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点亮群众文化生活的实践

2024-12-31朱晶

三角洲 2024年23期
关键词:群众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借助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与载体,以及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参与机会的实践,希望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新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并推动传统文化在群众中的传播与发展,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近年,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减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明显下降,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流失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点亮群众文化生活,必须寻找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而具有民族特质的文化系统,包含传统价值观、道德规范、艺术形式、习俗传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内涵。首先,传统文化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塑造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元素。其次,传统文化倡导着优秀的思想理念和道德准则,对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传统文化还包含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代表美的追求,还传递了智慧和情感。

传统文化对群众文化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文化认同的依托,满足了人们审美、精神和心灵层面的需求。同时,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传承意义。保护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传递和延续文化遗产,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存在和发展。

当前群众文化生活面临的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了解群众文化生活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

首先,大众化和商业化趋势导致了文化产业同质化的问题,许多文化产品都追求商业成功而忽略了文化内涵,使群众的审美趋同化、文化消费单一化。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虚拟世界的便利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导致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淡化和被忽视。例如,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在社交平台上的流行,使年轻群体更加倾向于接受流行文化而非传统文化,这也为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提出了挑战。最后,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知,这也限制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

需要认识到当前群众文化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对接,并通过教育等方式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以保障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传统文化点亮群众文化生活的实践路径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可以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关注程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传统文化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多选择和享受。

第一,社区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向群众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社区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等进行传统文化讲座,介绍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建立工作坊为群众提供实践性的学习机会,进行传统文化中书法、剪纸、传统舞蹈等技能的培训,让群众有机会亲自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社区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传统艺术品、工艺品、文物等,向群众展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展览可以结合讲解员的解说,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技术,向群众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并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展览之外,还需要配合传统文化比赛与演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艺。诗词、武术、民乐等传统文化比赛可以培养参与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促进交流与学习。戏曲、舞蹈、音乐等传统文化演出形式,让居民欣赏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社区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志愿者团队,培养一批热衷于传统文化的青年志愿者。志愿者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传统文化咨询和指导等方式,推广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第二,整合与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政府方面可以在各地区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提供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交流和体验服务。基地包括传统文化图书馆、博物馆、音像资料库、艺术培训中心等,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学习机会,让群众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接着政府、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合作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多元的传统文化教育服务。网络平台可以及时更新传统文化知识,发布传统文化活动信息,提供在线学习、线上交流和互动的功能,让广大群众随时随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将文物、艺术品、音像资料、图书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标注和整理,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库。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开展配套培训、线上互动、传统文化知识比赛等活动,让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最优化的利用。

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形式和产品。通过传统文化的点亮,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的有机结合,为群众打造更加丰富多彩、有品质的文化生活。

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与载体。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是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些表达方式的创新和演化,可以吸引更多人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在音乐方面,可以尝试将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融合,创作出具有新颖曲风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例如,可以利用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来演奏流行歌曲,或者利用数字技术和声音处理技术来改变传统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开辟出新的音乐可能性。还可以将民间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音乐作品。

在舞蹈方面,可以结合传统舞蹈和现代舞蹈技巧,创造出具有时尚感的舞蹈形式。例如,可以利用现代舞蹈技巧来加强传统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同时将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具有新意和感染力的舞蹈作品。还可以在传统舞台表演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交流,创造出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

在文学方面,可以通过挖掘传统文学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创作出现代化的文学作品。例如,可以将传统诗词中的元素与现代诗歌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表达和时代特色的诗歌作品。还可以将传统文学故事与当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创作出反映现代生活和人际关系问题的小说和剧本。

在绘画方面,可以通过利用现代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手法,创作出传统文化元素的油画、水彩画等作品。例如,可以运用现代绘画技巧,将传统绘画中的主题和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富有现代审美特征的绘画作品。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体进行融合与互动,也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群的参与。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举办传统文化的线上展览和演出活动。通过视频直播、网络展示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作品、艺术品和表演呈现给群众。群众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了群众的参与度和便捷性。还可以用制作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短视频、音频节目等形式进行推广。短视频和音频节目形式更适合在年轻群体中传播,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渠道进行发布,同时在视频中加入趣味性元素及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被广大年轻人接受。另外,还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开设线上传统文化课程、音乐、书法等文化培训班,以及组织线上传统文化比赛等活动,激发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使其更加积极地关注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

增加传统文化体验与参与机会,可以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和参与到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安排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首先可以组织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品、手工制品、文物等的展览。展览可分为主题展和个人展,涵盖不同的传统文化领域,如中国画、陶瓷、刺绣等。展览可以借助博物馆、画廊、艺术中心等场所进行,向公众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其次安排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演出活动,邀请专业艺术团体或个人演出,也可以组织业余爱好者参与演出。在剧院、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和庆典,举办各种有趣的庆祝活动。如在春节期间安排大型灯会和舞狮表演,展示传统的新春氛围;在中秋节举办传统的赏月聚会和民俗游戏,让人们感受传统的温馨与欢乐。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亲身参与、体验和感受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搭建群众参与传统文化的平台和渠道。首先可以在街道设立文化社区,通过建筑设计、环境美化等手段,打造一个宜居、宜学、宜乐的文化场所,引导和吸引人们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中。文化社区除了提供基础设施和场地外,还应该组织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并鼓励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促进群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其次,成立传统手工艺工作室,让人们有机会学习和传承传统的手工艺技巧。工作室可以设置在有非遗传承的地区,并邀请当地的大师担任教师,让学员能够系统地掌握传统技法。在工作室中,还可以举办讲座、讲坛、培训班等形式的活动,让人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在社区或学校等地设立传统文化交流社团,让传统文化爱好者自发组织,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热情,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团可以根据不同的传统文化领域或兴趣爱好进行划分,并定期举办交流、比赛、展览等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借助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与载体,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参与机会。这样能够点亮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进步。

(作者单位:甘肃省文化馆)

猜你喜欢

群众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多让群众咧嘴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