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4-12-31孙凤飞

三角洲 2024年23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革命

延安精神是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锤炼而成的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对延安精神内涵的进一步挖掘,通过实际教学活动使之具体化并贯彻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增强学生自主性,加大延安精神宣传等措施,促使大学生思想开放,品德提升,文化升华,实践全面。较好地践行延安精神,给新时代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重要思想遗产,其精髓内涵不仅是独立的理论体系,更是时代背景下对中国革命成功取得的重大总结。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人和许多学者都曾积极探索中国今后发展的正确道路和认真贯彻大政方针。与此同时,他们始终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现实状况并通过调查研究等手段来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成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石。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毫不动摇的革命,到革命取得胜利之日为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仁人志士缺衣少食,同甘共苦,舍生取义,为救国救民革命事业呕心沥血,为人民能安居乐业而奋斗,就是有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始终支持着他们,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作为延安精神的第二个重要方面而被广泛认可的。具体而言,这种思想路线就是在考虑一个问题时充分了解情况,尽量避免偏颇的观点,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其重要性在于,只有站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在理论上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从而真正推动设计实施方案。这种思想也可以推进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完善认识路线,找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小高潮”和“大高潮”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延安时期的共产党探索出了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保证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坚定的信仰和根本政治原则。这种宗旨的实现也是所有措施的基石,在担负平凡社会责任的同时,共产党也推进了自己的社会事业,从而有效支持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发展。在延安时期,共产党也大力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他们力图为社会大众创造一个安全、富庶的生活环境,推进了不少医疗、卫生等方面社会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力度。还通过丰富的文化惠及广大群众,使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国家发展中来。

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抗战中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族的自我意识。在延安时期,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也尊重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共产党坚持在最困难的时候努力寻找东西,在企业和居民的发展方向上,提出了不少合理方案。在延安开展的大量民族测验中,共产党坚信,越是虚伪的思想越不可能在任何形势下保持不败。

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信念受到冲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时代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冲击与干扰。不少大学生因为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出现了思想信念偏差的情况。此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新思想、新观念的出现也使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更加多样化,甚至有些人追求“不确定性”的思想。这些都无形中对大学生的思想信仰产生了极大冲击。

新时代大学生缺乏红色文化认同感与使命感。在外在因素影响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让年轻人接触到的文化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这导致大学生缺乏对文化的认同感。内在因素也是问题之一,没有足够的沉淀和自我认知也会让大学生缺乏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不仅是精神实体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心和价值体系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观念功利化倾向严重。当代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但当前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思想道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功利化倾向严重,表现为对个人利益看得过重;二是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精神;三是对社会公共事务关心不够;自我主义倾向严重。

延安精神蕴含着强大的政治教育功能。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教育时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使学生们能够认同延安精神,牢记延安精神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形成的,在行动、思想上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培养学生使命感,增强文化认同感。延安精神产生于极其艰苦的革命年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乐观革命主义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决心。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让大学生在学习延安精神中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向上向前的动力。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奉献精神。延安精神作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属于过去、现在和将来,还将永远存在于我们心中。新时代大学生要以延安精神为指引、为动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明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的联系,看到国家的发展对于个人的推动作用,也看到个人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大环境下利用国家资源,实现自我,推动国家社会发展,造福社会,服务人民,奉献人民。

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以课堂为牵引,讲好延安故事。延安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延安时期宣传载体的创新,使延安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播。延安时期虽然没有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但也不缺乏“讲故事”这个载体。在当时,无论是在报纸、杂志还是在广播中,都有很多讲故事的内容,来传播延安精神。例如在《解放日报》上,有很多关于军民鱼水情的报道;在《延安通讯》上有很多反映农村生产生活情况的文章;在《大众电影》上也有很多反映陕北农村风土人情、宣传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等内容。这些文章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播延安精神。所以,一定要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深入挖掘延安时期发生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身边的小故事,讲好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大事件,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比如,讲好关于延安精神为什么广为流传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认同感,让学生明白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国家该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要“挖掘先进典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挖掘延安精神,特别是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使这些典型人物的精神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的动力源泉,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撑。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出来的伟大精神财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精神财富也需要挖掘和整理。我们可以从红色基因入手,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精神。延安时期诞生了很多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这些人和事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保障。这些优秀模范人物在他们所处的领域,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通过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思想引领和行为示范作用。以延安为题材拍摄的红色影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延安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示,观看红色影片,能够使广大学生了解革命圣地的红色历史,重温当年前辈在党的领导下所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观看红色影片,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一代伟人的光荣事迹,从而更好地把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实践为引导,铸牢信仰根基。宣传延安精神并不是停留在理论和概念上,而是要把它落到实处,如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宣传延安精神。

红色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历史遗存。这些旧址既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弘扬延安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些旧址可以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弘扬延安精神的场所。

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体验活动,通过现场讲解、观看影片、开展讨论等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红色之旅体验活动,可以通过参观革命旧址,感受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激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而取得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心。

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延安精神,要开展红色专题讲座。这类讲座可以邀请延安时期的老领导、老战士、老专家或当地的学生、教师来作报告。这些报告既是对延安精神的生动阐释,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生动宣传。通过这些报告,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延安精神,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胜利、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认识。

开展主题征文比赛,可以把宣传延安精神与纪念伟人诞辰活动结合起来,并把主题征文比赛作为弘扬延安精神的有效载体。征文比赛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歌颂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为中心内容。通过征文比赛可以帮助人们学习、领会延安精神,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强化线上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和便捷性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轨有着促进作用。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逐渐多样化。新时代青年学生多通过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博、学习通、超星平台等网络社交平台获取资讯和知识。延安精神的精神内涵之一为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利用互联网便利、即时、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将延安精神嵌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

高校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易班、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宣传延安精神,不仅可以以故事、文章等学生喜爱的多种形式进行推送,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定时播放有关延安时期的历史大事件视频,在内容上还可将学生参与践行延安精神的实践活动推送出来,呼吁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革命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