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竹引种栽培的适应性及生长特征

2024-12-31高志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6期
关键词:引种适应性栽培

摘要 为探究观赏竹引种栽培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本试验采用定点跟踪监测方法,调查了香竹、圣音竹和花秆早竹等8种观赏竹的生长表现及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金明竹,黄秆绿槽白夹竹和金丝毛竹引种栽植成活率为100%,花秆早竹,圣音竹和金黄白夹竹的引种栽植成活率在80%~90%,显示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出笋最早的是圣音竹,在3月中下旬;3—4月出笋的有花秆早竹、金丝毛竹、厚壁毛竹、黄秆绿槽白夹竹和金黄白夹竹;5月出笋有金明竹;香竹最晚,为6月下旬。母竹萌发新竹的分生能力,在不同竹种之间存在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竹子地径、秆高增长量。研究结果为竹种选优,以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赏竹;引种;栽培;出笋期;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79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6-0042-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10

Adaptability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ornamental bamboo species

introduced for cultivation

GAO Zhiqin

(Landscape Ecology Faculty of Ningbo City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Fenghua 31550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daptability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ornamental bamboo, a fixed-point tracking monitor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oil nutrient status of 8 varieties of ornamental bamboo such as Chimonocalamus delicatus, Phyllostachys edulis f. tubaeformis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planting of P. bambusoides f. castilonis, P. nidularia f. speciosa, and P. heterocycla cv. Gracilis was 100%, whil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planting of P. praecox, P. edulis f. tubaeformis, and P. nidularia f. sulfurea was between 80% and 90%, demonstrating goo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The earliest to shoot was P. edulis f. tubaeformis, which shoots in mid to late March. From March to April, there were P. praecox, P. heterocycla cv. Gracilis, P. edulis f. pachyloen, P. nidularia f. speciosa, and P. nidularia f. sulfurea. In May, there was P. bambusoides f. castilonis, and C. delicatus shoots the latest, in late June. The ability of mother bamboo to germinate into new shoots varies among different bamboo speci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to some extent affect the growth of bamboo diameter and stem heigh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early cultivation management of bamboo species.

Keywords ornamental bamboo species;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bamboo shoots time; adaptability

观赏竹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素材之一,被广泛用于庭院、开放公园绿化,花坛、花境、竹境营造和室内陈列等方面。常见栽培观赏竹类植物有50余种[1],自然种质资源分布范围较广,其中以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种类较多。观赏竹具有秆形多异、色彩多变、体态多姿、适应性好和繁殖较易等特点[2]。近年来,观赏竹类资源不仅得到有效发掘,而且在品种选育、引种扩繁、栽培技术开发和绿化模式推广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研究[3]。唐红等[4]研究表明,华东地区推广栽植园林绿化用途竹种,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观赏竹是竹子培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对观赏竹进行种优质资源的筛选和引进栽培,是扩大现有观赏竹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观赏竹被引种栽植之后,其适应能力和生长表现需要从生长、生理指标等多指标考察。赵钰琪[5]研究了引种观赏竹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陈文平[6]对福建省内泰竹、黄金间碧竹、撑麻青1号、花吊丝竹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竹种的生长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对香竹、圣音竹和花秆早竹等观赏竹种开展了引种栽植试验,从生长表现,以及对于养分状况的适应性方面进行评价,为竹种优选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浙江杭州西湖区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种园(30°19′08″ N,120°10′12″ E),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 728.43 h,≥10 ℃的活动积温4 324.6 ℃,年平均气温14.8~18.24 ℃,年平均降水量1 354.46 mm。试验土壤为粉砂质红壤亚类。

1.2 试验方法

2018年3月中旬,从安徽太平县引进观赏竹种,各竹种栽植15~20株,带竹根蔸和土球栽植。供试竹种有香竹、圣音竹、花秆早竹、金明竹、黄秆绿槽白夹竹、金黄白夹竹、厚壁毛竹和金丝毛竹,共8个竹种,幼竹苗龄2~3年,进行定点跟踪观测。

观测小区长10 m,宽2.2 m,各观赏竹种植3行,初植株行距1.1 m×1.4 m,重复3次。栽植竹苗前均匀撒施三元复合肥420 kg/hm2。生长过程中注意田间管理,及时刈割林下灌木和杂草,并适时进行翻松土壤,在生长观测期间未施入肥料,其他管理措施保持一致。栽植竹苗及栽培管理基本情况见表1。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长状况" 分别于2018年12月25日,2019年5月17日、12月23日以及2020年12月25日对各竹种的个体生长适应性涉及的生长量及分生能力进行调查,调查的生长指标包括地径、株高和根部新竹萌发数等。

1.3.2 土壤理化性质" 调查竹种生长性状的同时,在栽植试验地采集表层0~10 cm土壤样品。各小区按“S”型设置5个采样点,采集土样后均匀混合。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并根据容重计算土壤孔隙度。

采回土样剔除石块和植物残体、侵入体后,装入布袋当天送回实验室晾于通风木盘。室内风干30 d后,研磨分别过2.00、0.25 mm筛网,按照不同孔径保存备用,用于测定土壤养分[7-8]。

土壤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速效氮含量用碱解扩散法测定[9]。土壤速效磷含量用Olsen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10]。酸碱度pH用1.0∶2.5水浸提,pH 4.183的苯甲酸标准试剂校正,电位计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观赏竹种生长量与分生能力

不同竹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在适应性、竹丛萌生更新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在观测时间内,对各竹种的老竹单株进行了跟踪测定,同时监测新竹根径生长状况,以地径增量和秆高度增量反映竹子的生长量变化。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1.1 新竹萌发和老竹成活率" 由表2可知,新竹萌发率以花秆早竹、黄秆绿槽白夹竹较高,分别是150.0%和130.0%;其次是金明竹和香竹,分别是120.0%和73.3%;厚壁毛竹、金丝毛竹和金黄白夹竹的分生能力较弱,新竹萌发率分别为8.3%、40.0%和20.0%;圣音竹在该试验条件下没有新竹萌发。

老竹成活率以金明竹、黄秆绿槽白夹竹和金丝毛竹较高,均为100%;香竹、圣音竹、金黄白夹竹和厚壁毛竹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花秆早竹的成活率相对偏低,为80%。综合来看,引种栽培的8个竹种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试验区表现出了较好的分生适应性。

2.1.2 竹子初始出笋和持续时间" 圣音竹最早于3月15日出笋,持续7 d左右;花秆早竹出笋时间在3月28日,持续至4月9日;金丝毛竹和厚壁毛竹出笋时间在3月底至4月初,持续时间较长;黄秆绿槽白夹竹和金黄白夹竹在4月中下旬出笋;金明竹在5月中旬出笋,延续至6月上旬结束;香竹在6月22日开始出笋,持续11~13 d。

2.1.3 地径年生长量" 由表2可知,2019年平均地径增量最大的是厚壁毛竹(3.75 cm),金黄白夹竹次之(0.35 cm),最小的是花秆早竹,为0.05 cm。2020年平均地径年增量以厚壁毛竹最大(4.57 cm),圣音竹、金丝毛竹次之,分别为0.42、0.41 cm,再次是金黄百夹竹,为0.33 cm,以花秆早竹最小,为0.08 cm。综合来看,厚壁毛竹、圣音竹和金丝毛竹的地径生长量较高,金明竹、花秆早竹地径生长量较小,这对于引选竹种与试验栽培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2.1.4 秆高年生长量" 如表2所示,2019年平均秆高增量最大的是金丝毛竹(0.190 m),金明竹次之(0.165 m),以香竹最小,为0.032 m。2020年平均秆高增量以金丝毛竹最大(0.433 m),花秆早竹次之(0.415 m),以香竹最小,为0.094 m。

2.2 土壤理化性质

2.2.1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土壤总孔隙度可以直接表征土壤组成状况。试验地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如表3所示,各竹种栽植地总孔隙度在47.92%~56.60%,毛管孔隙度在16.79%~25.49%,非毛管孔隙度在26.21%~35.14%,说明栽植地土壤通气状况较为理想,能较好满足竹子生长对于土壤条件的需求。土壤容重在1.15~1.34 g/cm3,栽植之后随生草恢复和凋落竹叶的腐解,容重有减少趋势,在试验地土壤质地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土壤容重总体上变化不大。

2.2.2 土壤养分" 各观赏竹栽植地土壤养分状况如表4所示,有机质含量30.54~39.53 g/kg,速效氮含量48.75~63.13 mg/kg,速效钾含量132.25~187.75 mg/kg。磷作为林木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能在短期内供给植物生长养分,其含量是衡量土壤养分供给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各处理速效磷含量23.15~58.75 mg/kg。竹子喜欢微酸性、中性环境,土壤酸度的变化可反映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活度和有效性,各处理土壤pH在5.4~5.9。表4 各观赏竹栽植地土壤养分状况

2.2.3 土壤养分与竹子生长关联性" 土壤单一养分对竹子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各养分协同对竹子生长起促进作用。氮素是与竹子生长密切相关的养分元素,土壤速效氮含量越高竹子地径年均增量相对越高,黄秆绿槽白夹竹和金丝毛竹例外。部分品种的地径生长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明显,其中香竹、厚壁毛竹、金明竹和黄秆绿槽白夹竹等地径生长量与速效磷含量呈现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有效钾含量增高与地径、秆高增量无明显相关性,而土壤pH对于地径生长量影响较大;土壤pH对于园林苗木生长的影响并不在其本身,一般通过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对苗木生长造成影响;观赏竹栽植地的酸碱度与地径年增量呈现对数线性关联,说明土壤酸碱条件对于观赏竹适应性生长具有较大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竹子属于单子叶植物,萌芽出土的竹笋(幼竹阶段)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增殖的方式实现茎的增粗,但增长量有限;竹子生长主要依靠节间伸长来实现增高,本试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特征。林地表层残落物和枯草的保护可能对竹子生长分化产生有利影响,这在观赏竹苗期管理上需要引起注意。圣音竹初次出笋时间与张新明等[11]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原因可能与栽植区气候条件有关,土壤条件也会影响出笋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竹种不同个体生长量大小与初始栽植竹苗状态和质量有关,同时也与土壤条件有一定联系;在相同的栽培措施下,厚壁毛竹、圣音竹和金丝毛竹的地径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竹种,而金明竹和花秆早竹的地径生长量较小。

土壤速效养分状况直接影响观赏竹的早期生长量及其动态,土壤肥力状况好对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速效氮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鲁顺保等[12]研究指出,毛竹平均立竹胸径随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而增粗,养分对竹材枝下高和笋地径影响较明显。竹子生长适宜的土壤pH 4.5~7.0,当土壤pH偏离适宜范围时,可能会对竹子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栽植地的环境及时调整土壤pH,以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提高竹种的生长能力。

综上,本试验对香竹、圣音竹和花秆早竹等观赏竹种资源开展了引种栽植试验,从生长表现,以及对于养分状况的适应性方面进行评价。各观赏竹种显示出了较高的适应能力;其中花秆早竹和黄秆绿槽白夹竹表现出较高的分生能力。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对竹子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具体影响情况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晓静,王涛,池淼,等. 中国观赏竹研究进展[J]. 竹子学报,2019,38(4):3-9.

[2] 张新明. 景观竹种的观赏特征及其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设计手法[J]. 世界竹藤通讯,2011,9(3):25-28.

[3] 徐斌,任海清,江泽慧,等. 竹类资源标准体系构建[J]. 竹子研究汇刊,2010,29(2):6-10.

[4] 唐红,刘玮,黄滔,等. 圣音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8):27-31.

[5] 赵钰琪. 基于生长的9种引种观赏竹土壤及微生物特性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3.

[6] 陈文平. 福建南靖引种5个观赏竹种的生长特性[J]. 世界竹藤通讯,2020,18(5):47-50.

[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8] 姚贤良,程云生. 土壤物理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9] 侯建伟,邢存芳,杨莉琳. 土壤碱解氮测定方法优化改革[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7):45-49.

[10]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 张新明,胡爱群,曹学优. 圣音竹引种培育技术研究[J]. 世界竹藤通讯,2010,8(5):23-27.

[12] 鲁顺保,张艳杰,龚霞,等. 土壤养分与毛竹及竹笋生长相关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1):205-208.

(责任编辑:李 媛)

猜你喜欢

引种适应性栽培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油麦菜栽培要点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自然栽培的味道
节节红板栗引种表现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夏季苦瓜栽培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