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024-12-31胡紫轩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康德也曾发表过感叹,“世上有两样东西,我们思索越久,越是充满赞叹和畏惧: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人生在世,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道德,敬畏法律……内心有所畏惧,才会知我小而世界大、众生大,才不会放纵妄为,从而做到行有所矩,行有所止。
天命不可违,自然规律不可违。面对天地自然,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养育我们的广大天地。智者知自然之广博,知万物运行之规律,便对自然心存敬畏。无知者因其无知,乱砍乱伐,围湖造田,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导致水土流失、山洪频发,最终自食恶果。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面对天地自然,我们要怀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行敬畏之路,爱护自然,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民心不可违,道德法律不可违。面对道德法律,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历史一遍遍告诫我们,无论手握多大的权力,都不可不存敬畏之心。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敬畏道德,以道德端正自己的言行;我们要敬畏法律,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心中无畏者,失其畏而作恶,终遭反蚀而死于无畏之心。
但心有所畏并不是凡事裹足不前,固步自封。君子有所畏,有所不畏,关键要学会辨别何该畏,何该不畏;何时畏,何时不畏。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有所畏才有所不畏。如王安石畏民心,故不畏祖宗之法的压迫,敢于打破陈旧的桎梏而锐意革新,改善了当时宋朝廷积贫积弱的局面;闻一多畏公义,故不畏反动派的压迫,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喊道:“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心有所畏,向上而行,不堕于崖;心有所畏,向善而行,不失于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心存敬畏,做有知有畏之人,以敬畏之心牵引自己,以敬畏之心完善自己。
作者简介:
胡紫轩,女,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