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2024-12-31邹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前,国家非常重视非遗保护,积极拓展各种载体,从而实现对非遗的传承。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很强,在该课程教学中融入非遗元素,不仅可以创新教学体系,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意义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前,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渗透对大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习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时,会接触不同的文化,若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选择文化,与作品相结合,不仅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还能展示其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合理挖掘非遗元素,并将其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既要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拥有优秀的文化素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
有助于学生自觉传承非遗。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由于其中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且与我国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得以发展壮大的根基。将非遗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相结合,深入挖掘非遗元素,使学生了解更多非遗知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以文化传承为己任,通过实际行动实现对非遗的传承,提高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结合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特点,科学渗透非遗元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当今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要求很高,学生需具备专业的素养,了解行业规则,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教师合理提炼非遗元素,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不再将注意力局限于课本之上,通过不断实践和感悟,赋予设计作品以更多灵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功能体现
挖掘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国是著名的文化大国,各种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不乏各类精华,更被今天的人所珍视、认同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的文化信息众多,且拥有可以继承与发扬的价值观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融入非遗元素,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文化传承之中。
渗透非遗文化,培养思想品质。在非遗文化中包含的内容众多,且非遗文化形式多元化,如传统手工艺、艺术表演、民族风俗活动等,每一种文化均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与智慧,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坚强等品质与精神。将非遗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自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与其他同学互帮互助,成为品质高尚的人。
传承非遗文化,强化家国情怀。将非遗与教学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还能使学生拥有文化归属感,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认同,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所渗透出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在新的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学生若要顺利进入这一行业,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深入了解非遗内容与精华,在作品中充分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提高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生命力。
融入非遗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学校设置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设计人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精心设计各种作品,这就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好的作品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基于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合理渗透和挖掘非遗元素,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备独特的审美情趣,设计出充满独特风格的作品。学生要具备强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作品设计,以上两种能力的具备与学生是否具备审美能力息息相关。对学生开展非遗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非遗文化形式与文化精髓,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欲,逐渐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展现非遗文化,丰富学生情感。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展示优秀的非遗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对非遗充满热爱。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选择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一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好的享受,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并将这一感受与作品相结合,创造出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开发目标与要点
主要目标。一是结合地域特色,挖掘非遗元素,结合本地区非遗保护现状,开展课程建设,明确课程教学方向。二是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作为立足点,对课程体系架构进行优化,结合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对当前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思,确定教学模式变化与更新方向。
课程开发要点。首先,对刚刚接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该专业课程知识难度高,学生基础薄弱,基于此,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案例,对知识进行细化讲解,组织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中,使学生对非遗项目有基本认识。其次,当学生对非遗项目有进一步认识,并且掌握更多视觉传达知识后,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项目主题,收集与之相关的内容,将收集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突破学科壁垒,设计若干版块,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将各版块知识相结合。再次,当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后,教师就要设置不同的专题,将非遗元素融入其中。比如,为学生讲解产品包装、品牌形象等专题知识,使学生将作品设计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融入更多创意,提高作品的质量。在当代社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更丰富,表达手段更加多元化,将非遗元素与视觉传达新设计相结合,可充分展现非遗价值,提高设计作品的表现力与吸引力。
“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实践途径
构建多学科项目任务驱动教育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明确任务,将教育、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培养。许多学生基础并不扎实,对视觉传达设计了解有限,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融入多学科任务驱动思想,引入具体的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结合课程规律开展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教师要精心设计项目主题,结合本地的非遗元素,要求学生创作作品,使学生在创作期间逐渐领略到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熟练运用。
将非遗元素与美育相结合。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内容众多,知识点丰富,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期间,学生需具备独特的审美情趣,善于运用多种美学元素,才能提高作品的设计水平。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美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合理渗透和挖掘非遗元素,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使学生积极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筛选优秀的作品,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内涵和特征,使学生深刻领悟作品中的美,对本地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潜移默化间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高度认同和自豪。教师要将美育与非遗元素相结合,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缔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完善教学环境和教育氛围。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为非遗文化的渗透创设良好的环境,结合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特点,打造恰到好处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深入挖掘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学内涵与育人功能,缔造整洁、健康的教育环境,确保非遗文化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师要充分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比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教师要时刻结合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内容与本课程特点,优化教学环境,以学生为本,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打造综合化实验室,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作品设计,使作品更加与时俱进。建设实验室时,要突出其综合性,然后组织学生来到实验室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合理运用非遗元素构思和设计作品。完成作品后,教师要从中筛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此外,学校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挖掘学科专业优势,加强非遗文化研究,力求获得更多学术成果,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视觉传达设计非遗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持久的工程,学校积极打造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创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专门的互动交流平台。首先,与本地文化部门加大沟通力度,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到校园,为学生讲解非遗项目,将非遗与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优秀的非遗作品、项目。其次,鼓励学生创作作品,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充分展现教育成果,缔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将优秀的学生作品交给合作企业,制作文创产品,肯定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拓展非遗元素应用空间。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然而非遗传承人陆续去世,非遗项目面临无人继承和逐渐消亡的局面。为了改变现状,学校要承担起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职责,将非遗元素与教学有机结合,打造健全的教学体系,探索更多实践路径,拓展非遗文化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承担非遗文化传承的职责。积极挖掘本地优质非遗文化,将文化以合理的方式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同时,设计文化主题,要求学生结合主题设计作品,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非遗项目具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将非遗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启发,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合格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学校要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创新教学体系,使教学充满特色,使学生自觉树立文化传承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之中,设计出充满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使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充满无限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