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建中的应用
2024-12-31郑天祥
辽宁蕴含着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一环。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要阵地,同样也承担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大使命。高校的党建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辽宁红色文化和高校党建之间的内在联系
辽宁红色文化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党建工作是全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因为高校立人育德特殊性质,高校党建工作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育才铸魂的优势,必须借助恰当的载体,辽宁红色文化就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辽宁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在辽宁这块土地上英勇奋斗、顽强拼搏所留下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象征着辽宁人民勇敢、奋斗、拼搏、牺牲的区域特性,也代表着辽宁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昌盛的向往和追求。辽宁红色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共产党在带领辽宁人民奋斗过程中所留下的每一处遗址、创造的每一项精神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材,都有着书本教材无法比拟的感召力和教育价值。将辽宁红色文化引入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使广大师生党员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增强对辽宁红色文化的历史认同感。
高校党建是传承辽宁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红色是中国的国色,代表着无数革命先烈所期盼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底色,亦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红色文化所蕴含着的“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等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之所在,亦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源泉。辽宁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辽宁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基因,是在信息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多元文化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帮助我们分辨各种错误信息,坚守初心的重要举措。高校党建工作正是传承辽宁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全国党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党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还在于通过党的建设来实施德育,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将辽宁红色文化引入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可以强化党建工作的教育作用,还拓宽了辽宁红色文化的传承渠道,可以使辽宁红色文化以高校为中心,在广大师生党员中传承和发展。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党建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效能。一方面,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在于引导广大青年师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广大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在广大师生党员入党动机方面教育力度不够,入党动机引导工作针对性不强,入党教育流于形式化,致使部分青年大学生没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入党动机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模式较为传统,形式较为单一,没有跟上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急剧增加等新的形势,导致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专业程度不高:在选拔发展对象时看分数、重智育,而不能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进行考察、培养;在发展党员时重材料,而轻教育,重程序标准而轻思想标准;在党员的教育培养上,重形式而轻思想教育;最终导致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实际效能不高。将辽宁红色文化引入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利用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效能。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引入辽宁红色文化,利用辽宁本地区的红色资源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模式,让广大师生党员走出学校,深入实际,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有利于夯实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辽宁红色文化引入高校党建工作,有利于夯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辽宁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等精神价值丰富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仍然以校内主题教育和课堂教育为主,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育方式多采用传统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广大党员、师生深入了解辽宁本地的红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教育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教材,走出学校,借助辽宁地区的各个红色文化资源为媒介,使广大师生、党员深入实地去体验、学习,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初心使命,铭记民族历史苦难,珍惜祖国今天的和平昌隆。
有利于传统革命精神的继续发扬。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历经艰辛、不懈奋斗而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内蕴藏着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种种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更是我们继承先辈意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更是我们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冲破重重阻碍,实现宏伟目标的应有之义。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以高校党建工作为抓手,在引入辽宁红色文化时可以对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挖掘,完善、发展辽宁红色文化,扩大辽宁红色文化的应用范围;借助高校党建的平台,扩大辽宁红色文化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让广大师生党员能够深入了解辽宁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的引导下继承和弘扬辽宁红色文化,提升辽宁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新时代继续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建中的应用路径
把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首先,可以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六门思政课程的内容中,以经典案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辽宁本地区的红色文化,增强对辽宁红色文化的认同,树立学生与有荣焉的自豪感。其次,可以在六门主要思政课程之外,开发、开设与辽宁红色文化相关的专题课程。在对省内红色资源考察和挖掘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编,增设相关选修课程,开展对辽宁红色文化的展示和宣传,打造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了解辽宁红色文化。再次,可以拓展思政课教育形式,在思政课程中适当加入实践课程,充分利用辽宁地区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通过导游讲解,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烈事迹,实现教学和实践研究的结合。
丰富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党建的内容体系。首先,高校党组织可以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日常的党建工作内容。比如,可以将辽宁“六地”文化引入党员教育中,以发生在辽宁本地区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为主题开展党员教育,引导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其次,高校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红色资源,将党课教育搬到本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比如说,大连市的高校可以组织师生到旅顺日俄监狱、关向应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沈阳的高校可以组织本校师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了解东北抗战的艰难,可以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了解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辉煌历史,让广大师生党员深入基地,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现场聆听红色历史,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现场学习中感悟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深层次原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创新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党建的实践探索。首先,高校党组织可以利用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党员发展、教育的新模式。改变以往看分数、重材料、重形式的党建工作方式,将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党组织可以将学习红色精神、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纳入党员发展、教育的必修课程,结合“四史”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学习党的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其次,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优势,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将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广大师生党员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比如说,高校党组织可以开展党史故事短剧表演活动,组织广大党员查找资料,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将百年党史中的红色故事,以短剧场的形式进行演出,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一次次排练中学习党史,在一次次演出中升华思想。再次,高校党组织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搭建党教育平台,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搬到网上,实现云参观、云学习。比如省内各地高校党组织可以在党员教育的课程中开辟出网络专题教育专项,整合辽宁省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构建辽宁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辽宁省内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网络教育基地,使广大师生党员可以实现线上云参观、云学习,打破空间壁垒,实现资源互通。
完善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党建的保障机制。首先建立相关融入机制。一方面,各地市党组织要建立相关制度,将红色文化学习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各地区高校要对接本市红色文化学习制度,在党员教育中融入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省内各地区高校和省内红色文化资源联动机制,以地市为单位统一组织,将各地区的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纳入党员教育的必修课程,建立起统一的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同时,各地区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参与进来,组织本校师生党员错峰参观学习。其次,建立相关后勤保障机制。一方面,各地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相关工作人员,各高校亦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对接工作和组织工作,人员数量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另一方面,要建立资金保障。各地市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组织调度、人员培训、人员开支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由省教育厅牵头,将各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云学习平台,运用VR实景技术将省内红色文化资源“搬到”网上来,并对平台实时运营、及时维护,同时,组织各地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学习活动,并将成果及时上传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通,经验共享。
作者简介:
郑天祥,1996年出生,男,硕士,大连财经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本文为202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建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23GXDJ-YB124)。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