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院校经典诗文诵读的美育实践

2024-12-31姜莹

三角洲 2024年23期
关键词:诗文院校素养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围绕经典诗文诵读这一主题,对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有益探索。首先以高职院校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为切入点,明确论题研究的意义,然后以经典诗文诵读为核心,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路径,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也担当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益处。诗文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形式,经典诗文是指经过时光淘汰和岁月的沉淀仍然能够历久弥新、千古流传,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著作。诵读是指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在有声的表达中体会作品的音韵节奏和情感意蕴。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让学生了解经典诗文的创作背景,在诵读过程中深入挖掘作品中蕴含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高职院校发挥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发挥高职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在高职院校实施和推广经典诗文诵读,为高职学生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在引导高职学生亲近经典的过程中,发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高职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经典诗文诵读,可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塑造高尚的人格,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将自身所积累的文化素养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岗位不仅要高技能、高水准的技能型人才,更要求高职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达到理想的效果。经典诗文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并且经典诗文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都能够让学生有深刻的感悟。在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具备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教育,能够净化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经典诗文诵读与美育的内在联系

美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典诗文中凝练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诵读诗文的过程就是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高职院校实施和推广经典诗文诵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悟经典诗文中蕴含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经典诗文诵读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内化的过程,经典诗文作品中的美感、情感和人生哲理需要长期揣摩和感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内在修养,还能够将从经典诗文中获取的审美能力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高职院校经典诗文诵读的美育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机构,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为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能工巧匠。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提升学生的知识和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的实现。顶层设计决定目标的实现质量,所以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把经典诗文诵读作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实施路径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搭建形式多样的活动平台,为经典诗文诵读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是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对于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为呈现良好的育人效果做好规划。

建设经典诗文诵读课程体系,实现系统化的审美教育。课程是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学校践行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经典诗文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较为深奥,而学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也会呈现多元化特点。为了深入发挥经典诗文诵读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实现经典诗文诵读的育人价值和教育功能,还要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供保障。经典诗文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的,且诗文的作者表达风格各异,要想真正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体会诗文中蕴含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还需要专业教师的解读和引导,才能够让学生对诗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在思想和精神层次产生共鸣。学生通过专业的经典诗文课堂教学,对诗文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全面,也能够获得更加深厚的审美情趣,并渗入潜意识层,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对诗文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后,不仅能够激发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还能够将审美能力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经典诗文中的精髓深入学生的教育和就业中来。为了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可以采用专业课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设置若干训练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通过手抄报、板报、音乐伴奏诵读、场景体验诵读等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充分感受经典诗文诵读的美感,为提升审美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作用,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文化传承视域下,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诗文诵读的美育功能,除了课堂教学主阵地,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为经典诗文诵读搭建各类平台,促进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经典诗文学思用行一体化。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可在理论上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感悟。高职院校在抓好主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根据经典诗文诵读的教育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为经典诗文诵读搭建各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载体。学校可聘请知名国学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经典诗文知识讲座,从更加专业化的角度为学生讲解经典诗文的创作背景及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对经典诗文有更深入的认知,在学校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良好氛围。学校可以举办以经典诗文为内容的书画大赛、辩论大赛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研究。社团是高职院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可组建经典诗文诵读社团,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凝聚到一起,定期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对经典诗文进行实践研究。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可在第二课堂通过实践进一步感受经典诗文的美感。学生将从经典诗文中的感悟迁移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可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平台。

创新经典诗文诵读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高职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切实发挥经典诗文诵读在美育中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对经典诗文诵读进行深入研究,丰富经典诗文诵读的形式。诗文是语言的最高形式,经典诗文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凝练而成的,还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及引人入胜的意境,所以可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经典诗文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经典诗文的美感。在国家重视、专家呼吁以及媒体的宣传下,经典诗文诵读登上了文化舞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电视节目的出现,掀起了全民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为高职院校创新经典诗文诵读提供了有利契机。学校可开展“自读、领读、齐读、指名小组读”等形式相结合,可以将“今音、古调、新唱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经典诗文诵读中恰当运用配乐,或者将其改编成歌曲,可填补空白语言之间的情感流动,利用音乐神奇的力量将学生置身于经典诗文的境界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受到审美教育。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将经典诗文诵读录制成视频,然后上传到自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热爱。

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根基,是中华民族经过悠久历史沉淀下的文化精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经典诗文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经典诗文的美,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道德修养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后,能够更加清晰地辨别生活中美与丑,分清美的层次,清晰美的类别,并能够挖掘出审美对象更深处本质性的东西,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能力。

本文为金昌市2022年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院校经典诗文诵读的美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KXGHKTLX[2022]21。作者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诗文院校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