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海盐文化助力文旅融合
2024-12-31丁颖
文旅融合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新路径,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是满足人民群众丰富需求的新手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挂牌揭示文旅融合走向了新征程。海盐文化是根植于盐城数千年的本土文化,海盐是盐城味道的代表,海盐文化是盐城的一张特色名片。现在,海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文创产品单一、盐城烙印淡化、知名度匮乏等诸多问题。探究海盐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径,对海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盐城文旅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网络平台的持续发展,为盐城海盐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将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盐城特色的海盐文化旅游品牌,为盐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盐城海盐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有着很好的现实基础,补齐短板、多做尝试、为盐城海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依靠文化的底蕴、旅游的魅力,还需要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方式。从历史上看,盐城一直是海盐的生产基地,有着五千年的传承。从地理位置来看,盐城东临黄海,位于江苏中部,是连接江苏南北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上海、南京、徐州三大区域中心城市的交汇点,是淮河经济带的出海门户,是长三角的新兴城市,同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与湿地资源。盐城交通便捷,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2599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53.8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网广泛覆盖,实现市区任何点位至高速路口、高铁站和飞机场,15分钟快捷到达。公路、铁路、海运、河运、航空等五项全能的交通运输,为盐城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海盐文化资源丰富。海盐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早就已经被人们提取使用。几千年来,围绕着海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盐城,因盐而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盐命名的设区市,是海盐文化的发源地。盐城海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原生态的海盐民俗文化、大量的海盐文物出土展示了盐城几千年的产盐历史,海盐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已经成为了盐城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从商周时期起,盐城就开启了“煮海为盐”的历史,东晋时期,盐城已是“环城皆盐场”。盐城海盐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全国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批准反映海盐文明的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就坐落在盐城,近两万件文物讲述了盐城人民与海水共同生活的故事,生动呈现了盐阜百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类器皿煮盐的场景。盐城有很多与海盐文化相关的地名,不少乡镇的命名都来源于海盐文化,安丰、草堰、伍佑等乡镇的名字就是源自曾经的盐场。作为海盐文化摇篮的“串场河”,其实也是寓意将盐场串起的河流,一条串场河诉说了盐城数千年的海盐文化。盐城人民每到新年即将来临之时,就会腌制“咸货”,腊肉、咸鱼、小菜……虽然腌制的用料早已不是海盐,但是海之咸味牢牢刻入了盐阜百姓的生活之中。
盐城海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困境
盐城在宣传海盐文化、打造海盐文旅融合品牌方面存在着海盐文化和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文创产品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近年来,文创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已经成为吸引旅游者眼球的一个亮点,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文创产品的助力。文创产品代表了文旅融合的创造力,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变成一个软广告,做到传播的效果。海盐博物馆与盐雕大师合作推出盐雕产品是我们重视文创产品跨出去的重要一步。博物馆内小小的一个角落所摆放的文创产品虽然也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但据调查,成交量并不大。海盐文创产品过于单一,实用性和创新性以及趣味性结合不到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海盐文创产品主要以盐雕为主,由于盐雕的特殊性,盐雕产品多为摆件,功能性单一,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海盐洗面奶等生活用品因为宣传不够、包装相对简陋、功能特色模糊等问题,也未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文创产品应该是富有生命力的,可以持续生产的,需要不断创新,把海盐文化通过多种产品的形式呈现,在产品的趣味性、新意上要做好文章、做足文章,赋予产品新的生命。
文化宣传缺乏突破口和吸引力。海盐文化的宣传推广模式比较单一,中国海盐博物馆作为宣传盐城海盐文化的重要窗口,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是在新媒体的宣传上有所缺失,仅靠零星的一些活动和偶尔的新闻报道想要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不现实的,形式老旧的宣传很难在市场上产生巨大的火花。海盐博物馆内部陈列中规中矩,缺少爆点,讲解员的解说虽然详细,但是重点不突出,缺少互动环节。新时代,旅游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好酒也怕巷深,新颖独特的宣传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文化场馆缺乏联动性和整合性。盐城文化资源丰富,海盐之城、湿地之都、红色老区,都是盐城的特色标签,但是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分散,之前的定位相对模糊、略显混乱,这就对资源的整合形成有效的整体和合力提出了一定的考验。游客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我们有着提供多元化旅游产品的基础:红色文化、湿地文化、海盐文化、海洋文化四种文化都汇聚在盐城这座城市里。一条临海公路可以将这些旅游景点都串联起来,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经验匮乏,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能够将这些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首先,各旅游景点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其次,缺少一条串联景点间的公交线路,最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投入机制。
文旅融合缺乏高质量人才。近几年,我市“名校优生”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来盐城工作。然而,在文旅融合领域,依旧缺乏专业的高质量人才。文旅融合走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还需要高质量人才的加盟。策划—设计—经营—管理—宣传—生产—讲解,整个过程都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实际操作的高素质人才。设计理念很好,但是生产不出产品,宣传不到位推销不出去,讲解人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不起追问等,这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跟一二线城市相比,在薪酬、提升平台等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本地人才互通力度不够、培育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依旧存在,这些因素在主客观上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短缺。
盐城海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高质量发展海盐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要在产品、服务、媒介、人才等方面构建新思路。
创新文创产品,丰富供给种类。做好市场调查,找准目标群体,迎合游客喜好。目标群体的面要选得广,游客喜爱的点得抓得准。首先,重视首创精神,文创产品给游客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在包装上要下足功夫。市场这块蛋糕是巨大的,怎么样能在“同质化”的市场中突出重围,最终依靠的还是消费群体的喜好。其次,从丰富文创产品的种类着手,将文创产品分为家居饰品、护肤彩妆、文具用品、盐雕盲盒、调味海盐等。有了丰富的产品类别,精美的外形包装,还需要兼具文化产品的内涵。把故事融入文化产品的生产中去,赋予文创产品新的生命力。文创产品本身不仅能体现海盐的特色、符合审美的需要,有创造力和共情性,还应该兼具实用性。好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展示海盐文化,还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
推出新型活动,促进联动融合。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打造联动整体,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动能,拓宽海盐文化传播平台。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新四军文化馆分别在各自领域内建立联盟,这是良好机遇,同行之间资源共享。同时,抓好湿地申遗这块牌子,将海盐资源扣紧“湿地之都”“沿海绿城”结合宣传。海盐来源于海,湿地来源于海,归根结底,资源就具有共通性。要抓住这些机遇,充分利用临海公路优势,建立一条串联各大景点之间的公交线路,方便游客出行,为旅游资源的整体合作提供客观条件。在市场联动过程中,推出新型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在相同和相似的市场中求不同才能突出重围,吸引更多的游客。新型活动的推出是对文化工作者和创作者的考验,情感融入是新型活动创作的前提,好的文化活动是有“人情味”的,是能与游客产生共鸣,是可以触动人们心灵,带给大家回味的。通过创新活动的形式、更新活动的内容、丰富活动的内涵,展现海盐文化的独有魅力。
深化盐城烙印,打造特色名片。海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宝藏,没有海盐,盐城将言之无味;没有海盐,盐城的历史将发生改变;没有海盐,盐城的发展也会走向另一个轨道。名片本身起的就是一个定位和宣传的作用,在打造海盐之城时,无论是在对外宣传,还是在文创产品设计,抑或是活动打造方面都应该嵌入“盐城”二字。这两个字可以体现在宣传的背景之中、产品的包装之上、活动的台词之内、旅游景点、盐城地标的墙体和灯光之中……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起到深化盐城文化烙印的作用,游客在拍照打卡发到社交平台之时也会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大家在感受海盐文化的同时能密切联系到它是盐城的一张特色名片,只知海盐不知盐城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知海盐而更知盐城才是目的所在。
重视网络力量,丰富宣传手段。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做好宣传工作,争取辐射更多游客。新媒体技术的推陈出新给海盐文旅融合带来了新机遇,丰富的海盐文化资源是盐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拓宽宣传途径,不断做出新尝试。拓宽传播的平台,可以通过更多的平台来宣传海盐文化。拓宽传播的手段,邀请大V来助阵,拍摄短视频在人气平台播出。用微博热搜等方式强势曝光,保持宣传的流量和热度。充分利用线上直播、线上课堂、AR实景等形式做宣传,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海盐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引他们到实地参观。和优秀的团队合作拍摄海盐文化的相关影视作品投放到热门视频平台去播放,增加人们对海盐文化的认识和关注。时代赋予了我们机遇,我们要努力找准突破口,集思广益,打造精品,创建属于自己的盐城特色品牌。
夯实人才队伍,增强基础服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服务建设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首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盐城有两所大学、四所大专院校,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在这些学校里,设立海盐文化的相关专业,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为盐城海盐文化的推广输送新鲜血液。其次,引进高端人才,通过优秀政策吸引文化、旅游、管理、设计、宣传等相关方面的人才来到盐城加入文旅融合的队伍中去,增强队伍的战斗力。然后,加强讲解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讲解团队,丰富景点自身的人才建设。还有,提高景区的基础服务,在海盐博物馆等相关景点周围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吃、住、游、购等全方位的服务,满足游客一站式的需求。最后,景区自身也要提升基础设施,利用义务讲解员、二维码扫描、电子讲解器等多种手段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