时的具体安排是:一小时由学校负责;一小时由家庭负责。学校倡导家长引导孩子除了在学校运动一小时,同时还要在家庭和社区每天运动一小时,但是,学校并不对此作强制要求。

第一,跑步训练与跑步游戏。学校提出“跑步本位”的运动口号,并将其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之所以提出“跑步本位”的运动口号,主要因为跑步是所有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技能,绝大多数运动都有跑步的元素。跳跃的前后有跑步的元素,打球有跑步的元素,武术有跑步的元素,即便游泳,也可将其视为“水上跑步”而具有了跑步的元素。

学校重视跑步训练中的育人价值,鼓励学生通过跑步来发展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引导学生从跑步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游戏精神。让体验跑步中展现出来的生命的活力与“跟时间赛跑”或“跟他人赛跑”“跟自己赛跑”的征服感与游戏感。

另外,学校将“爬”也视为“跑”的一种形式。我们期望,将来学校会种植便于学生攀爬的大树,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展开爬树游戏。

第二,跳跃训练与跳跃游戏。跳跃主要包括跳绳、跳高、跳远。调高和跳远最能展示生命活力与身体的爆发力和灵巧性。跳跃由奔跑派生,是奔跑的一个部分。与跑步相比,跳跃更能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游戏感。一个健康的人,就应该展示奔跑跳跃的灵活性与欢呼雀跃的欢乐感。

三者之中,我们尤其重视跳绳。因为跳绳的工具简单实用,老少皆宜,便于普及。而且,跳绳是学生在体质监测中必须接受考验的一个重要项目。学校重视跳绳的日常训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跳绳比赛或观摩有关跳绳的比赛。

第三是打球训练与打球游戏。无论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或踢毽球等小球,还是打篮球、排球、足球等大球,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参与感、竞争感和游戏感。也因此,只要有人鼓励并提供场地,学生普遍愿意打球。学校既引导孩子从打球中找到游戏感,同时也强化他们在打球过程中的坚持与意志力训练。如果仅仅将打球视为游戏而缺乏基本的坚持和意志品质,就很难完整地掌握打球的基本技巧。

第四是武术训练与武术游戏。与跑步、跳跃、打球相比,武术更容易给参与者带来成就感,因为武术可以让习武者在与他人对抗的过程中,获得征服和胜利的情感体验。但是,武术比跑步、跳跃、打球更需要学习者具有基本的训练和努力品质。如果缺乏训练和努力的心理准备和坚持品质,学生很快就会对武术失去兴趣和信心。

武术虽然需要参与者坚持训练,但武术的基本魅力在于游戏。如果习武者的初心是为了征服他人和战胜他人,这样的习武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会给他人制造痛苦。“武”由两个汉字构成:一是止;二是戈。止与戈合成“武”。可见,武术的初心在于停止征战,化干戈为玉帛。因此,学校在鼓励学生习武时,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止戈”的武德。习武可以防身,可以用于正当防卫,但习武者不能制造校园欺凌事件。

学校将武术游戏作为一个重要项目,鼓励学生学习跆拳道和中国武术,并邀请学有所成的学生在每年体育节或艺术节上展示自己的武术技能和习武形象。

第五是游泳。游泳与跑步类似,学校将游泳视为水上的跑步或水中的跑步。由于没有校内游泳池,学校便鼓励家长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陪同学生到附近的社区游泳池学习游泳,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并在游泳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和坚持的意志品质。

游泳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游泳有益于强身健体,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人与水和土原本有天然的关联,水与土一起养育人类。人需要与大地和土壤接触,通过立足于大地来与地球母亲保持亲缘关系,同时,人也不能远离江河湖泊以及身边的水沟、水渠。人除了需要每天喝水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需要接受“水疗”。当人参与游泳,将自己置身于水中,就会接受类似置身于森林或旷野的疗愈与洗涤。

无论体育、美育还是劳动教育,都需要坚守游戏取向与训练取向相结合的原则。任何技艺都始于兴趣与游戏,但必须经历训练与努力,最后回归兴趣与游戏。缺乏兴趣与游戏,学生不会愿意进入。如果缺乏训练与努力,学生很快就会放弃或厌恶。但在训练和努力的过程中,尤其在经过训练与努力之后,教育者要随时让学生体验游戏的欢乐。如果最后不能回归兴趣和游戏,学生即便掌握了运动、艺术、劳动的技巧,也会心生厌恶而放弃。这也正是学校在德育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整合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大原则。希望学生在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展示出自己的兴趣与游戏精神,同时也展示自己的训练与努力的坚毅品质。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育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8-59.

[2]薛涌.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察[ M ]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211-275.

[3]陶行知.自立歌[M]//陶行知全集(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五育跑步德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