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生存困境

2024-12-31申巧明

三角洲 2024年21期
关键词:高尔变形记格里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中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莎变成甲虫后的不幸遭遇,展现了以格里高尔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论者多认为“人变甲虫”是格里高尔对生命的逃避,但格里高尔之变其实具有深刻的逆反性,本文将从作者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作者作品及其创作意图,从时代困境、家庭困境和自我困境三个角度来剖析格里高尔的生存困境,并对格里高尔在生存困境下所做出的挣扎与反抗进行分析,从中洞见作家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与忧虑。

奥地利现代主义作家弗兰兹·卡夫卡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在他的众多中短篇小说中,《变形记》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2000年至2020年,《变形记》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变形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最终因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不得不走向死亡。这样一个看似荒谬而又充满悲剧的故事,实质上却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及其所面临多重困境的问题。学者们热衷于对格里高尔生存困境以及他面对所处困境的表现进行探究,且大都认为他的变形属于对生活的逃避。本文将从新的角度去探讨格里高尔所处的生存困境以及他在生存困境下所做出的挣扎与反抗,并从中体会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充满孤独与焦虑的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

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困境的由来

弗兰兹·卡夫卡是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一位奥地利作家,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变形记》因其深入的人性分析和深刻的悲剧意蕴而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卡夫卡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成长于一个犹太家庭,且父亲是一个商人,对卡夫卡要求严格,这样的生活环境带给卡夫卡巨大的压力,使其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面临着生存与自由的抉择。同时,卡夫卡的个人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变形记》就是以卡夫卡自身的经历为蓝本创作出来的,格里高尔的生存困境其实就是卡夫卡生存困境的映射。在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变成一只甲虫,这个寓言性质的情节设置,所反映的其实就是卡夫卡对于人与社会、个体与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它既反映了卡夫卡对于人性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当时所处时代社会现实的批判。

《变形记》的主旨内涵丰富且多维。卡夫卡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政治动荡、社会不安。城市化与商业化的发展,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与不安感。卡夫卡的作品折射出的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冷漠、疏离与孤独,以及个人在无法抵抗的社会势力面前的无助。它向我们展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体与家庭、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现象,以及个体在社会压力下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同时,它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存的荒诞性。卡夫卡借助于变形这一象征手法,将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异化的、荒诞的世界。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手法上,更体现在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启示上。它不仅启发了无数作家与艺术家对于人性本质、社会动态以及生存处境的探讨与思考,而且对20世纪以来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生存困境的呈现

一、时代困境——利益至上

弗兰兹·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在1912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在当时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由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过分追求,导致忽视了人的生活的本质需求,把“人”物化为“工作机器”。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对于他们而言金钱和自身利益往往是最为重要的。

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冷酷淡漠、利益至上的时代。人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之中,变成了只知道工作和赚钱的“工作机器”,从格里高尔和秘书主任身上就可以看出。在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甲虫之后,第一件事不是为自己突然变成一只甲虫而感到惊吓害怕,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反而首先担心的是自己的工作,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到达就要向公司请假,想着如果那样的话自己可能会失业,导致丧失收入。在听到秘书主任来时,即使自己处于失语的状态下也拼命地向他解释,希望自己在成为一只甲虫之后,还能够保住这一份他不太喜欢的工作。如果说一个人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把自己的个人生活都抛弃了,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那就意味着其不单单是身体的异化,心理也发生了很严重的异化。他只是一天没有按时去上班,公司就派秘书主任过来询问,表面上看是派人过来问候格里高尔的身体状况,实际上就是来催促格里高尔赶紧去上班工作,能够尽早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而非真正关心格里高尔的健康状况。格里高尔作为这家公司的长期员工,本是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为公司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然而在成为甲虫之后,他并没有得到公司的任何关心,反而被一味地责怪和催促。可见在这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里,利益至上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二、家庭困境——人情淡漠

对我们来说,家是剪不断的血脉,是放不下的牵挂,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它也是我们可以自由沟通、分享悲欢喜乐的地方,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爱默生也曾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但在《变形记》中,家对于格里高尔来说不再是温暖的港湾,就算有一丝温暖也是建立在格里高尔为其提供物质与金钱的满足之上。“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罢,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嘛,人们感激地接过这钱,他乐意交付这钱,可是一种特殊的温暖感却怎么也生不出来了。”这个家对他而言,是冷漠的,是疏离的。

在格里高尔变形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变形前,因为父亲的公司破产,导致一家人陷入困境中,为了替父亲还债,为了家人的生活和妹妹的音乐梦想,格里高尔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选择去做自己不太喜欢的旅行推销员这一职业,因此在家里受到家人的爱戴与尊重。但在看到他变形后,母亲跌坐在地上;父亲更是狠狠地握紧拳头,似乎想把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连最初照顾他的妹妹到后来也喊着“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后,所受到的待遇一天比一天差。在家人的眼中,他也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巴不得他早点离开。父母与妹妹的愈发冷漠让格里高尔心怀愧疚、自责,格里高尔比妹妹还要强烈地谴责厌恨自己,这无疑成了压死格里高尔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至于格里高尔最终以一只虫的形态悄然死去。他的死亡成为全家人的解脱,甚至因为他的离去,整个家庭都变得生机勃勃,他们脸上挂着心照不宣的笑容,兴高采烈地去郊游。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这个家庭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现实,去掉了欲望和利益,温情已不复存在。

三、自身困境——异化孤独

格里高尔的变形不仅是外在的生理变化,更是内在的心理转变。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之后,失去了人类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格里高尔的语言开始变得含糊不清,处于失语状态,以至于他不能和他的家人交流。当母亲和妹妹试图搬走他房间里的东西,他不想东西被搬走,自己又无能为力不能表达自己的诉求时;当挨饿的时候也只能自言自语地哀号,无法表达自我需求时;当面对父亲的指责,他也无法进行辩驳时,其中的痛楚与孤独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虽然是一只甲虫,却保持着人类的思维和想法,他的愧疚、自责和痛苦不能向任何人倾诉,所以他的痛苦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父亲、母亲和妹妹无法接受他的变化,也无法理解他的感受,这让他感到极度的孤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的工作是四处奔波,推销商品。然而,现在的他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工作,也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这种工作能力的丧失,让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家庭角色由家庭支柱变成了家庭负担,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困境和孤独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里高尔的家人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漠,甚至开始厌弃他。身体的异化、语言能力的丢失、工作能力的丧失以及变形前后家人态度的转变,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他变得更加孤独与无助,从而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困境之中。

格里高尔生存困境下的挣扎与反抗

一、身体异化——自我救赎的失败

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憎恨,或者说是一种对自己原本生活本能的厌恶,又或者说是他在逃避自己的原有的工作。格里高尔最真实的想法是“不过话说回来,谁知道被解雇对我来说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呢。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股脑全告诉他”。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喜欢原来的工作,也不想回到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但面对社会的压迫与家庭的现状他又不得不去。格里高尔的这种“变形”是他主动选择的,是他对个体世界生存自由的一种追寻,是他在多重压制之下,对自身的社会存在、社会地位的厌恶与抗拒。然而,在随后发生的事情中,我们可以得知格里高尔想要通过“变形”来获得自我存在的自由是行不通的,这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为全人类所厌弃憎恶的,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

从人的形态变成一只甲虫的形态,非但不能让格里高尔的生活变得更好,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最终选择了以死来换取最终的自由。

二、自杀行为——生存困境下的绝望反抗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最终选择自杀,其实是他对无法摆脱的生存困境的绝望反抗。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只甲虫,他失去了人类的形态和功能,他的外形使得他在家人面前变得尴尬与陌生。尽管格里高尔处境艰难,但他也并没有由此而选择颓废与放弃。相反,他尽力不断尝试地去适应新的身体形态,即使是处于失语的状态下也试图向秘书主任争取继续工作的机会,想着要为家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他的善良和责任感使他在面临困境时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接纳,换来的只有他们对他日渐冷漠与疏远,最终导致他的悲惨结局。他的自杀行为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痛楚与无助。虽然他试图通过变形来摆脱困境获得自由,但他的努力并没有能够改变他最终的命运。

格里高尔的自杀不单是对自我生命的结束,更是一种对社会、家庭关系的失望与反抗。他的死亡折射出当时所处时代的冷酷与残忍,也折射出个人在面对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生活时,对所面临的困境感到的无助与绝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格里高尔的异化与自杀其实就是对自身存在的两难处境的挣扎与反抗。他身体的异化象征着个体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被边缘化和异化的自主选择,这种自杀并不仅是对生活的逃避,更多的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绝望和抗争。对他来说,死亡并非人生的结束,反而是一种解脱与释放。

卡夫卡的困境意识来自他的家人,以及他所处的复杂的生存境遇,这种困境意识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所经历的时代困境、家庭困境、自我困境这三重困境,正是卡夫卡对现实生活的内心写照,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所不能避免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小心翼翼地工作,以维持自己的家庭。可以说格里高尔所处的困境,正是在那个时代每一个劳苦大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他对这种迷之困境的反应并非无动于衷,但又无力改变,故才有“甲虫之变”的消极反抗,这种反抗于社会而言才更具有悲剧的力量。

作者简介:

申巧明,1999年10月生,女,汉族,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文学院2023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语文。

猜你喜欢

高尔变形记格里
探讨《变形记》中“甲虫”的结局
黑天鹅格里布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西湖绮梦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拼音大比武
《变形记》