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视角下的红色影视作品育人实践与探索
2024-12-31郑欢欢
近年来,红色主旋律影视作品成了越来越多公众的选择,《觉醒年代》《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红色影视作品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教材,通过大荧幕让人民群众和大学生重回历史现场、重温革命故事,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本文将从培养教师队伍、丰富实践课内容、创新实践课教学方法及健全实践课教学机制等方面入手,将红色影视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探索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并产生共鸣的教学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红色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 " " " "实践课的联系
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以红色文化为题材展现革命精神和革命面貌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演绎当时的历史情景,来展现革命斗争的民族精神和情怀,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生动写照。如今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影视作品的价值,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发挥红色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提倡“大思政课”就是要求思政课不仅要讲在课堂,也应讲在社会生活中,而思政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来抓,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这一要求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广大高校必须聚焦于以德为先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红色影视作品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 实践课的必要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载体,能够有效丰富和深化思政实践课的内容,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思政实践课面临着拓展教学资源、探索新教学模式的新阶段,这也对落实思政实践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当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则。
现阶段,各高校基于学校自身实际,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好的做法,如设置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探索了信息化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从目前学校教学体系的设计上看,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对现有实践资源挖掘不深入等现象,造成了实践教学开展的广泛性和经常性不充分的问题,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了思政课整体效果。这些现实情况都迫切需要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思政教育改革中加强统筹,打通知与行之间的关节,不断拓宽思政实践课的广度和深度。
二、红色影视作品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成效
红色影视作品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娱乐性等特征,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教育素材,丰富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有助于更好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使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发挥其教育价值功能的同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和环境的改变也为思政实践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当前,红色影视作品受到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欢迎,一方面增强了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光辉历史进程的了解,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和感受。因此,实践课还面临许多发展和创新的契机。高校应将红色影视作品资源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构筑红色影视教育平台,组织各种相关的校园活动,真正把红色影视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去,充分利用好红色影视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
红色影视作品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红色影视作品同样也是凝聚和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本部分将从强化具有培养实践教学队伍、丰富具有红色影视作品底蕴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健全具有红色影视作品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机制等方面对实践路径的创新提出建议。
一、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实践教学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进行红色影视作品教育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因此,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升和落实思政课教学成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首先,强化思政课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在招聘和选拔思政课教师的过程中,加强对应聘人员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的考察,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所提出的“六要”标准作为考核的依据,能够将教师们的优良素质和精神面貌在课堂中得以展现。在日常的培养和培训中,也应增加思政课教师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内容的教育,从而对红色影视作品所包含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帮助思政课教师夯实理论基础,全方位地去认识和感知党的光辉历史,以便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讲授和应用。
其次,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高校应搭建思政课教师与影视作品鉴赏等课程的专业课教师交流和联系的平台,在发挥思政课教师对于红色影视作品所包含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的认识优势的同时,结合影视鉴赏课程对于人物形象和具体细节刻画的特长,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以形成育人合力。这些做法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红色影视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和深刻内涵,有助于将红色影视文化应用到实践课教学中去,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双重目的。
二、丰富具有红色影视作品底蕴的实践教学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的历史,而这些红色影视作品正是对党的光辉历史的写照和再现。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体,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第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应当建立红色影视资源学习实践和培训基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实践课也应当与时俱进,拓宽教学阵地,真正做到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各高校之间应加强沟通和联系,与地方党史、文化旅游部门合作,在整合教育资源的同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内外联通机制,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另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出演红色影视作品的演员进入校园和同学们分享感受和体会,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实践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课教学环节中。
第二,重视对红色影视作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本地的影视资源文化,这能够为实践课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课安排,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影视基地,通过角色扮演和实地感受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其中的红色情怀和历史事件的经过。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殊性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对红色影视作品所包含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还原和讲解;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纪念日等,系统地将经典的历史事件片段进行情景再现,在展现专业素养的同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根据当时的着装展开服装设计等工作。最终形成社会实践报告,思政课教师要将学生的实践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之后教学的素材。
三、创新以红色影视作品为内容的实践教学方法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要求我们同样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认知发展规律,创新实践课教学方法,把红色基因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
第一,开设红色影视拍摄社团。指导学生创建并加入红色影视短片拍摄社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将单一的讲授的模式转变为微电影、短视频,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影视的魅力。尤其是在建党节、建军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加大宣传力度,团委和学工部以及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可组织学生观看社团拍摄的红色影视短片,更进一步增强其中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第二,搭建红色影视作品宣传平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时代的到来,手机和网络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公众号或专题网站的方式,上传学生递交和呈现的优秀作品,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呈现。另外也可以在公众号设置互动问题和游戏,分不同历史时期和专题进行介绍,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影视作品资源库,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度发展和融合。最后,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知识竞赛,或者以课堂展示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学校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适当加强联系与合作,在学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营造浓厚的红色影视文化氛围,使学生接受其中的文化熏陶。
四、健全以红色影视作品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机制
如今,实践课教学已成为强化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补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搭建实践课教学基地。红色影视作品有其特定的故事背景和内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能够有效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目的和功效。
高校内部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建立起一个以党委领导为核心,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协同联动的有效机制,严格按照要求落实上级关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方针,明确考核标准,拟定考核办法。发动全校部门和各个组织的力量,成立专门的资源整合小组,建立红色影视资源库,从而使红色影视资源服务于思政课建设。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加强教学组织,防止课堂的过度娱乐化,只是关注明星的阵容,而忽略了影视作品所包含及表达的真实情感及内容。
红色影视作品作为具有特殊时代价值和时代背景的产物,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创新和发展还需要发挥红色影视作品的价值,达到价值引领、思想引导和课程建设相结合的目的,在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大程度上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目的。
作者简介:
郑欢欢,1996年9月生,女,汉族,陕西延安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23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3J03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