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养余年
2024-12-31都洪艺
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模型逐渐向倒金字塔模型转变,突出表现为青少年比重逐渐减少和劳动力不足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据预测,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会达到一个高峰,峰值是4.87亿左右。当前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消费市场产生小幅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的幅度也将扩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物质层面逐渐转向非物质层面。在医疗康养方面,老年群体的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同时,老年人比其他年龄群体有更多闲暇时间,也会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使得当今的新兴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老年群体中,文化因素对于银发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发经济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提到,要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现在的银发经济主要集中于医疗、养老、日常起居等低层次需求方面,未来,老年群体的消费将更多地集中于流媒体平台、文化旅游、康养保健以及轻娱乐方面,通过这些方式,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娱乐带给老年人。未来需要我们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发掘文化养老的市场潜力。以上都是基于新文化视域下的考量,银发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未来会更加趋向全面化和多元化,但在银发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扩展的同时,其发展中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研究意义
未来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文化产业方面突出表现为一个词“文化养老”。文化养老是指在完全满足老年群体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的过程。它是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我国的“60后”群体成长在计划经济时代,经历改革开放,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作为各个年龄段中最为年长的一个群体,社会经验积累的时间更长,涉及民俗、文学、历史、古典、娱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于文化有自己更加独特的追求,也有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正是这个特点,让当前新潮文化拥有广阔的传播范围和固定的接受群体,小到让新潮文化更新变革的速度加快,大到使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从养老的角度解读,文化生活融入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参与文化生活,使得老年人生活内容丰富、精神富足,助力他们走出封闭式的空间,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不仅帮助老年群体建立了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也能使他们快速地接受社会文化,让年龄层次的更新过程更加顺畅。将文化和养老分开来看,两方面都验证了文化养老在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这种建立在全社会和家庭中间的新养老观念也正是国家一直在倡导的“四有工程”建设。
“文化+”养老经济现状
一、新兴文化下的机构康养服务
文化在养老服务中主要表现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多方医院和养老服务主体资源,使各自承担着不同职责与任务的不同服务主体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新文化注入养老服务过程中;例如江苏省“养教联动”基地内实行双线运营模式,坚持健康养老和文化学习双目标,以健康养老为基本保障,以文化学习为根本追求,通过此平台让老年人与时代同步,与新兴文化并行。不光在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的医养服务机构都主动将文化与康养相结合,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表现为将“医、康、养、护、健、管”六位融为一体,不仅包括日常起居、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娱乐、精神心理、健康管理等专业医养保健服务。新兴文化对于医养机构的渗透,不仅成为医养机构过硬且极具吸引力的招牌,而且对于银发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
二、新兴文化下的社区养老
传统的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建设主要集中在普通的文娱活动方面,如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体育健身活动;绘画、书法练习、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活动。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社区管理中逐渐建立,社区养老中的文化活动也逐渐摆脱传统模式,开始与互联网、媒体技术相结合,打造社区文化养老新模式。一些社区通过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定期推送健康、医疗、文化娱乐内容;通过平台的建立,让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在老年群体中实现传播共享,便捷老年人获取前沿新兴的文化资源。需要说明的是,仍有部分社区内的文化养老还是会受到资源、空间、政策等的限制,老年人无法享受便捷的服务,不能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保障,活动内容单一,信息的输送渠道和传播渠道相对较少,做不到及时满足信息获取的需求。尽管社区文化养老存在不足,但作为银发经济消费支出的一大重要领域,社区文化的传播在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
三、新兴文化下的老年文娱活动
老年大学、社区、养老机构和老年文化社团组织等都是老年文娱活动的载体,其中以老年大学为传播文化的主阵地,是老年人中文化传播最为广泛的地方。受到时代文化影响的老年群体已不单单将文娱活动局限在传统空间之内,他们搭乘新媒体技术的快车,开始将自己有关娱乐消遣的休闲方式放在流媒体平台上,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淘宝、拼多多等购物平台以及各大电商直播平台,传统的以“勤俭节约”“追求极致性价比”为标签的老年群体也渐渐开始接受了“即买即送”“海选海淘”的新潮的消费文化,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在这种新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也促成了银发经济发展模式的又一大更新,老年人不仅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实现消费品的自由选购,也可借助科技的发展进行二次就业,足不出户完成对于经济的推动,借此实现自我价值。除了以上提到的集体的线下活动以及个体的线上活动外,个体的线下活动也是对于文化传播和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面;以文旅活动为例,当前,老年旅游快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私域营销过程引发了同群效应:例如,一位老人在朋友圈看到其他老人发的出行照,可能会产生好奇和跟从行为;第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更容易引发人们产生冲动行为。一句“青春没有售价,泰山就在脚下”不光激励了年轻群体,也让一众低龄老年人将部分精力投入旅游消费品当中,据全国老龄委调查发现,当前我国老年旅游人数体量巨大,占年度全国旅游总人次的20%以上。由上可见,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由其所带动的市场消费能级不容小觑。在未来,老年文旅将成为银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
“文化+”养老经济中的问题
一、社会文化在老年群体传播的过程中缺乏移情性
移情性方面,新兴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老年群体感受到的来自社会人文关怀较少,尤其以社会无法积极响应其需求以及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得不到满足为主要突出点。对于老年人而言,新兴文化的概念无法做到立即向老年群体有效传播,在不能及时地接受文化的时候,老年群体就会与社会上的其他年龄群体产生差距,长此以往,老年人将逐渐与社会快速发展脱节,其在经济方面占比将会减小。
二、高龄老年群体对于新兴文化的接受程度远低于低龄老年群体
高龄老年群体对于文化养老的认知远远不足,由于缺乏了解,认识不够深入,他们主动接受新兴文化渗透到养老生活中的意识也十分淡薄,远不及低龄老年群体,新兴文化无法渗透到整个老年群体当中,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断层,不利于文化产业在养老方面的进一步深入,同样也无法有效地形成经济效益。
三、银发经济中文旅消费支出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同时缺乏针对性的文旅产品
同程旅游发布的《中国中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老年旅游者每年出游两次占比达42.7%,出游3次及以上则为20.2%,且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中。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因而我国省际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门槛效应,人口老龄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文化旅游在老年经济中发展势头不够显著。
四、文化养老缺乏丰富的活动载体和资源供给
就当前文化养老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缺乏社区养老活动中心的场所,文化普及的途径十分单一,文化服务内容缺乏创新。老年人口数量近几年来迅速膨胀,而绝大多数地区受制于资源或时间场地,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于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老年群体内部无法对这种养老模式产生积极的响应,无法将实际需求转化为经济效益,更不用谈其会对于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养老经济中的解决对策
一、依托传统文化实现养老关怀
在微观层面,文化产业在助推文化养老的同时可以将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二者之间建立起牢固的保障机制;在宏观层面,政府要积极搭建传统文化与文化养老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从顶层制定规划、出台政策,规范与鼓励二者协同发展。构建文化养老运营服务机制,加大人才支撑、资金保障力度。新兴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传播,在老年群体中将拥有更高的接受度,其也能得到一定的尊重和满足,对于融入社会文化有更高的意愿,也更愿意为文化买单。
二、利用全媒体从多方面入手减轻高龄老人与低龄老人之间的差距
推进“互联网+”养老,利用大数据赋能。随着大数据的更新与发展,互联网也为文化养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可以将身怀传统文化才艺的老年人的才艺活动做成视频上传到平台,借助互联网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打破了空间地域的阻隔,也为高效地向老人提供救治消除了壁垒。同时利用电视节目邀请各个年龄段老年人参与相关访谈或栏目,讲述他们日常生活中参与文化活动的亲身经历,分享老年人生活经验等。
三、充分考虑各区域实际情况,开发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
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政府部门可着力发展老年休闲旅游产业,尽可能地消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群体在文旅市场中最大程度地体现价值;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把握老龄化浪潮的时机是当前最好的选择,积极挖掘地区老年旅游业发展潜力,提供贴合老年人兴趣和需求的文化养老服务。利用AI和VR云技术,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设计适合他们的旅游产品,打造虚拟场景,提供真实的旅游线路,真实再现各种景区3D场景。不管处在哪个地区哪一年龄层的老年人都能足不出户游览祖国美景,用新技术推动老年人的文化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更好地实现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供给层打造多元化的“文化+”养老,创新丰富文化活动载体
可以依托不同资源构建起综合文化养老服务体系,搭建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就近文化娱乐、学习培训等,引导养老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养老服务产业链,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智慧养老模式;搭建多元载体,开展多层次文化养老活动,利用文化因素,激发老年市场消费潜力释放,为老年人“老有所依”提供保障,还可以形成老年文化市场产业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来银发经济新的更高增长。
作者简介:
都洪艺,2004年生,女,山东枣庄人,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