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粳稻品种皖垦粳7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4-12-31陈军王龙平韩雷锋吴天赐刘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6期
关键词:水稻产量品种选育

摘要 皖垦粳7号是以JN81为母本,皖垦粳3号为父本,使用系统选育法,历经9个世代选育而成的常规水稻品种。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较高,平均产量达10 164.75 kg/hm2;米质优良,达到二级优质米标准;抗倒性好,株高适宜,茎秆粗壮,各试点均未发生倒伏。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以及病虫害合理防治等。选育品种皖垦粳7号较好地协调了对优良稻米品质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对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皖垦粳7号;品种选育;水稻产量;水稻品种;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33" " 文章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6-0014-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03

Breeding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igh-quality japonica rice

variety Wankenjing No.7

CHEN Jun" " WANG Longping" " HAN Leifeng" " WU Tianci" " LIU Fen

(Anhui Wanken Seed Industry Co., Ltd., Hefei 230061, China)

Abstract Wankenjing [No.7] is a conventional rice variety with JN181 as its maternal parent and Wankenjing [No.3] as its paternal parent, which had been bred through 9 generations by systematic breeding method. Two years of regional trials and one year of productive trials results had shown that the yield of Wankenjing [No.7] was relatively high, with an average yield of 10 164.75 kg/hm2. The rice quality was excellent, reaching the second level high-quality rice standard. Good lodging resistance, suitable plant height, thick stem, and no lodging occurred in any of the pilot sites. In actual producti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his variety include timely sowing, cultiv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appropriate transplanting, reasonable planting,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water management, and reasonab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Wankenjing [No.7] had effectively coordinated the demands for high-quality rice, and had hig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ducing production risks and promoting farmers’ income growth.

Keywords Wankenjing [No.7]; variety selection and breeding; rice yield; rice varieties; cultivation measures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稳定粮食安全生产是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年来,市场上外观品质优良,口感和营养品质好的水稻品种越来越多[1]。培育和推广更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对增进经济效益,满足市场对优质稻米需求具有重要作用[2]。

皖垦粳7号(参试名称为皖垦粳1903,2023年申请品种申报时正式更名为皖垦粳7号)是以JN81为母本,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皖垦粳3号为父本,使用系统选育法,历经9个世代选育而成的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较高,品质为部标二等优质米,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等特性。该品种较好地协调了种植户需求与消费者对优良稻米品质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对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分析了皖垦粳7号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措施,为皖垦粳7号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1 亲本筛选和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皖垦粳7号母本为JN81,是选育的中间材料,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优良,但抗倒性一般。父本为皖垦粳3号,是选育的国审稻品种,属于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适应性广,年际间产量表现稳定,丰产性较好,且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但米质性状表现一般。使用JN81和皖垦粳3号进行杂交,旨在保留皖垦粳3号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的优良性状的同时,大幅度提高米质,以选育出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倒性好且综合抗病性优良的水稻品种。

1.2 选育过程

皖垦粳7号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历经6年、9个世代的系谱选育而成。2014年夏在安徽天长基地以JN81为母本,皖垦粳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2015—2016年进行世代材料室内外对比选择,2017—2019年,每年夏季进行内部比较试验,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高产基因、米质基因和抗性基因进行逐年筛选,最后筛选出的材料参加2020年绿色通道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2021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32089)。选育流程见图1。

2 皖垦粳7号主要特征

2.1 主要农艺性状

2020年在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中,皖垦粳7号全生育期148.2 d,比对照徐稻3号早2.3 d;株高97.9 cm,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53.9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7.1 g。该品种成熟期适中、植株生长清秀、株高适中、茎秆粗壮、穗层整齐、穗大粒大、叶片挺直且分蘖性较强,株型较紧凑,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且适宜当前机械化种植的要求。

2.2 产量表现

产量性状主要用于评价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3]。皖垦粳7号在2020年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9 512.0 kg/hm2,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6.0%,增产点比例93.7%。2021年参加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 892.5 kg/hm2,较对照增产6.1%,增长点比例9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64.8 kg/hm2,增长点比例100%。该品种高产稳产,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生态适应性好,适宜在各审定区域内种植。

2.3 品质性状

稻米品质主要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市场上外观好看、口感好、营养丰富的稻米更受消费者的青睐[4]。根据食品质量检验测试结果显示,该品种米质加工品质为糙米率84.95%,精米率76.7%,整精米率75.4%;外观品质为垩白度2.6,透明度1级,粒长5.0 mm,长宽比1.6;理化指标为胶稠度85 mm,碱消值7级,直链淀粉含量18.0%;达到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优质米标准。经过连续3年对该品种稻米蒸煮进行食味分析,米饭晶莹剔透,软硬适中,适口性好,满足消费者对稻米食味品质要求[5]。

2.4 综合抗性和抗倒伏表现

水稻生产上病害种类多,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和恶苗病等[6],综合抗性好的品种不仅具有良好的田间农艺性状表现,而且能够较好地抵抗病虫危害。皖垦粳7号品种抗性由江苏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20—2021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3.4和4.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5级;中感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结合各种抗病性检测结果和多年田间示范种植表现可知,皖垦粳7号综合抗病性较好,符合轻简化种植要求,适宜在稻瘟病轻发区域种植。

韩雷锋等[7]研究指出,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主要从降低株高和增加基部横切面积两个方面实现,可选育茎秆粗壮品种。皖垦粳7号属于株高较矮品种,经过多年田间观察和茎秆基部切片测量,皖垦粳7号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在机插秧和直播中均未发生倒伏现象。

3 栽培技术要点

皖垦粳7号属于大穗品种,每穗总粒数高,抗倒性较好,高产栽培原则是在确保基本苗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适宜的栽培技术进一步增强其分蘖能力,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加有效穗数,确保穗足的同时巩固穗粒数。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一般半湿润育秧在5月中下旬,以5月15—20日为宜,匹配当地适宜的机插秧秧盘,一般以硬盘为宜,方便暗化处理。每盘播干种0.13 kg,510盘/hm2,合计播种量4.50 kg/hm2左右。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先晒种1~2 d,打破种子休眠,随后药剂浸种。李鹏等[8]研究指出,水稻种子在23~25 ℃条件下浸种48 h,不定期搅拌促进充分浸泡,使用三氟呲啶胺、咪鲜胺或乙蒜菌虫清配合多菌灵等复配浸种,可提高浸种效果,浸种后经清水漂洗,常温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播后叠盘暗化促齐苗,软盘育秧铺盖遮阳网或无纺布,注意高温天气掀膜通气防灼烧。秧田水浆管理要适宜,播后灌“跑马水”,3叶期前适当浇水或喷水,干湿交替练苗促壮根。晴天注意观察秧苗状态,适时补水,以秧叶不卷为宜。移栽前1~3 d,喷施“送嫁药”,以预防苗瘟和飞虱为主。

3.2 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种植区移栽适期为6月中旬,人工插秧秧龄约30 d,栽植量30万穴/hm2,每穴栽植3~4棵基本苗[9];钱门万[10]研究了皖垦糯2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认为机栽秧适宜播期为5月22—29日,株行距(14~16)cm × 25 cm时能发挥产量优势。

3.3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促进肥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施用量,降低病虫害,实现增收[11]。皖垦粳7号生态适应性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在各试点表现稳定,肥料施用以当地肥料施用规格为主,一般纯氮施用量285 kg/hm2,基本施肥原则是早施分蘖肥,稳施拔节孕穗肥,合理施粒肥。

该品种要求促花肥、保花肥并用,尽可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激发产量潜力。同时注意增施钾肥,增强抗逆、提产和增质潜力。胡昌高等[12]研究认为,水稻产量受肥料施用量的影响较大,不同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大;而氮肥施用量过高会导致水稻贪青晚熟,营养生长过剩,进而造成倒伏,因此要注重不同肥料搭配施用。

重施基蘖肥促早生快发。基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配合一定量的有机肥,整地时翻耕于土壤中;及时施用返青肥,移栽后5~7 d,追施尿素187.5 kg/hm2;移栽后15~20 d,结合化学除草上水后,视苗情再追施尿素150.0 kg/hm2。拔节孕穗期(倒3~4叶)时,结合烤田后浇水追施尿素120.0 kg/hm2、钾肥150 kg/hm2,促花保花、提高抗性。抽穗扬花期可结合破口药剂喷施适量的叶面肥,以增产提质。

水分管理应做到浅水移栽,寸水活稞,活稞后轻搁田;返青后干湿交替,以干为主;分蘖期浅水促分蘖,当群体茎蘖数量达到450万/hm2时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数;幼穗分化期浅水促分化,干湿交替,以土壤不干为宜;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提高结实率;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收获前7~10 d断水。

3.4 病虫草害防治

3.4.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为指导方针,播种前晒种、药剂浸种可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前期做好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稻飞虱、稻蓟马等;后期病虫害共同防治,主要是对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等的防治。在高温高湿年份,需注重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

3.4.2 草害防治" 皖垦粳7号分蘖力中等,实际生产中要避免杂草与其竞争土壤、空间和养分。草害防治主要采用“封杀结合”,移栽前1~2 d,可选用苄嘧磺隆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移栽后15~20 d,可选用氰氟草酯等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移栽后30 d左右,可选用灭草松等喷防兰花菜、莎草等阔叶杂草[13]。

4 结论与讨论

皖垦粳7号是以JN81为母本、皖垦粳3号为父本,使用系统选育法,历经9个世代选育而成的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株高适宜,茎秆粗壮,丰产性、稳产性好,米质优良,在多年多点试验中,均未发生倒伏现象,适合机栽和直播等轻简化栽培。高产栽培原则是在确保基本苗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适宜的栽培技术进一步增强其分蘖能力,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加有效穗数,确保穗足的同时巩固穗粒数。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合理防治等。该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对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梅德勇,朱玉君,樊叶杨. 籼稻稻米碾磨与外观品质性状的QTL 定位[J]. 遗传,2012,34(12):1591-1598.

[2] 陈军,王龙平,陈宗祥,等. 优质粳稻新品种皖垦粳46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3(6):181-183.

[3] 陈春,赖上坤,王磊,等. 大穗优质粳稻新品种泗稻16号的选育与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19,31(3):30-34.

[4] 崔磊,韩雷锋,王晨,等. 水稻粒型与垩白性状相关分析和QTL定位[J]. 生物学杂志,2023,40(6):60-64.

[5] 李子昂. 氮素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0.

[6] 张扬城.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50.

[7] 韩雷锋,周燃,周涛,等. 水稻抗倒伏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QTLs定位[J]. 生物学杂志,2023,40(2):65-70.

[8] 李鹏,刘蔚平,郭芳,等. 优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J]. 种子科技,2024,42(6):115-118.

[9] 饶孟付. 机插水稻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10] 钱门万. 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皖垦糯2号机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8):14-17.

[11] 胡香玉,钟旭华,林绿,等. 水稻 “三控” 施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推广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21,48(10):100-110.

[12] 胡昌高,赵贤友,刘元兵,等. 肥西县环巢湖区域水稻“3414”肥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21(24):3-4,11.

[13] 刘军.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J]. 种子科技,2024,42(7):118-120.

(责任编辑:李 媛)

猜你喜欢

水稻产量品种选育
水稻根系分布同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的沈阳地区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搭配策略
基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的沈阳地区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搭配策略
鄂西多花木蓝的栽培利用及推广
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荣鑫33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及展望
南丰蜜桔高糖优株“ZZL—03”及未来品种选育方向
4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
杂交玉米新品种华皖6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利用AMMI模型分析寒地水稻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