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坭兴陶在民办艺术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拓展衍生

2024-12-31黄仁谷林文良

三角洲 2024年23期
关键词:钦州艺术类陶艺

经走访调查发现,许多民办艺术类高校仍处于基础阶段,各项设施尚待完善,美术课堂的实践有待进步,多数家长和学生对于传承非遗文化的概念了解仍较为薄弱。

民办艺术类高校美术课堂现状

民办艺术类高校美术课堂学情。每个学校都设置了美术课,但其有差异也有共同特点,无论哪所学校,美术课堂往往卡在“你画我学”“机械模仿”这个基础教学阶段,缺乏创新,缺乏人文关怀。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厌倦,不再愿意动手绘画,认为画画都一个样,失去了创作的欲望,甚至出现“画不出来”或“只敢模仿”的情况。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板书范本,没有老师在场就不敢尝试创作,这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

广西钦州坭兴陶艺在校园教学中被视为地方特色课程,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很多高校也提供陶艺课程,但这些课程通常只教授捏揉、塑型、拼装等机械技巧,类似于美术课堂中的“你画我学”方式,这些课程被归类为陶艺课程。然而,在美术教学领域,陶艺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就无法推动美术课程的发展。要将广西钦州坭兴陶艺的文化元素融入美术教学,让陶艺教学不再局限于机械技巧,美术教学也不只是简单的模仿。通过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坭兴陶精神对高校学生学习美术的影响。在广西,坭兴陶艺作品的发展不仅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还代表着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延续。广西钦州坭兴陶艺的传承和发展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自坭兴陶艺手工师傅在不断探索中的实践和进步。陶艺的制作也并非易事,拉坯、打泥条、旋压、滚压、注浆、异体嵌合每一个制作步骤都需要全身心投入,一旦失误就需重新开始。广西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不仅展示了美感,更体现了坭兴陶手工艺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品格。

在美术课堂中,绘画的过程往往机械且繁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需要坚定的吃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传承着坚韧不拔、踏实肯干的品质,并展现出勇于创新的特质。将坭兴陶艺的制作融入美术课堂学习中,将坭兴陶艺的装饰元素融入绘画过程,有助于将坭兴陶艺的精神融入学习生活中,巩固学生的理想信念。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同时提高自身的美术绘画技巧。

广西钦州坭兴陶艺发展现状。近期实地走访钦州后发现,当地受到多元的外来文化影响,人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传统。加之当地经济各项尚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青少年对传统优秀文化关注度小,也不愿从事相关工作。这导致许多传统产业出现断层现象,坭兴陶产业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业界缺乏专业人才和科研团队的支持,间接导致产业陷入停滞状态。当地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宣传也不足,导致大众对坭兴陶艺的了解程度不够。学校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多以体验馆式为主,开设陶艺课程的学校虽有,但专门的坭兴陶艺课程寥寥无几。

目前,坭兴陶主要以作坊为主,这些作坊之间较为分散。大多数坭兴陶艺制作工作室只有少数确定了相应的制作标准,对于陶瓷产品生产和经营等方面的标准还在逐步贯彻实施中。据了解,极少数坭兴陶工作室也开始与其他产业展开合作,如一些工作室与六堡茶展开合作。这些工作室主要以茶具类产品为主,如茶叶罐、茶杯和茶壶等。同时,结合科技发展,它们也开通了网络销售渠道,通过短视频、直播、购物App和邮递等方式,既宣传了文化,也打破了商业壁垒。

广西钦州坭兴陶发展优势。广西钦州市素有“中国坭兴陶之都”的美誉,是坭兴陶发源和发展的主要地区。根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考证,近百年来,广西唯有壮锦和坭兴陶得以传承并发扬其传统工艺。坭兴陶被视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两大宝之一,同时也是钦州著名的特产之一。当地加强了对坭兴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颁布了多项通知和保护条例,这些法规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坭兴陶艺的发展,宣传和扶持力度也在持续增强中。

钦州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地区,濒临北部湾北岸,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广西的“桥头堡”。随着“平陆运河”的建设,钦州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为广西坭兴陶艺和各大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环境。

坭兴陶在民办艺术类高校的美术拓展衍生

广西钦州坭兴陶艺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美术学习大致可分为基础学习,如简笔画、装饰画和创意绘画;进阶学习,如素描、水粉和装饰画;学科学习,如水彩、国画、油画、陶艺和建筑等三大类。这三大类美术学习离不开坚持,离不开创新。坚持是中华传统美德,而创新是不断发展前行的关键。要想在美术创作中不断呈现优秀作品,就必须坚持创新。如果说创新是绘画的点睛之笔,那么民族文化就是绘画的灵魂。优秀的民族文化永不过时,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民族文化都能发出灿烂的光芒。

目前,民办艺术类高校对美术课堂中的泥塑学习关注较少。主要体现在缺乏陶艺制作基础设施、泥塑教学内容单一,以及涉猎本土美术资源较少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对广西钦州坭兴陶艺在美术课堂中的发展不利。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将坭兴陶艺融入课堂教学,学习陶艺、了解工具、掌握制作技法,不断吸引学生融入坭兴陶艺的精神世界。广西钦州坭兴陶艺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与本土区域美术的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相关美术教学资源。同时,坭兴陶艺的制作材料安全无害,适合学生接触学习。通过增进学生对广西钦州坭兴陶艺的了解,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拓宽审美标准,体验广西钦州坭兴陶艺的魅力,传承并保护本土艺术文化。

结合实际,优化制作材料。在过去的近百年,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两件宝之一,也是钦州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广西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作为广西特色文化,早在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制作坭兴陶艺品需要将钦州江河两岸的红泥和白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塑型、嵌合、烧制、抛光等工艺步骤,方能完成一件完美的坭兴陶作品。然而,由于许多民办艺术类高校的陶艺制作设施尚不完善,加上2015年钦州市颁布的《坭兴陶土资源保护条例》禁止随意开采江河两岸的天然陶泥,导致坭兴陶泥价格较高,一般学生难以长期学习制作坭兴陶艺。在日常的陶艺练习中,可以采用石塑黏土、免烤软陶、高白泥等替代陶艺材料,这些材料的特性接近天然陶泥,价格更实惠。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制作材料不足的问题,也省去了烧制的环节,同时还能通过绘画、上色、填充、刷亮等技巧展现坭兴陶独特的魅力。

更多实用的材料有助于学生通过与泥土的接触,充分掌握泥土的特性,并利用手部肌肉的力量捏出物体的基本形状。通过不同的雕饰手法对成型的作品进行深入描绘,雕刻出事先设想的装饰图案。材料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极大激发学生对陶艺作品制作的兴趣,点燃对传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间接实现传承优秀文化的目标。

实践出真理,在造型上做出改变。广西钦州传统坭兴陶艺的制作主要以碗状和瓶状为主,包括器皿和装饰盛具。在坭兴陶艺作品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制作技巧和图案装饰。然而,在美术课堂中,传统形态虽然重要,但可能限制了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发展。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学习,民办艺术类高校的美术课堂在进行坭兴陶艺创作时,不仅可以依靠传统的造型,还可以结合不同材料进行创新尝试。从借鉴其他造型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例如,以浮雕技艺为例,可以将坭兴陶艺作品以半立体浮雕的方式制作在板上,利用板子作为承载媒介,半个花瓶形状的陶艺作品固定在画板上,不仅可以容纳花卉,还能作为墙面装饰物。这种新的形式摆脱了传统陶艺作品固有的圆形要求,半个花瓶的形状更易于学生掌握,操作简便,修饰空间更广阔,呈现效果更加突出。以镂空技艺为例,如今许多家庭都会摆放夜灯装饰。实际上,陶艺作品也可以夜灯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通过在坭兴陶艺作品上进行镂空雕刻,镂空部分能够透出光亮,实现照明效果。在奇特的造型上进行镂空雕刻,不仅能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还能提高透光度。不同的造型设计结合不同的装饰手法,总能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美的事物,创作出美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拓宽视野,增强自信,更好地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规范美术课程理念,在教学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

传承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动教育教学课程与历史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文化强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背景下,通过挖掘和分析优秀文化资源,使民办艺术类高校美术课堂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提升民办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现文化韵味,创新呈现作品。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是美术课堂的一大创新,也是广西钦州坭兴陶艺的一大区域性亮点。传统坭兴陶艺创作多以国画墨笔技法为主,展现中国特有水墨文化,描绘花鸟鱼虫以及美好的寓意。将坭兴陶传统题材融入民办艺术类高校美术课堂,展现文化韵味,体现民族特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传统笔墨技法,创新设计出更优秀的坭兴陶艺作品,并注重创作观念的更新,使作品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展现作品,呈现多样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在阐释作品创作理念时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想法。例如,利用VR眼镜和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作品的创作过程,传达作者的心路历程,让观众在展示作品的同时获得身临其境的惊喜和愉悦体验。

创新地展现作品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在利用各种形式展示作品的同时,个人或小组可以熟练运用PPT进行成果汇报,从而提升学生的演讲水平,增强各项能力。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民办艺术类高校开展规范化的教学工作,营造安全、文明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深入,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博物馆热纷纷兴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学校、企业、家庭等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日渐清晰,高校青年对文化的热爱和自信不断高涨,希望在民办艺术类高校美术课堂中广西钦州坭兴陶艺的传承和发展能突破区域限制,更好地走入大众生活。

作者简介:

黄仁谷,1998年出生,女,汉族,学士,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本文为广西钦州坭兴陶艺在民办艺术类高校的传承与教学衍生,类别:广西演艺职业学院2022年校级课题资助,编号:Y2022JP001。作者单位:广西演艺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钦州艺术类陶艺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艺术类专访心得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疯狂”的陶艺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学陶艺
做陶艺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