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2024-12-31庄婉仪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对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建设与整合,以满足现代中职美术实际教学的需求。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 " " "主要应用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摆脱传统课堂固定教学场所中“面对面”教学的限制,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将更多的课程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自己所需的美术学习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教师与学生还可以针对各类的课程资源与美术问题等进行实时沟通,教师可以借此来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解决美术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另外,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之后,教师可利用平台呈现的可视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了解每一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盲区或者出现的短板,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这对于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和个性化地发展。
二、拓宽学生视野
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包含绘画、设计构成、软件基础、艺术欣赏等诸多专业课程,传统教材资料中的课程资源无法满足现代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只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材束缚,为学生们建立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才可以有效实现课堂改革,达到丰富学生们的美术知识,拓宽其美术视野的目的。而在当前的中职美术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便可大大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实际教学内容、知识点作为依据,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平台等,获取更多的课外资源,例如VR故宫、云游博物馆等App或网站,丰富课堂教学,为学生的习得美术相关知识提供足够便利。如此一来,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审美体验,更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创意创新能力,陶冶艺术情操。
三、激发审美兴趣
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是最为关键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在传统中职美术教学模式下,由于教材篇幅比较有限,其中的图片印刷效果也未必达到最佳,且学生接触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和作品的机会很少,照本宣科式的美术课毫无学科特色,视觉效果平平的印刷图片更难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动人之处,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兴趣,甚至会出现审美疲劳情况,从而影响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效果。而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中职美术教学也具备了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多种相关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的收集和展示,可进一步优化其整体的展示效果,为中职学生带来更好的美术作品欣赏体验。借助VR、AR等数字化技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是360度的展示,也可以是声、光、电结合的感官体验。那一幅幅艺术作品不再是教材上的一张图片,一幅画可以变成一部歌剧或一支舞蹈,或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美妙仙境。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可充分激发中职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其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沉浸式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由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审美潜力,最终达到提升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增强创造意识
中职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升其艺术创造性。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中职美术教师可借助于信息化环境将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呈现给学生,使其在信息化环境里认真分析各种美术作品的具体图像结构,借助非传统的绘画工具,来简单勾勒相应的美术图像,借助数字化的软件、设备尝试体验绘画创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美术作品的具体图像结构的理性认知,逐渐理解图像的造型规律,感受体会不同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意蕴。同时,借助数位板、平板电脑、绘图软件等非传统的绘画工具,降低了对学生的绘画基础的要求,即使是零基础的学生也可以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另外也丰富了学生作品的呈现方式。数字化的图像软件可以将多重艺术效果叠加呈现,如果应用得当,更能凸显学生的创造力。此种鉴赏与练习模式也可以进一步增强中职美术教师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更好的美术创造意识,这对于中职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及其创作能力的提升都十分有利,还有助于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社会数字化要求的美术人才。
中职美术课程资源的主要信息化建设策略
在中职美术教学工作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大主要应用方向就是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就目前来看,中职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主要建设策略包括丰富信息化教学内容、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融合信息化教学方式以及优化信息化课后评价等,以下是对其主要建设策略所进行的分析。
一、丰富信息化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要想有效建设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关键策略就是丰富中职美术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内容,教师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网络中相应的课程资源全面渗透到中职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借助于云教学平台、超星图书馆和慕课等各类信息化平台,全面检索与中职美术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课程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对既有的美术课程资源做出进一步扩充,以更加新颖的课程资源来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中职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布置一些自主查找课程资源的任务,指导中职学生如何通过互联网或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来自主检索相应的课程资源。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中职美术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
在建设中职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时,信息化教学情境创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中职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以及相应的信息化平台等,为学生们创设合理的美术教学情境,以此来建设并展现各类的美术课程资源。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具体的美术课程资源构建时,中职美术教师可采取以下几项策略来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1、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到中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通过信息技术依次向学生们展示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内涵意蕴,进一步带领学生们探究相关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征等情况,从而使各种相关课程资源在信息化教学情境中得以充分展现。这对于中职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提升都将十分有利。2、教师可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通过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和展示与其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以此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比如,在关于“北京皇家园林”这部分美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在互联网或相关信息化平台上全面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将各类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融入信息化教学情境中,包括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主要结构等基本美术知识,以及传统建筑布局风水理论、五行学说、等级观念等的文化内涵,这样就为中职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传统建筑美术学习情境,使其置身于浓郁的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氛围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实现中职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合理建设,也可以为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学习、拓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素养。
三、融合信息化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是最为基础且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建设中职美术教学中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时,教师可将信息化教学方式融入其中,引领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获取和接收相应的课程资源。就目前的中职美术教学来看,微课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通过微课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来建设课程资源,教师可采取以下几项策略:
在中职美术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将需要预习的美术知识浓缩到微课里,使其形成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信息化课程资源,然后将微课发布到学生们的学习群里,让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和相关内容等做到初步了解,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这样便可让学生在正式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
在微课制作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创建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人物石膏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石膏像,使其深刻领会其中的人物特征。同时也可以将与之相关的古希腊雕塑内涵及其特征等知识融入微课制作中,使信息化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之后再引导学生们结合微课内容,尝试进行石膏像素描。这样不仅可加强中职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其知识储备量,为后续的美术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优化信息化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也是中职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课后评价不仅可进一步加深中职学生对于所学美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可以使其进一步扩充已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使其在美术专业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中职美术教师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建立课程资源,使学生的信息化美术课后评价得到进一步丰富,教师可采取以下几项策略:
借助于线上教学平台查看所有学生的具体学习记录,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成画像和轨迹图的形式,使美术课后教学评估达到可视化效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课后评价结果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再将具体的评估结果作为依据,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在后续教学中为其建立更具针对性的课程资源,使后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教学计划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根据学生们平时在信息化平台上的学习表现来分析和评价其实际的学习情况,掌握其美术知识的欠缺之处。然后再以此为依据,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调整课程资源建设,为学生们建立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其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中职学生在美术专业中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当前极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尤其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基于此,教师应充分明确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利用此种模式来建设更加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以满足现代中职美术教学的实际需求,从而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进一步丰富其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从而助力他们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
庄婉仪,1995年1月生,女,回族,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美育。本文系玄武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打开的空间’:中职美术课程艺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项目编号:XL/2022/020)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