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
2024-12-31付婉宁
新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社会背景、经济形势、个人家庭情况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择业观念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还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就业压力和挑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择业观的健康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承载着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择业观念的形成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择业观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拟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为题,探讨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将首先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特点和趋势;接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剖析其作用和意义;然后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等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最后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建议和对策。
我们旨在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
与以往相比,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传统稳定性强、收入高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私企、外企、创业等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各种新兴行业和职业也在不断涌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新时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和职业发展,更关注自身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成就感。相较于传统观念中对于物质条件的追求,新时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念也起着重要影响。新时代,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学生可以更透彻了解所要从事职业的最真实样貌。相较于以前,大学教育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学生会根据现实环境以及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衡量,为找工作更早进行规划。目前整体环境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效果十分可观,不管是内在生活环境还是外在整体社会大环境。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引导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形成,尤其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对于指导大学生正确把握择业方向,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职业选择,以及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会对大学生的择业观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从出生开始就奠定了基础,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时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而父母大多数都结合社会发展大趋势与孩子自身条件希望孩子走最热门的发展路线,进而导致某些行业就业竞争压力十分大,有些行业却十分冷门。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超过了学校教育环境。
大学作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场所,在学校教育中也会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产生影响。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教师的指导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例如,一些高校可能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会鼓励学生选择创业或从事科研工作;而一些传统的院校则可能更倾向于培养学生成为公务员或从事传统行业。
社会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自身与所处环境交互影响而产生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有一定影响。大学生在社会生态系统中与同辈群体、家庭成员、大众传媒等进行的社会互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从社会互动理论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择业观会发生变化是因为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使他们逐渐理解了社会就业的形势,逐渐清晰明确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了解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指导大学生正确把握择业方向、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与政治的本质联系,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宗旨始终与国家政治需求相一致,也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必然会打上意识形态烙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就必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准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政治站位,准确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竭力做好大学生和教职工的意识形态灌输与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设计、运行、管理和评估中始终着眼于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和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方法。为了有效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首先,要通过课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正规教育渠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加强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为未来的择业提供更为充分的参考和准备。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活动,及时向大学生传递相关政策、信息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和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不过在利用网络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旋律。最后,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使教育客体最终进行自我教育,即在没有教育主体的介入时,其面对错误信息也能主动辨别,从而把握好正确导向,提高思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制定教育计划、设置教育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始终。同时,要注重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在思想政治体系建设和落实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等,能够有效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水平,为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政策和方针,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提高他们的择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健康成长成才。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开展在线教育和互动交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要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和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就业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更为丰富多样的就业选择和更高的就业压力,他们的择业观念更加重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首先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现实;最后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个性化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和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也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