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光

2024-12-31徐蕴嘉

三角洲 2024年23期
关键词:农校微光曙光

1974年,广西某村庄中,两个农民面对水稻田,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什么。

“现在可真是不一样了!想想十年前,咱们村里遍地饿殍,树皮都被吃光了,真想不到现在能有大米吃!”

“是啊,咱们算是看到希望的曙光了!”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一位青年露出了笑容。他闭上眼,回想着这个“曙光”——奇迹般的杂交水稻。

十年前,一位年轻人站在饥荒肆虐的大地上,满眼都是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人们,在农校任教的他下决心要做点什么。一次次地下田实践让他发现了某些水稻株结穗较多;继而,他观察出了水稻结穗大小多少的规律。根据规律,在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失败后,他终于在八年后培育出了可以下田实验的秧苗。

然而,这八年里一次次受挫的不仅是实验,也是当地人的信心。大家觉得这个青年在瞎折腾,耽误时间。因此,当青年的实验秧苗播种下去后,七百多棵秧苗被人为毁坏。

青年至今对那刻骨铭心的痛苦印象深刻,他清楚地记得,清晨清冷的阳光洒在绝望的自己身上的情景。可他不愿意放弃,仍四处寻找,终于从一口废井中颤抖地捧出五棵幸存的秧苗,好像捧着自己幸存的梦想。

年复一年,青年以这五棵秧苗为本,经过各种实验,最终从成堆的废弃思路中找到了杂交的方案。

他又将杂交秧苗种了下去。

“发达国家曾经尝试过杂交,已经失败了。”

“杂交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杂交稻是‘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的三无稻。”

质疑声再次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但这一次,他没有因为这些质疑而感到一丝绝望。他捧着当年五棵秧苗的后代,卷起裤腿走向田间,将杂交秧苗牢牢插在泥土中。然后,他提起笔,正面驳斥那些反对的杂音,他将自己的灵魂与杂交秧苗绑在了一起,似乎能听见它们在田间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声音。

青年知道自己正置身于黑暗之中,他相信,杂交秧苗将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眼前是一片翠绿,当年的秧苗已然“长大成人”,他们用自己细长的叶片刺破了黑暗,用自己饱满的果实击退了流言蜚语。他们点燃了人们吃饱饭的希望,黑暗中终于出现了微光。

青年笑了。他想,以后会更好。他想让杂交水稻长得比人还高,他要让所有人不为粮食发愁。他要将这微光变成火炬,变成太阳!

作者简介:

徐蕴嘉,女,作者单位:北京景山学校。

猜你喜欢

农校微光曙光
曙光
微光奕奕
曙曦自是扶桑始:清末官绅对日本农校考察研究
追光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微光
杨曙光作品
甘肃:建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
曙光
充电桩行业扭亏曙光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