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2024-12-31侯端阳糜雨阐盛岑洁
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普遍思政意识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党建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工作,能够持续深化落实党建工作的守正创新,结合高校实际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并且逐渐产生引领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党建质量。本文将对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难点和策略。
高校是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高校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受到一定的重视。在新时代,党建工作更应当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建立高校中优质的党建工作标杆,起到关键的引领、引导作用,提升党建的影响力,使党建工作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促使党建工作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
品牌概念来源于市场经营活动,品牌能够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又能够促使党建本身的素质得到提升,党建品牌可以作为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通过对党建工作深入且具有特色的展示,提高党建工作的知名度、认同度及影响力,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吸引更多的人产生对党建工作的兴趣。党建品牌建设最为关键的作用,就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党性和党员意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归属感,让学生的政治素养逐渐提升,并且拥有责任担当。同时,通过党建品牌建设,也可以让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党建品牌建设代表着党建工作一定要对外展示良好的党建工作素质和形象,对内能够自我监督和管理,通过对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情况进行评价和要求,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通过党建品牌建设,可以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党建工作的计划和方案,落实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措施,检查党建工作的执行和结果,评估党建工作的优劣和改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党建工作流程和机制。同时,通过党建品牌建设,也可以增强党建工作的自律和约束能力,提高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党建工作的可信度,逐渐形成良好的党建风气,使党建工作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三、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工作中关键的部分,虽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却受到学生的误解,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其产生兴趣。因此,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而党建品牌建设则可以通过激励和引领手段,对党建工作进行创新、差异化及个性化的探索,提高党建工作的活力,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前瞻性,让更多的学生对党建工作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党建品牌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结合高校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打造党建工作的品牌和标杆,形成党建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同时,通过党建品牌建设,也可以充分利用党建工作的资源和条件,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变化,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党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
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难点
一、品牌建设与实践脱离
品牌建设的本质是党建工作的实践,需要在党建工作的具体活动和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和形式。然而,在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品牌建设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即只注重宣传和展示,而忽视内涵和实质,导致品牌建设成为一种表面的、虚假的、无效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将品牌建设简单地等同于党建工作的标签和符号,而不是党建工作的精神和理念,从而忽视了深层含义和价值。同时,由于缺乏品牌建设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将其随意地安排和实施,而不是根据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高校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打造品牌和标杆,从而忽视了品牌建设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其次,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将品牌建设片面地以形式和数量为衡量标准,未有效结合实际情况,缺乏党建工作质量方面的检查和改进,最终导致品牌建设难以满足要求,忽视了实效性和创新能力。
二、品牌建设定位不明确
品牌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明确建设定位,不能流于形式,失去目标。然而,在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没有建设的主体对象和内容形式,导致品牌建设逐渐混乱,产生了资源投入大而缺乏实际效果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品牌建设的主体和对象的明确界定,产生混淆和模糊,或者过分强调或者忽视某一方面,从而导致品牌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不清晰,或者与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不符合。二是缺乏对品牌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的明确选择,将内容和形式随意地拼凑和复制,从而导致品牌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晰,与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不匹配。三是缺乏对品牌建设的目标和效果的明确设定,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标准并不清晰的情况,也容易引起相关的争议,导致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品牌建设的要求不相符,最终出现品牌建设难以长期持续的状况。
三、品牌建设缺乏标准化支撑
品牌建设需要得到标准化的支撑,即能够对党建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形成一套完善的品牌建设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质量和水平。然而,品牌建设缺乏标准化支撑的现象仍然较为常见,标准规范的缺乏一方面导致品牌建设的混乱无序,另一方面则无法接受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很容易对后续的工作造成影响。一方面,很多品牌建设工作没有结合高校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在适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标准的制定方面,也常常未进行有效落实,从而导致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不科学。另一方面,品牌建设需要一定的方法,在忽略品牌建设方法和标准的情况下,建设工作很难执行,既无法根据标准明确应用方法,也无法根据标准对方法进行调整,最终导致工作无法延续。此外,品牌建设的标准化进程通常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化就难以得到有效改进,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党建活动创新
党建活动是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建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展示党建工作,让更多人认识到工作价值。而想要建设品牌,就要利用好宣传渠道,做好创新工作,从而提高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打造党建活动的品牌奠定基础。具体的,在党建活动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变化情况,不断创新主题和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增强针对性。同时,活动应当更加多样,包括电影、歌舞、小品、报刊等都可以融入党建内容,让活动更加有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再逐渐加深理解。其次,应当结合高校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方法,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和条件,增强党建活动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结合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创新组织和实施方式,并据此制定党建活动的计划和方案,落实党建活动的责任,增强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全面统筹
为了切实保证党建品牌建设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应当积极做好全面统筹工作,通过全面统筹的方式对党建工作和品牌建设进行协同管理和全面控制,逐渐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在进行全面统筹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党建品牌建设的主体和对象,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分工,从而有规划地开展品牌建设工作,得到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让党建工作能够有组织、有流程、有规范,形成一个清晰的责任体系和工作网络。
其次,还要明确党建品牌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品牌建设的内容中,应当结合党建工作的精神,明确主旨和目标,体现出特色,让党建品牌独树一帜,发挥真正的引领作用。同时,为提升党建品牌建设的整体效果,应当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建设工作的局部与整体相协调,提升统筹效果,并且可以制定建设工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让建设工作得到科学的评估和反馈。
三、加强党员教育
党员教育是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前提,“打铁必须自身硬”,通过党员教育,能够使党员更有效地履行职责,提升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提高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和质量。提高党建品牌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性和素质,增强党员的责任和担当。首先,在党员教育中,应当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党员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增强党的观念和纪律意识,提高党的认同和归属感。其次,我们党拥有光辉的历史背景和强大的理念和精神,应当做好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等方面的教育,使党员深入了解党的光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坚守初心使命,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还应当加强党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党员深入参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事业,坚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发挥党建品牌宣传和引领作用
党建品牌宣传本身也是提升党建工作吸引力,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党建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通过发挥党建品牌宣传和引领作用,也能够持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认同度和影响力。为此,首先应当加强内部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党员和学生广泛宣传党建品牌的内容和形式,使党员和学生对其产生了解,从而提高党员和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度。其次,外部宣传也应当受到一定的重视,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党建内容和党建品牌,让社会各界产生关注,从而促动相应工作的开展,使党建品牌建设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利用各种机会联合其他党建品牌进行宣传,发挥集群效应,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对党建和党建品牌的认识,增加相关印象,提升党建品牌建设工作的影响。
五、加强党建品牌建设的监督和评估
在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党建品牌建设的质量,一定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建设工作。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明确监督和评估的主体和对象,并且设定好相关程序和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同时,还要定期对党建品牌建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从规划、组织、实施、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分析,对党建工作进行评价,再通过反馈使党建品牌建设得到调整,让品牌建设持续进步。其次,应当建立监督岗位,明确相关的职责,及时对监督和评估的结果进行反馈和传达,并且采纳合理的意见建议,对党建工作进行优化,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提升品牌建设工作的科学性。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党建品牌的建设工作是提升党建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促进其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党建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从党员教育出发,通过活动创新和品牌宣传等方式,逐渐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促使党建工作的稳定发展和创新提高。
作者简介:
侯端阳,1990年5月生,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糜雨阐,2002年12月生,女,汉族 ,浙江嘉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盛岑洁,2003年1月生,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本文系绍兴文理学院校级课题《对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有效路径的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编号:2022DJ001)成果。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