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敞视主义视角下的《小耗子》
2024-12-31林夕又
全景敞视主义是福柯提出的观点,福柯构建了一个监狱式的环境,里面存在监控者和被监控者。最开始福柯在他的理论中把这种环境类比为皇家动物园,而被监控者正是动物园里的动物,后来福柯把监狱式环境里的被监控者扩展到人类,并运用到人类社会中。他发现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监禁,就可以将被监禁的人管制起来,这就是通过全景敞视这一机制所实现的规训。马哈茂德·台木尔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耗子》中包含了三位主要人物:小耗子、绰号为小耗子的小女孩,还有房东老太太。其中小耗子和小女孩都是作者创作故事体系里“被监禁者”的角色,房东老太太正是作为“监控者”的角色而存在。在故事中,小耗子和小女孩食不果腹,居住的地方破败不堪,在此条件下,老太太还肆意虐待女孩和耗子,完全不把她们当作有生命的个体来对待。最终,小耗子和女孩在备受折磨之后,走到了抗争的尽头,选择覆灭式结局,这也正是福柯全景敞视主义中所阐释的逃逸式结局。在这样一篇小说中,作者向读者呈现了鲜明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所导致的社会不公。此外,他也通过小女孩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内心;小女孩与小耗子的亲切交流也是作者对关心的渴望;小说中的社会场景也是作者所生活的埃及街区的缩影。正是通过这样的创作,台木尔向大家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呼吁读者及广大民众对阶级差距造成的悲剧进行关注和对社会积极改良。
《小耗子》是台木尔的代表作之一,曾多次被收入阿拉伯现代小说佳作选集。小说里有三位主人公:小耗子、小女孩和房东老太太。故事大致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刻薄的老太太家当佣人,她住在屋里一个堆垃圾的小角落里,因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在垃圾堆里找食物的小耗子,她觉得小耗子的处境和她十分相像,于是给小耗子喂食物,来回几次之后,小耗子便和女孩熟悉起来,成为了朋友。之后小女孩被老太太叫到别的房间去服侍一位濒临死亡的病人时,小耗子遭遇了老太太的捕捉,在众人围观之下,老太太用火把小耗子点燃,小女孩把楼门打开,小耗子跑到楼里,最终导致耗子和小女孩,乃至整栋楼都被烧毁。这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向读者展示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马哈茂德·台木尔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埃及现代主义派”文学的代表者之一。他的创作技巧纯熟,语言富有表现力,有独特的风格。他的短篇小说颇具特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受好评,是大家所公认的阿拉伯短篇小说奠基人。他以文学的方式展示了埃及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如贫困和阶级压制等,通过对人物和故事的刻画,反映了人们的困境和挣扎,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希望和抗争精神。
台木尔的作品精彩而深邃,他的声音在埃及文学中独具一格,对后世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埃及社会的窗口,无论是对埃及社会的深入分析,还是对人类内心的探索,都带给读者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全景敞视主义”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使用的自造术语,该理论认为,规训和惩罚的机制塑造了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控制机制。在全景敞视主义视角下,权力不再集中于某个特定的个体,而是分散于各个层面,借助无形之中的操控来实现社会控制。
一开始,福柯把圆形监狱和动物园关联起来,因为动物园将它的监视功能发挥出来,只是在社会中,这样的一个“动物园”所养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物,而是“人”。作者很巧妙地把小女孩比作“小耗子”,文中老太太对小女孩的暴力惩罚、言语攻击等,都是她为了实现规训的手段。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如今变成对现代社会权力机制微观阐释的典范,是社会阶级压制背后深层的运作原理,加深了人们对于权力结构的认知,直观展现了权力运转的特点。
监狱式的生活环境
空间——全景敞视建筑。在全景敞视主义理论里,监狱式的空间要求被规训者处在被动的居住环境,监视者处在更高级别的居住环境。小说中,小耗子和女孩被迫生活在破旧的环境中,无法保护个体隐私,每个路过的人都可以看到小女孩的生活,由此,她“小耗子”的绰号被大家熟知和接受。小耗子和女孩面临着从房东太太到在这片区域生活的其他人的多方监控,房东太太在处置小耗子时,还招引大家围观,这也是借助大众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控制。
权力——自主权力缺失。小耗子和小女孩没有决定生死的权利,更没有生活自主权。台木尔笔下的小耗子和小女孩面临着种种权力的限制。首先体现在她们缺乏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力上,监狱式的生活环境将她们置于权力的控制下,她们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另外,小耗子和小女孩在这个环境中缺乏生活自主权。她们的行动和言论受到严格的监视,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行为——独立性与依附性。小说中的小耗子和小女孩行为没有独立性,小女孩的日常是被房东太太安排好的,就连投喂小耗子也只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给小耗子留下一口食物。房东太太通过各种手段来约束她的行为,比如迫使她去照看病入膏肓、濒临死亡的病人;将她困在房间里,不允许下楼,不允许投喂小耗子等。
同样,小耗子更没有自己的行为独立性,不仅体现在它日常没有足够充饥的食物,还体现在它无法和小女孩见面的时候,被老太太捉走和被当众虐待的行为。正是这种监狱式的生活条件使她们失去独立性而增加依附性,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全景敞视的叙事结构
被监视者与监视者描写。《小耗子》的叙事主体是小耗子、小女孩和房东太太。小耗子是被人类任意操控的被监视者,小女孩则代表了被权贵操控的一类人,她作为一个家庭的佣人,行为和选择都受到权贵的约束,她在权贵的眼中只是工具,被用来满足监视者的需要。监视者的角色由老太太扮演,老太太从来没有认真把小女孩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控制小耗子和小女孩的生活,操控她们的命运,她的监视力量是隐蔽的,令小耗子和小女孩无法直观地感觉到,却无法逃脱。
人物独立行为与依附行为的描写。在全景敞视主义的阐释中,人物的独立行为与依附行为体现为人物想象与现实的描写。小说中,小女孩的实际遭遇和她希望小耗子得到的关心,正是她自身所处的现实和想象美好生活的写照。和小耗子每日约定在同一地点投喂食物,是她希望小耗子对自己形成依附行为关系的体现。反之,她自己的悲惨境遇,正是她人物独立行为的体现。
同样,小耗子也是有独立的行为意愿,却没有独立行为条件的存在,它知道每晚都能吃到小女孩留的食物,却没有办法在小女孩没按时出现时去找她,甚至没办法自主从老太太的手里逃脱,也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开紧闭着的大门,它一切和人类有关的行为,都要依附于人类,这也注定了它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而是依附小女孩的选择,造成了最后的结局。
悲惨逃逸式结局的刻画。全景敞视主义框架下的结局是逃逸式反抗,这与这小说的结局十分吻合,小耗子和女孩连同楼里的人都一同被烧死,正是小女孩最终选择的毁灭性反抗和报复性结局。
小说结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女孩和小耗子的悲惨结局也揭示了社会的冷漠无情。楼里其他人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描述,但也为主题增添了新视角,楼里的人既是没有帮忙的旁观者,也是冷漠的参与者,他们的存在为故事增加了更多的深度和复杂性,最后的逃逸式结局造成这群人的集体毁灭,也预示着在病态的社会结构里,如若不积极反抗,最终没有人能从中幸免。
社会现象的揭露
反映底层人民劳苦的现象。小说中小耗子和小女孩的遭遇,是当时埃及社会中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缩影,揭示了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现象,他们的境遇也代表着许多底层人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经济机会有限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小女孩没有获得更体面工作,她作为佣人努力劳作却生活窘迫,且没有自由,可以深刻理解底层人民在社会中面临的极度不平等现象,她备受歧视、虐待和剥削,无法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映射出社会底层民众所经历的社会不公和无力感。
反映普通民众的真善美。小说中,尽管小女孩遭受了如此残忍和不公平的对待,但她仍然对美好生活抱有期待,甚至愿意为比自己更弱小的生物付出关心,小女孩被老太太无理虐待之后,还能对垃圾堆里觅食的小耗子备加关照,这不仅是她内心善良的体现,更是她想要改变和反抗的内心映照,这种种行为反映了小女孩本质上的善良和温暖,也代表了埃及民众的淳朴,真挚,装载着大众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作者将社会的悲惨现象与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联系在一起,使大众更深入地理解普通民众所面临的困境和希望。
反映社会阶级分化。小说中的小女孩代表穷人阶层,房东老太太代表富人阶层,除此之外,小女孩作为帮佣的身份,代表了奴隶阶层;老太太作为小女孩的使唤者,代表了雇主阶层。作者构建了这样一个故事,非常鲜明地摆出了阶级分化问题,以及阶级差距所带来的矛盾。
在作者生活的街区,有各种不同阶层的人,他们与不同的人共存,他的记忆中储存了许多他所看到的大众生活和活生生的人物,然后他将他们重新描绘出来,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实际上,这种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也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社会普遍存在,甚至于在当今社会仍有存留,其根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综合改革,才能实现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福柯在全景敞视主义中阐述的观点即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处可逃的权力世界,权力通过控制实现规训,导致普通劳苦民众受到生活之苦和压迫,进行逃逸式的抵抗,这样的结局也反映了当下埃及社会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悲剧。《小耗子》这样一部短篇小说作品正是福柯观念中全景敞视主义的文学写照,通过对小说中三位主人公的详细分析,以及对作者笔下所构建的故事场景深入探究,让读者得以窥见埃及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阶级和贫富分化现象,以及普通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部作品着重展示了普通民众的善良、温暖和努力,同时也折射出社会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但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小说里境遇悲惨的小女孩和小耗子,刻薄的房东老太太以及让人倍加惋叹的结局,更是看到了埃及社会中一个个辛勤劳苦却无法改变命运的底层民众,和不顾普通大众的生活、滥用权力的富有权贵,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改良的呼唤。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希望大家积极努力推动社会变革以减少不公平现象,期望大家关注社会问题、支持弱势群体、倡导平等和正义。同样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些社会结构中的问题不仅存在于这部作品中,也不仅存在于当时的埃及社会中,更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需要大家在此进行深入探究并做出积极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